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伍氏家谱的谱序
物亲天。人亲祖。本也。本之为道。前有所始后有所继。递绵延而无穷。故君子务敦也。本也。倘本不能敦。恐相继既久而代远年淹。欲追其原来 则茫乎莫从。乃有一脉相传而视为漠然。至子孙名犯祖讳。宗亲等于路人。弃同宗而不顾。联他族以为欢者。何为也。揆厥所由要。皆族之无谱。日远日疏。无以联之故。至此耳。夫祖原一人。其后父生子。子生孙。孙又生子。支分派衍而莫可纪忆。究之子孙之身何。非祖宗之肢体所分也。庸可忽乎哉。
吾是以修谱明宗派以联属之。但族谱失于甲申之变。世系远而难考。将如之奈何。虽然嘗闻始祖讳仲何。至高祖昆弟长讳通次连次达。又不俱知名。吾父任宁陵县时。有广东解元名瑞隆者。为河南监司。同官中州。各叙支派。瑞隆乃达之曾孙也。吾父因家谱共集一册。以传不朽。不意至途遇兵变而失之。故我济题名坊正统辛酉孝廉名宣者。庠生名勉者。名大壮者。亦莫详为何代祖。吾父于是日夜忧思。废寝忘餐。偶一想起即食不下咽。懊恨欲死。
试思修谱之事尚复谁委。吾故勉强任之。犹忆吾父每云原籍山西洪洞县人。明太祖定鼎。以济遭田丰之乱有土无人。迁仲何祖于此地城南郑村。祖塋其始基也。盖三百年于茲矣。以后族人星居散处。欲晰其宗派莫得其详。吾为是梦寐不宁。饮食不安。
问族长咨。老亲检遗搜藏。忽获一纸。见有三大肢。恍若祖父之相临也。不胜忻跃。遂将在城一股高祖讳通。司家庄一股。大流店一股。编辑为例。敬画为图纂修为传。彚成一帖。俾我族人。睹斯谱也。某为某肢之宗。某为某肢之派。瞭然在目。晓然于心。知世德之不可忘。宗派之不可乱。情谊之不可疏。祖讳之不可犯。庶庶一本之谊明而无漠然。于亲党之弊。或也可为敬宗睦族之一助云。
康熙十九年季春二十五日 九代孙性粹顿首 谨识
谱序内容提要
一、第一段写家谱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第二段写:1、是第一部家谱丢失的时间是甲申年【1644年】。
2、是家谱丢失的原因是甲申之变。
3、是第一部家谱的修谱时间是瑞隆在河南“任大梁兵备道”时,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1641年----1644年】。
三、第三段写始迁祖名字叫仲何,山西洪洞县人,因明太祖定鼎,迁移济宁城南郑村。【明洪武年间】。
四、第四段写作者从族长处得一简帖,重新编撰出家谱。
五、最后写性粹重新整理完成家谱的时间是康熙十九年季春二十五日【1680年】,作者为九代孙性粹。
重修伍氏家谱序(1892年冬)
蓋闻有为者必赖有守善成者。尤须善继。恭维我族谱自养虚公失於兵变。西崖公承先志而修之。迄今近二百年矣。其间。族伯虔公再修亦仅成一帖。未嘗增益。后虔公去世。再从堂伯冠伦公恐无人珍视。致有疏虞。因敬存於家焉。至咸丰甲寅。皖逆突至。辛酉岁。南匪不时压境。冠伦公念宗祧重大。抱谱而逃者。三置于室壁者。再迨安居。
山寨暴於秋阳。蓉嬉戏於侧。因以视蓉。備述颠末。且言平定时即当急修。蓉见简脱章残。已不完全。公欲修谱之志终未逮焉。族叔祖学泰公立意修辑。第集稿本而未成。卷轴旧谱因存於其家者数年。又存於蓉者十余年。编绝蠹食者更可知矣。噫。宗谱为世系所关。一卷犹多。残缺岂不危哉。
蓉因约同族人商。诸族叔士怡。族兄云亭允修。族弟万科殿珍已均有此意。族人无不欢欣。于是按丁输资。计地纳财。共勷是举。蓉思修谱之事责不容辞。實未愔其法。竊憶星翁王老夫子嘗言。其族谱法本欧阳。心甚仰之。而未得一览。因於未事之先。取王氏谱往复披阅。其法与我家旧谱相仿而详明过之。其间大宗小宗秩然不紊。过房承祧判然攸分。间有先世名字子孙不复记忆者。即以讳失传书之。昭穆亦烺烺其可辨。蓉与族兄允修寻支觅派。依法编序。
始祖下失传三世。派衍三支。昭穆亦不失其伦焉。但先世容有一派骤绝数支。数支俱绝一时。甚至上代颇興不数传而递止。下代无着求先绪而不得者。此或子孙在外因以失传。抑或谱牒摧残因以无考。亦未可知。以故济兖之间有伍姓。不列是谱者。不敢谓非我族人也。然亦无可知。
何兹因旧谱并集四部。前以昭宗支之序。后可无遗失之忧。非谓有裨於族谱。亦聊以尽尊祖敬宗收族之意。云尔后之子孙。能守是谱而善继之是即予所厚望也夫。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仲冬十六代孙镜蓉熏沐敬誌
修谱说明其重要性,说明有些兄弟对族谱的认知和必要性。当今也应如此。
要团结全世界对伍氏族谱有认知的宗亲,同心协力找出所有的族谱资料,为后代子孙整理出完整的族谱,让兄弟姐妹宗亲都有“一皆昭然於心瞭然於目也”。
我对山东伍氏的研究虽然已经半年多了,但总觉得还很肤浅。目前,我所了解的,就是山东巨野伍氏家族。他们的始迁祖来自山西洪洞,是明朝洪武年间,迁移到济宁郑村,五代以后,其后裔又分别迁移到山东的其他地方定居,【如龙骨、核桃园、景村等等十八个地方定居】
山东临沂也有很多伍氏家族,他们的始迁祖是兄弟三人,目前传到第十二代。我认为,他们可能是巨野伍氏的一个分支。
我们安徽长丰伍氏,根据一代一代的传说,与山东巨野伍氏家谱的描述,很吻合。就是说,长丰伍氏也可能就是巨野伍氏的一个分支。遗憾的是,巨野伍氏家谱,几经失落与损坏,已经没有这方面的明确的记载了。巨野伍氏重修谱序中有“但先世容有一派骤绝数支。数支俱绝一时。甚至上代颇興不数传而递止。下代无着求先绪而不得者。此或子孙在外因以失传。抑或谱牒摧残因以无考。亦未可知。以故济兖之间有伍姓。不列是谱者。不敢谓非我族人也。然亦无可知。”的记载,可以充分证明我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