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u-zupu.com/zpwbbs/index.asp)
--  寻根问祖  (http://wu-zupu.com/zpwbbs/list.asp?boardid=14)
----  宾虞公后裔寻根  (http://wu-zupu.com/zpw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093)

--  作者:伍德强
--  发布时间:2016/11/28 16:47:40
--  宾虞公后裔寻根

寻根问祖路蒙蒙

 

 

      伍氏宾虞公是雷州市调风镇课堂伍氏公祠的开基始祖1,但是,宾虞公究竟是从何处迁居课堂?属于哪房子孙?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迷。
一、宾虞公子孙的分居繁衍
      清朝康熙时期,宾虞公择居雷州市调风镇,其生有三个儿子,大房定居调风镇课堂村委会目仔下村,三房定居于课堂村,后来繁衍为课堂上村、课堂下村和课堂南村,二房定居于雷州市南兴镇步月村。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还有一些散居在调风圩、土央村、西湖村、水库场、后降村、英利圩、曲界圩等地方。拟字派为:1宾、2圣、3应、4瑞、5成、6啟、7兆、8朝、9世、10子、11日、12祥、13光、14宗、15祖、16时、17亨、18振、19家、20声、21书、22山、23生、24彩、25凤、26学、27海、28起、29文、30龙。现在子孙繁衍到了15至16代,共计人口约1900多人。
二、课堂《宾虞公伍氏族谱》的重修简介
      课堂《宾虞公伍氏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烧毁,改革开放后,时隔20多年再重修《宾虞公伍氏族谱》。因为失去了原始族谱全部资料,后来重修的族谱,只是凭一些老人的回忆而修订,很多内容欠缺,难于找到原始族谱的真面目。据重修族谱记载:我们的先祖是迁自福建莆田马屎巷;还有记载:宾虞公与其亲哥宾楠公随父亲生活于吴川硇州岛,父亲死后葬于硇州,后来兄弟俩迁居徐闻。宾虞公因水土不服,又从徐闻迁居雷州调风课堂。对于宾楠公的下落如何,在重修的族谱里面只字不提。但是,我们祠堂曾经派人前往福建莆田,却找不到马屎巷这个地址,也多次派人到硇州岛寻根,而硇州全岛都没有伍姓的村庄,到徐闻各地也找不到宾楠公的足迹。因此,无法找到宾虞公和宾楠公迁徒的源头。
三、找遍徐闻,找不到宾楠公足迹
      对于宾楠公,是定居徐闻?还是没有后裔?重修的族谱里面没有提及,所以,而今无根可寻。我走访徐闻几条伍氏村庄,其中下桥镇百亩仔村,居住历史不久,有族谱记载他们是从吴川市振文镇迁下来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人;曲界镇曲界圩只住有几户伍氏人家,是民国时期从我们课堂迁出的;新寮镇住有几户伍氏人家,是民国时期从海南迁出的;海安镇迈颜村有伍氏族人300多人,究竟从哪里迁来也无知其源;在迈陈镇峙头村的伍氏族人居住的历史比较久,现有人口600人左右。迈颜村会不会是从迈陈峙头村迁出的呢?这两条村的伍氏族人会不会是宾楠公的后裔呢?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另外,我们课堂祠堂只有祖公的坟墓而没有祖婆的坟墓,峙头村刚好相反,他们只有祖婆坟墓而没有祖公的坟墓,会不会是祖公祖婆分开跟随他们兄弟俩呢?这些问题都找不到确实的依据,无根可寻,只好让后人去探索了。
四、岭南伍氏的分布
      我们伍氏族人在岭南地区主要有四大房,一是莆田房(大多分布在福建省),主要聚居于泉州和夏门等地;二是秋宫房(大多分布在粤、赣、闽交界地区),主要聚居于赣州、三明、韶关等地;三是绿围房、四是翰苑房(绿围房和翰苑房大多分布在广东省),主要聚居于江门、肇庆等地。我们宾虞公到底是伍氏哪房的后裔?应该属于绿围房的可能性较大。
五、湛江伍氏的分布
      我去了廉江找伍氏族老伍均儒、伍朝珠、伍世良等人,查看了《廉江伍氏族谱》,获悉他们的始祖伍万成公是莆田房的后裔,现分居51条村庄,其中迁居在雷州客路的有黎家村和兴华村,万成公的后裔约两万人。以上情况,在他们的族谱里记得一清二楚,而与宾虞公没有任何相关。
      我去了吴川和遂溪多条伍氏村庄,走访了一些族老和参加过修订族谱的宗亲。遂溪县有新村、凤岭村和水粉村,吴川有古楼坡村和莺埇村、湛江麻章区有合流村,他们这几条村都有族族谱记载,是从阳春市马崔迁出来的。我也询问了马崔伍氏宗亲会的会长伍宗均,他也证实《马崔伍氏族谱》的记载与以上村庄的记载相符。这些村庄的迁居记载也与宾虞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吴川有麻文村、沙尾村和姚村等伍姓村庄都不知道其先祖从何迁来。吴川谭巴镇也有很多伍氏宗亲,但是我没去过,我就不能介绍了。
