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伍氏
山东临沂伍氏有三支 ,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逃荒来了三兄弟 到山东 分三支居住, 一支临沂市罗庄区罗庄村, 二支郯城县黄山镇谢官庄村, 三支郯城县马头镇。
家谱只有这一支的 ,就是【郯城黄山伍氏家谱】, 就一本 还是老一辈凭记忆写的(前面的九张图片是该家谱的全部内容),共记载12代,数百口人 ,始祖是伍鹏远 是他们给他起的名字 因为没有人知道始迁祖叫什么名字。前六代的人 都不清楚他们叫什么了 。是05年续的家谱,他们的家谱不是一代代留下来的 而是几位老年人凭他们的记忆所写 ,临沂市罗庄区罗庄村的还有联系 ,郯城马头的没有联系了。【黄山伍茂坤提供】
临沂黄山 伍氏字辈: 鹏-众-文-俊-兰-X-连-洪-本-青-秀-颂- 科-学-建-国-勤-俭-治-家-永-远-昌-盛【伍茂坤宗亲提供】
一年多来,我一直搜寻研究山东伍氏,稍有所获,就发表出来供大家交流研究。
我认为,山东临沂伍氏的三个分支很可能就是山东巨野伍氏的一个分支。但是我目前没有有效的依据。敬请我们伍氏的专家、学者赐教。谢谢。
感谢伍校长,伍校长辛苦了!
如果有信息,我们一定会通知伍校长!
建议:希望你将方向定在你们始迁祖的年代时间,搜集相关当时迁徒历史资料,如果能找到他们的真正根支最好,如果没有,就可以参考参公世系的年代信息,以后辈的形式连接到参公根支世系中,这样也可以留给后代去研究分析。
谢谢德强宗亲的关心。
根据我所得到的一些资料。(包括传说的和文字的),都是说始迁祖来自明朝洪武年间的山西临汾地区。但是又找不到宋元明时期山西临汾伍氏的来源。
明朝洪武年是1368年,距离宋朝末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四代人左右。在这个时期伍氏的哪些人可能迁移到山西去的呢?
根据“宋徽宗时(1101-1125年),汴梁伍氏后裔伍钦(字世美,号复来),进士及第,授太常少卿,升工部侍郎。他有6个儿子:伍仕、伍商、伍旅、伍氓、伍工、伍贾(柱国房谱载伍钦生五子:仕、商、旅、氓、贾)。其长子伍仕登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授左拾遗,谪任福建兴化府判,入籍蒲田。次子伍商被授国子监学录,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第三子伍旅进士及第,官至给事,河南汴梁关王巷;其第九子伍正(号佳山)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进士,授翰林典章,始自汴梁徙岭南之凌江(即南雄珠玑巷)”的记载。也只有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的伍商、伍旅的后世子孙有条件,可能迁移到山西临汾。何况当时河南汴梁时局混乱,而山西临汾则稳定的多。为避乱而迁移附近的山西临汾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当时虽是战争年代,且在一次战役中,汴梁上游的大坝被炸开,三十万人的汴梁人口仅存三万人左右!谁说这三万人中就没有伍商的后人呢?没有资料说伍商的后人已被全部淹死!何况像伍商这样的大户人家,子孙众多,消息灵通,家境富裕,绝不会坐以待毙,早就避战逃出去了呢!伍旅有九个儿子,只有第九子伍正迁移岭南陵江,这样的官宦人家,前八个儿子难道连一个后代都没有?也没有资料有这样的记载。就是有这样的记载,也许是战争年代,或死、或散,后人因联系不上,杳无音信,以为没有人了,而误记载为无后呢?
以上只是我根据历史资料中的缝隙,采取反证推理,得出的结论。当然没有有效的依据。说出来,敬请伍氏的专家学者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