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u-zupu.com/zpwbbs/index.asp) -- 寻根问祖 (http://wu-zupu.com/zpwbbs/list.asp?boardid=14) ---- 吴川伍姓开基始祖籍何处? (http://wu-zupu.com/zpwbbs/dispbbs.asp?boardid=14&id=960) |
-- 作者:伍德强 -- 发布时间:2015/11/4 14:49:52 -- 吴川伍姓开基始祖籍何处? 吴川伍姓开基始祖籍何处? 清明又到,龙年吴川几千人宗亲祭太公祖盛典又快到了,吴川县伍姓开基始祖从那个地方般来的迷团到今都无法解开? 在我脑海中……儿时看见爷爷珍藏族谱内的文字,现还有一丝丝迷蒙记忆(现族谱失传了)“上上祖从福建莆田搬来高州府吴川县岭头街开基……”还是从台山或开平幕村搬来吴川开基? 这个迷团几代人到今只有靠宗亲帮忙 在湛江地区,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本地人祖籍何处,他往往会告诉你是福建搬迁来的。而所谓福建,最多的是指福建莆田县。湛江地区沿海到处可见的天后宫(又名天妃宫),现在一些庙门还挂着“闽陆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之类的对联。湛江地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福建莆田人迁徙于此?追溯起来,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1.逃避战乱而大规模迁徙;2.航海经商聚居于此;3.到本地为官宦满后定居于此。 湛江地区主要地处雷州半岛,古时人烟稀少,当地主要土著为古百越的雷人(现代往往将其与黎族混淆)。到唐代,朝廷有计划地“徙闽民于合州”(唐合州辖今徐闻、海康、遂溪等县),开始了闽民开发雷州半岛的历史。至宋代,已开始形成一些莆田人卜居的村落。如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莆田人雷州府正堂黄勋,宦满后定居于遂溪县城内的平衡村;南宋初,莆田人迁居遂溪寮客村(以祖辈曾为幕僚,故名);宋宝庆元年(1041年),莆田柯姓官高州通判,落籍吴川高罗;嘉佑年间(1056~1063年),莆田人避战乱迁居吴川塘马村(解放前村内伍姓人丁几百人,因受到其他姓氏欺负……解放后全村伍姓改为吴姓,现几千人了,我问村内高龄长者都承认是姓伍);太平兴国年间,莆田吴保以进士历官银青光禄大夫,晚谪高凉参军,遂占籍吴川为上郭村吴姓初始祖;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莆田陈镜在化州为官,其次子陈混卜居于吴川平城;淳熙年间(1174~1189年),莆田杨姓宦游吴川,先居博铺,后迁居于大山江镇东涌村;隆兴元年(1163年),莆田林兰屿迁居吴川霞街,其后人中最著名的是清道光年间状元林召棠;庆元年间(1195~1200年),吴姓从莆田迁来湛江霞山南柳村;咸淳(1265~1274年)初年,梁姓从莆田迁至湛江麻章调塾村。 莆田人大规模迁徒到湛江,是南宋末年的事。德佑二年十二月(1277年元月),莆田人南宋状元、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陈文龙归守兴化军(辖莆田、兴化、仙游等县)抗元,不屈身死。其叔陈瓒倾家财300万缗航海助张世杰军抗元,及陈文龙就义,发民兵攻复兴化军为文龙报仇,封知兴化军事,元兵复来攻,力尽被执,不降,被元将车裂五门,壮烈殉国。