      雷州的伍氏村庄,有我们宾虞公子孙所居住的课堂上村、课堂下村、课堂南村和目仔村,步月村,有廉江万成公子孙居住的黎家村和兴华村,还有从吴川振文镇迁来客路镇的林铁村。在吴川的沙尾村未知道其先祖从何处迁来,林铁村也就无例外了。徐闻的伍氏村庄前面已经介绍了,在这就不重提了。
六、寻根宾虞公的蛛丝马迹
      二零零八年八月,我组织成立了湛江伍氏宗亲会,并担任了首任会长。为了寻找宾虞公的迁居根源,我从2009年开始,走访了湛江、廉江、吴川、遂溪、雷州、徐闻及海南不少地方和拜访了不少宗亲,听说明未清初时期,海南有一大房分居迁往吴川,获悉宾虞公迁徒的一些蛛丝马迹。
      我2015年前往海南找了海南伍氏宗亲会的伍国生会长,他告诉我,海南伍氏族人属于绿围房柱国公后裔,主要居住于文昌地区,总人口有两万多人。国生会长又把族谱搬出来让我查看。《海南伍氏总族谱》中《雄公支谱序》中记载:“尝谓木本乎根,水本乎源,人本乎祖。木根繁则枝叶茂,水源深则波源远长,人之德奉祀祖宗,人情事然大抵皆然。溯吾琼崖肇基祖宗德公,从福建兴化府蒲田县来琼,上缵氓公之绪,下启仁智勇之派。。。。。。”,《文昌县龙马镇雄公支谱族谱序自叙》、《大雄公世系宗图备录》和《伍氏琼崖概况》等处提到奇公迁居吴川。下面我只把《伍氏琼崖慨况》的首段记载引给大家阅读和分析。“我琼崖,肇基始祖讳宗德,号福琼,字启蒙,是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人。.明景泰年间与唐益公配琼,官任琼州府教授,授儒林郎。迁琼定居琼山县府城甘蔗园,葬在琼山府城甘蔗园天君庙侧,坐辛向乙,墓体长方,立五块。妣卢夫人,葬在文昌县东郊镇邦塘村有碑。生仁、智、勇。仁公仍居甘蔗园。妣林氏合葬在府城小湾之原有碑。智公妣王氏,迁居文昌县名门,生伍一公,伍一公生缵公,缵公生益公,益公后有敏公,敏公生五子:克兴居住奇岭,克政居住罗榄、周紫岭。克仁居住大步,克成居住名门,克文居住乌泥、上山、孟宅园。现集居文昌迈号地方。勇公迁居文昌县霞洞,妣林氏邢氏。生真、昆、理。真公仍居霞洞(马头)后分居福城。昆公迁居琼海县陈占村,后分居大石沟、高山岭、山鸡、科高、福瑞、南门岭、草塘、岭子等地。大石沟村,山村是虎形,四周高山曲河,绕抱紧密,他们卜居虎肚,丁财两旺,文人蔚起。迁居只有几世,人口发展多百数,是琼崖伍氏最好的一个村场。理公迁居定安县岭口洞塘村。仁公生二子,长子奇,次子异。奇公迁吴川。。。。。。”
      综上族谱所述,迁入海南的第一代始祖是伍宗德公,生第二代大房有伍仁公、二房伍智公、三房伍勇公。第二代大房伍仁公生第三代有伍奇公、伍异公;二房伍智公生第三代有伍一公;三房伍勇公生第三代有伍真公、伍昆公、伍理公。伍奇公作为大房长子,始祖长孙,为什么不留居海南而迁居吴川?我有这样的推理,下面我试作分析,供大家探索。
      始祖宗德公,时任琼府教授,授为儒林郎,属于国家上流文才人物,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必有其方,奇公作为长孙,更是掌上明珠,所以,奇公应该是一个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一般来说,才华出众的人物,都有胸怀大志。自古流传“状元不出三江外”,而吴川吴阳就是出过状元的有名地方,所以奇公迁居吴川,就顺理成章了。奇公迁居吴川发展如何?族谱虽没有文史记载,但是,奇公作为官家文人的后代,有经济有文化,一定会落地生根,兴旺发达,但为什么在吴川所有伍氏的村庄都没有关于奇公事迹的记载呢?
      吴川市吴阳镇姚村的伍康华和振文镇沙尾村的伍文飞对我说过两个这么的传说。一个传说是:过去在吴阳镇附近有一伍氏小村庄,居有风水宝地,耕有肥沃土地,有附近他姓的村庄依仗人多势众,向我伍氏良民挑衅闹事,激化矛盾,打我族人,占领耕地。我氏良民被追打赶杀,寡不敌众,为求生存,改名换姓,四处逃亡,致使该村消失。另一个传说是:现在吴川市塘尾街道办有一村庄叫塘马村,约有两三千吴氏人家,但是,该村村民世代相传:他们是伍氏族人的后裔。而今全村老少都说,他们的先祖是姓伍,不知何因改为姓吴。
如果把奇公的迁居,吴阳伍氏村庄的消失和塘马村由伍改为吴姓的传说,全部串联起来,按照逻辑推理编辑成一个故事,好象寻根问祖可找到蛛丝马迹。
七、他们会不会是奇公的后裔
      最后,我把上面有关寻根材料编辑成为故事,供大家阅读和分析,他们会不会都是奇公的后裔?
