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伍氏相关故事 → [转帖]白发伍子胥过的昭关,就在马鞍山


  共有98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白发伍子胥过的昭关,就在马鞍山

帅哥,在线噢!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381 积分:28341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转帖]白发伍子胥过的昭关,就在马鞍山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0 9:51:42 [只看该作者]

 

白发伍子胥过的昭关,就在马鞍山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苏勇 程千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7.5里处,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由于昭关两峰对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顺着226省道,在海拔一百多米的两座山中间,就是昭关。

  春秋时期,昭关是楚国和吴国的交界之地,故有“吴头楚尾”之称。这里曾上演过“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须发”的传奇经历,在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一连串的传说。

 

记者 苏勇

通讯员 程千俊

 

  南宋时期就有伍相祠

 

  据含山文管部门介绍,昭关伍相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和州州府郭继芳重修。

  原祠为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祠内正中为伍子胥塑像,右为大将柳展雄,左为其子伍云,东西厢分别塑有搭救过伍子胥过关的东皋公和皇甫纳坐像。

  祠内悬有多副匾额、楹联,多为明清两代人的题咏,有名的有两联,一联为:“此地吴头楚尾,此人孝子忠臣”;另一联为:“父仇不共戴天,叹英雄过关,吹箫乞食;故国不堪回首,统吴师入境,掘冢鞭尸。”遗撼的是历经战乱动荡,古昭关解放前就被毁。

  遗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昭关古遗址被安徽省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含山县政府按明清原貌在原址上重建了昭关及伍相祠。它高16米,宽23米,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仿古建筑,关由7000多块青石垒砌而成,高高的券门上是安徽省著名书法家赖少其手书的“昭关”二字,背面券门上是安徽省书法家葛介屏所书“雄居吴楚”四字。

  关上的伍相祠是专门纪念伍子胥的,祠内立有4.2米高的伍子胥塑像。塑像两边一副楹联写道:“诚然千古须眉败楚破越强吴照史辉煌今不减;最是一生肝胆拜相殉国为神过人英烈昔无多。”这副高度概况伍子胥生平功绩的楹联是含山中学老校长祁家振先生撰写了。两侧绘有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连环画。

  这里成了著名旅游景点

  昭关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朝宋、梁、齐、陈兵马进攻寿阳,多次屯兵昭关;南宋名将张浚在此山构筑工事抵抗金兵;宋代名将刘琦曾击退金兵,驻军昭关。两侧山上至今留有烽火台、跑马垅、滚木坪、弓驽沟、楚兵营等遗迹。

  据当地人说:这里是古时候的一个交通要道。记者在关内看到,关内门洞中央有块青石条,石条上有凹下去的道道车辙印的痕迹,这是古时独轮车长年累月碾压而形成的。据说也是唯一一块古昭关原物。

  昭关下还有一眼马踏泉,传说是伍子胥当年攻克昭关时战马踩踏而成。关北现已建成一条明清仿古街,粉墙黛瓦,古韵悠悠。

  紧挨着伍相祠的一条街,原来是很繁华的街道,当地政府现在作为旅游开发,也正想恢复原来的面貌。据村上一个80多岁的王姓居民介绍,原来这里比较热闹,原来的房子都被现在所盖的房子取代了,我们多代一直住在这里。

  伍子胥过昭关在当地留下一连串的故事,无论是东皋公、皇甫纳还是浣沙女、带信的农妇、挑菜的汉子、都说明含山自古民风淳朴,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

  

历史故事>>>

 

  白发伍子胥过昭关

  据有关资料显示,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代名将。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昏庸无道的楚平王占媳为妻,并听信谗言,要废太子建。身为太子老师的伍奢因竭力劝谏,祸及全家。楚平王将伍奢打入死牢并逼迫他写信给两个儿子,以便骗来斩草除根。伍子胥接到父信后识破隐情,拒绝前往,决意逃离危机四伏的楚国,伺机替父兄报仇。

  伍子胥辗转欲投奔吴国,来到昭关附近的玉溪河边,一老人认出了他,因同情他的遭遇把伍子胥带到家中避祸。几天后,伍子胥由于无法出关急得白了头,老人则想出了一计。他让一朋友化装成伍子胥的模样经过昭关,引起混乱,伍子胥打扮成樵夫混过了昭关。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被《东周列国志》、《吴越春秋》等多部史籍记载。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还被演绎成中国军事上著名的三十六计之一,“蒙混过关”。故事还被编成评书、戏曲,京剧著名的须生传统剧目《文昭关》就是依据此故事改编而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0 9:53:41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