陈瓒之子若水被张世杰召为督府架阁。陈文龙的子孙八宣、汝楫等率族人乘船同辅南宋幼主帝昺从福建南下广东湛江之硇洲岛,后至粤东崖门,帝昺溺水而宋亡。八宣、汝楫率族人沿海南下,除一部分留在新会外海(今属江门市)外,其余的散居于化州、吴川一带。八宣生三子:正、宝、经(伯镇)。陈伯镇元初任石龙(现化州)教谕,晚年宦满卜居湛江市郊的乾塘村(原属吴川),成为乾塘陈氏始祖。其后人中著名的有被郑成功委任为高廉雷总兵的明末抗清将领陈尚川;清康熙32年(1694年)进士、曾任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偏沅(今湖南)福建巡抚的陈瑸;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留美学生监督、查办古巴华工事务专使、首任大清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兵部右侍郎等职的陈兰彬;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著名诗人、岭南派画家、教育家陈乔森等。陈正卜居坡头米稔村。陈宝后人迁居廉江案乾村。陈八宣的后人现在仅在湛江地区的就形成数百条村子,总人口超过10万人。陈汝楫的子孙迁居吴川、海康,后人中最著名的是清乾隆36年进士、十世孙陈昌齐。宋幼帝南下时随驾的有军队17万人,民兵30万人,民兵中不少是航海助张世杰抗元的莆田人,宋亡后逃得性命的遂定居于雷州半岛沿海(其中包括江西籍的文天祥的后人等)。据作者所知宋末迁居湛江各县市的莆田人还有:湛江湖光蔡屋村的蔡姓;民安镇何尾井的何姓;遂溪支屋的支姓;遂溪龙驾村先民等等。 元、明两代,莆田人在湛江地区为官的很多,如元朝的雷州知府黄行可、林民止,同知朱子宣,通判陈宗虞、方山,推官李文献等;明朝历任的海北巡道(驻廉州,辖雷廉二郡)方良永、陈伯献、方万策、游伯槐;海康知县王诰、陈遂、林齐圣,典史郑桂、陈大辉、陈科、胡秀;遂溪知县柯重光,县丞陈朝政;徐闻知县郑普、康云程,典史黄镗、郑一庸、苏朝举,经历黄大会、朱杞;宁海巡检余芳,东场巡检肖良;雷州府儒学教授朱阙石,训导王正;徐闻儒学教谕李天民、王等等。由于莆田和湛江地区都处沿海,湛江的闽人不少,政治环境、语言环境等又较适合,莆田原是抗元最坚决的地区,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莆田人南迁湛江的日益增多。如遂溪许屋村的许姓是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从莆田迁来,吴川中山的郑屋村郑姓是元初迁来。也有的是宦满定居的,如元延佑六年(1319年),莆田举人黄昱任石城县尹,致仕后定居于廉江上县村,其次子黄思温举明经为广西博白教谕,宦满后居吴川,为岭头街与大岸黄族始祖。明代莆田人迁居湛江最频繁,迁来的有:东海民安丹蓼村林姓,西山村沈姓;遂溪洋青陈屋塘陈姓;徐闻曹家村曹姓,北英村蔡姓,北注村先民;海康南罗村雷姓;廉江平山村黄姓,龙湾肖村肖姓;吴川杜村杜姓等。莆田陈启明代中叶赴任琼州知府,宦满后卜居于遂溪桃溪。莆田大井村人徐福明正德年间官高雷武职,其子许耆英为五品荫生,嘉靖十五年官广西、宣化营守备,定居坡头博立村成为博立及木棉村许姓始祖。 到了清代,仍有不少莆田人迁到湛江。如东海岛东山村的庄姓,青蓝村的宋姓;遂溪县岸基村的季姓,北谭安塘的陈、袁等姓;徐闻后坑村的侯姓,东莞村、边胆村、城南乡内村园等先民,六黎村的黄姓及欧阳氏;廉江市龙湾镇肖村的肖姓等等。 据史料记载,元代高州府(辖高州、化州、吴川等县)仅4.3万人口,雷州府(辖海康、徐闻、遂溪三县)人口也只有12.5万人。至明代,高州府为6.8万人,雷州府发展到22.6万人。