      伍宗德(号福琼,字启蒙),是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人,.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迁居海南,官任琼州府教授,授儒林郎。
      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叫伍仁,次子叫伍智,三子叫伍勇。其长孙叫伍奇(伍仁的大儿子),从小勤学好问,积极向上,学业非凡,长大之后,才华出众,胸怀大志,胆略超人。伍奇本来有一个非常温馨的家庭,爷爷当官从教,学生数以千计,俸禄享受有余,其父承爷业,富贵双全。可是,他有福不享,要远走高飞,父母拗不过他,只好给他准备银两,随带一些椰丝、槟榔、茶叶等土产,选择吉日,坐上商船,开创他的人生道路。他离开海南时,是明朝正德或嘉靖年间(1506年——1522年)。
      伍奇收拾行旅,从文昌出发,沿着雷州半岛东部海岸,日夜兼程,到了吴川吴阳镇。船需补给,停靠吴阳。伍奇上岸后,感觉这里风光秀丽,宜商宜农,就卸货上岸,销售随带土产,走上商业之道。由于经商有方,当地才女与其成家。婚后,他生意兴隆,财丁两旺,儿孙满堂。伍奇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不惜重金把它买下,儿孙几代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后来,随着人口的发展,伍奇的孙辈又购买多块耕地,迹商迹农,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人口不断发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村庄。
      附近有一村庄的地痞,经常在市面敲诈勒索,伍奇的孙辈难忍其辱而产生矛盾,地痞哥们就组织数人,入村闹事,打人劫物。村人为保护兄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奋起自卫,一名地痞身受重伤,无治身亡。地痞哥们村大势众,他们组织全村青年对伍氏村庄进行毁灭性的攻击。全村老少被赶尽杀绝,财产遭劫,土地被占。为了生存,改名换姓,四处逃跑。因此,有几户人逃往吴川塘尾镇,改姓为吴,卜居塘马村;有几户人逃往吴川振文镇,卜居沙尾、伍叶等村,后有孙辈迁居徐闻百亩仔村;有几户留居吴川吴阳镇姚村,过几代后,一部分迁往吴川塘掇镇,卜居麻文村;还有伍宾虞和伍宾楠兄弟及父亲三人,在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3年)逃生吴川硇州岛。不久父亲身亡葬于硇州。一年后兄弟俩人迁往徐闻迈陈镇,卜居峙头村。当时伍宾虞初到徐闻峙头村时,因水土不服而迁往雷州调风镇,卜居课堂村,后分居课堂上村、下村、南村和目仔等村。宾楠公留居徐闻峙头村,过若干年间,有一部分族人迁往海安镇,卜居迈颜村。
      到目前为止,居住在吴川市振文镇的沙尾村、伍叶村、吴阳镇的姚村、塘掇镇的麻文村、徐闻县下桥镇的百亩仔村、迈陈镇的峙头村、雷州市调风镇的课堂上村、课堂下村、课堂南村、目仔村、南兴镇的步月村、吴川市塘尾镇塘马村等村伍奇公的后裔,合计总人口约有七千多人(其中吴川市塘尾镇塘马村改为吴姓的伍氏人家约三千人)。
      以上故事,是我根据寻根的有关材料分析和虚构编写而成,到底以上各村伍氏族人是否就是从海南迁来吴川的伍奇公后裔,只能让后人去探索和考证了。


 

                                                              雷州市调风镇伍宾虞公第十一代孙伍赖撰写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八日 
     

备注:
1、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宗德公从福建迁海南,为海南伍氏开基始祖,距今约有五百六十多年。
2、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宾虞公从吴川硇州岛迁雷州调风课堂,距今约有三百五十多年。
3、奇公是宗德公的长孙,作长孙与祖辈年龄差应有五十年,按此推算,奇公应是明朝天顺年间(1457年)迁居吴川。
4、奇公迁居吴川与宾虞公迁居雷州相距约200年。
5、如果宾虞公是奇公的后裔,按每代人相距20年计,宾虞公应该是奇公的第十代子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11-30 11:53: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