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叫 苏州码子
这是阿拉伯数字传入以前中国正宗的数字符号。
1950年前后,北京的门牌是蓝色搪瓷的,中间为白色的阿拉伯数字,门牌上就同时标有这种数字。
旧时的账本,竖写的每笔账目的下方,也记有这种数字.并且在数字下方标有千百十元等单位。
发现没,这个文本中居然能直接显示这种古老的数字 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 了,其实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种数字符号的存在,但是在某些场合,还在应用中,计算机中存有这些符号,把这几个符号叫做,这说明,至少它在我们的计算机中并未消亡。
据料显示,台湾,日本,琉球等地可能还在使用着这种数字符号。
网上有一个令不少人汗颜的贴子,叫《国立台湾师大附中九十一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科试题》,其中有一道选择题是:
“王威翰为宋代「附中宝号」商人,为了便于记帐,他使用商业数字,请问若他买进598本的书籍,他该如何记帐?
(A)〤〧卄 (B)〣〤〧 (C)〩〢〦(D)〥〩〨”
对大陆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文字应该算是天书了。不过倒是一个常州人很轻易地做了出来。用他的话说,这叫“苏州码子”。
苏州码子,就是中国民间的“商业数字”。在“字符映射表”中找得到,称为“杭州符号”,可能是一处讹误。在如今之苏州或杭州,还有没有这样的记号,得问一下当地人,甚至当地的商人才能得证。但据说在香港台湾一带的小商小贩中,仍能见这样的标价方式。既如此标价,想必当地识之者亦多。共和国建国之初,广州一带亦很常见。据说这种“商业数字”在商业上广泛应用,特别是水果摊,竖写账本的记帐。因为其形象性很强,极容易学习掌握,在当年,小贩即便是文盲,写出来也是运笔如飞的熟练,所以成为其“商业数字”。建国后随着工商业的凋蔽,大概“破四旧”时一起被破去了。
网上的介绍是,苏州码子多用于中药方子、裁缝店、五金店铺、屠宰场等等的经商场合。是我国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也叫草码,商码。
看起来很神奇的符号,其实说破了不值钱。〡 〢 〣 〤 〥 〦 〧 〨 〩 十,对应我们现在汉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便于大家详细了解,照贴了网上一段介绍文字。
1,就写一个竖;
2,两个竖:〢
3, 三个竖:〣
4,是个交叉:〤
5,写成〥,其实只是 5 字写得草和快
6,写成一点加一横,其中的一点,代表了5: 〦
7,写成一点加两横:〧
8,一点加三横:〨
9,写成“久”的草体:〩
20,两个“十”字:卄
此外,零还是0。
论起笔划,倒是不比汉字简单多少。但他更形象,因为这样的表达,应该是基于算筹的应用。古代人计数都用算盘,上面一点就像算盘上档拨下一个子,表示五,所以〦是六,〧是七,很好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当〡 〢 〣 相遇时, 中间会变成横划. 否则“| | |”就不知道是一百一十一, 三, 廿一, 还是十二了。如比说2134,要写成 〢一〣〤,32,要写成〣二。
懂得这些道理,这一道“高一历史”题就好做多了。(A)〤〧卄,是4720,(B)〣〤〧是347,(C)〩〢〦是926,(D)〥〩〨是598,所以选(D)。
当然,真正运用这些符号,还要结合古代账本竖写的特点。否则,多看少看一个数字,差别太大,通常要记作两行。
例如,标价5角9分,会写作:
〥〩
▲
这个▲代表“角”,它的尖头,一般放在〥和〩中间的下方。
又比如:标价5元8角,会写作:
〥〨
●
这个●代表“元(圆)”,它一般放在〥和〨中间的下方。
再如,标价3908元,会写作:
〣〩0〨
仟
一说仟字要放在〣的下面,可能是各地习惯也有所不同。但要在第一位数字右下方(或下方)标注
其大小,才能一目了解。
有人说,这样的符号整个一工商业的“黑话”,充分显示了本国工商业的不透明。这倒是冤枉它了,如此记账方式直观得很,易学易懂,要是想瞒着顾客什么,在古代写几个阿拉伯数字那才叫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