清代雷州府百姓有的逃往东南亚(如陈尚川所领导的抗清军队四千多人迁往越南),有些迁往其它省、府,人口流失严重,只剩下5.9万人;高州府人口则增加至18.6万人。唐、宋以来,福建的经济、文化都要比粤西先进得多,福建莆田汉人南迁不断增多,加速了开发雷州半岛及粤西的步伐,他们与本地百姓溶成一体,为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灿烂的篇章。 我从福建论坛bbs.66163.com上面搜集到的资料以下; (1) 元、明两代,莆田人在湛江地区为官的很多, 如元朝的雷州知府黄行可、林民止,同知朱子宣,通判陈宗虞、方山,推官李文献等; 明朝历任的海北巡道(驻廉州,辖雷廉二郡)方良永、陈伯献、方万策、游伯槐; 海康知县王诰、陈遂、林齐圣,典史郑桂、陈大辉、陈科、胡秀; 遂溪知县柯重光,县丞陈朝政; 徐闻知县郑普、康云程,典史黄镗、郑一庸、苏朝举,经历黄大会、朱杞;宁海巡检余芳,东场巡检肖良; 雷州府儒学教授朱阙石,训导王正;徐闻儒学教谕李天民、王等等。 由于莆田和湛江地区都处沿海,湛江的闽人不少,政治环境、语言环境等又较适合, 莆田原是抗元最坚决的地区,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莆田人南迁湛江的日益增多。 如遂溪许屋村的许姓是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从莆田迁来,吴川中山的郑屋村郑姓是元初迁来。也有的是宦 满定居的,如元延佑六年(1319年),莆田举人黄昱任石城县尹,致仕后定居于廉江上县村, 其次子黄思温举明经为广西博白教谕,宦满后居吴川,为岭头街与大岸黄族始祖。 明代莆田人迁居湛江最频繁,迁来的有:东海民安丹蓼村林姓,西山村沈姓;遂溪洋青陈屋塘陈姓;徐闻曹家村曹 姓,北英村蔡姓,北注村先民;海康南罗村雷姓;廉江平山村黄姓,龙湾肖村肖姓;吴川杜村杜姓等。 莆田陈启明代中叶赴任琼州知府,宦满后卜居于遂溪桃溪。 莆田大井村人徐福明正德年间官高雷武职,其子许耆英为五品荫生, 嘉靖十五年官广西、宣化营守备,定居坡头博立村成为博立及木棉村许姓始祖。 (2) 近些年来,陆续有一些广东、海南人士组团来莆寻根,说他们祖上是从莆田的“甘蔗园”迁往广东、海南的,要求看看现在的故乡“甘蔗园”;在广东、海南常常会邂逅“不会说莆田话的乡亲”,他们往往自报家门,主动认祖,说的也是祖上从莆田“甘蔗园”迁往广东、海南,已经好几代,不知现在的“甘蔗园”故乡可好?这些情况说明,历史上有不少莆田人迁居外地尤其是迁居广东、海南,他们的出发地几乎都集中在“甘蔗园”这一象征性很强的地名上。这种情况很像中原南迁移民世代相传,永远记住家乡“洪洞县大槐树”的地名。 (3) 在仙游方言中,“蔗埔园”就是“甘蔗园”,乡里人过去叫它“甘蔗园”,现在有的人叫“蔗埔园”,有的人仍叫“甘蔗园”,意思一个样。经查仙游古代地名册,记载龙华镇金山村一个小村落有“蔗埔园”的地名。 “蔗埔园”是仙游县乃至莆田市内独有的地名,因为仙游全县19个乡镇、300多个村庄,均未发现有叫“甘蔗园”或“蔗埔园”的地名。 “蔗埔园”名实相符。从古至今这里以种植甘蔗、榨蔗制糖为主业,现存蔗糖作坊的石鼓等是最好的见证。 还有迷团是:吴川县伍柯卢无二姓 吴川地区,旧时习俗,柯伍不通婚。究其原因,乡村中有此传说:柯卢本伍姓,伍太公始祖为奸人所害,携三子仓促逃亡来到吴川。官兵追杀围困问大儿子,大儿子就说姓伍,所以就是今天的吴川伍姓!二儿子爬上柯子树上,说姓柯,就是今天吴川柯姓!三儿子爬入火炉内满面黑灰,就说姓炉,就是今天吴川县卢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