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ww.wu-zupu.com/

伍氏源流、伍氏族谱、为伍氏人提供寻根帮助。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山西运城平陆县贠氏家谱前言

1楼
伍明凡 发表于:2015/5/20 13:21:27
山西运城平陆县贠氏家谱前言
夫家之有谱,邑之有志,国之有史,天下一也。在我国历史之上,据考到西周时代(公元前一千年前后),很多家族都遍修本氏族之谱(即家谱)。之后则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种传统。编修家谱只必要性议论者颇多,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一七六七年),我《贠氏家谱·序》中记:『夫家谱也,而无可哉?无谱,则无以辩昭穆之等;无谱,则无以序长幼之伦;无谱,则无以溯水之源,而木之本;无谱,则无以见椒之衍而瓞之绵。』说明我族人是有修谱之意识和要求的,也顺应中华民族文化之时代潮流。我国目前尚存于世的家谱有数万种,真可谓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一巨大的资料宝库。这一巨大的资料宝库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典籍和文化遗产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者分族赐姓,其数有百,而贠独未尝列焉。』《百家姓》出书的年代和作者已不可确考,许多人谈到《百家姓》其首句是『赵钱孙李』,而认为可能成书于皇帝赵姓的宋代。也有人认为乃宋初钱唐老儒所作,但都不确考。《百家姓》成熟以后,当时定为『村书』,既儿童的启蒙读物。接着,不断有改编本问世。我们现在看到的《百家姓》,并非百姓,而是五百姓出头,共五百六十八字(含单姓和复姓),但没有『贠』姓。 也没有『员』姓。以后又有人汇集编写了一本书《续百家姓》,示姓一千八百五十二个,有了『员』姓还没有『贠』姓。但《续百家姓》中的『员』音也可以读为『yun』(贠),故以后则有『员』可以代替『贠』之说,也有示『员』『贠』不分之见。以上可以看出,贠姓在我国之姓氏群体中尚属列不上号的小氏族姓。贠姓之源缘,至今无考,据说起姓于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先年无考,卒于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名员,字子胥。他是吴国一个好官,正直能干,吴王夫差时,他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这本来是一种正确的忠谏,但吴王偏听谗言,使子胥逐渐失去信任,后吴王赐剑命他自尽。古戏《出棠邑》说的伍员,由于员可以读作『yun,实际上也可以叫伍贠,故贠姓自伍子胥而来,也却有一定的道理。以『员姓部考』中查,我贠氏在历史上亦有一些名人,如贠半千(六二一︱七一四),唐晋州临汾人,武则天时官累迁弘文馆直学士,正谏大夫兼在控鹤内供奉,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后因武三思(武则天侄儿)排挤,出为豪、蕲二州刺史。唐睿宗时,复学士位,封平原郡公。开元中,隐居不仕,专门著书立说,著有《三国春秋》、《明堂新礼》、《临戎考经》等。既是大官,也是一位好官,还是大学者。而据我所知,我贠氏氏族在社会上的分布,较之其它大姓相比确实少得『可怜』,见于史籍所记载的名人,我贠姓者更是凤毛麟角。我走出大学门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偶遇本不认识之生人,但互相介绍为贠姓,却一下子变得似乎亲热起来。一九九三年六月,全国著名的老歌唱家贠恩凤来运城演出,结束后市政府领导派我的二孩子(小汽车司机)送她去西安。她上车后一问我的孩子和她同姓,便高兴的很,非要登门拜访了我以后再离开运城。前几年,我主编的两本书《河东名胜大观》、《河东名胜诗抄》流传到了台湾,被在台供职多年的同族族人贠贞心(本县太阳渡人)看见了,他也是十分的高兴。接着他回乡探亲,期间还专门面见了我。此次以后,我们俩人的书信来往不断。他每每        1        返乡探亲,总少不了要同我接触一次,实称之为好友。我想这可能是贠姓在我国姓氏群体中『少的可怜』『排不上号』之反常缘故吧!
清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我《贠氏宗谱·序》云:『如我贠氏者,原籍之平阳(今临汾)洪桐,于胜国洪武初移居兹土』。本谱之另一序云:『于有明洪武初,南迁平邑。』这就是说,我平陆前南吴的贠氏族姓,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一三七零年前后),从洪桐县迁来是有依据的,据今已有六百余年了。近年来,我多次回村拜见氏族长老,得知我前南吴贠氏氏族保存有两本《贠氏族谱》,借来一阅,甚感珍贵。两本家谱的编修年代,有一本序中云为大清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有一本无编修年代,从内容上看已续到二十世纪,可能下限至清末,大约是清末民初编修的。两本宗谱在记到我贠氏二世伯宗和孟宗方面,不尽一也。但从二世孙开始,前南吴贠氏则有北门、西门和东门之分,两本谱所载此内容完全相同。两本家谱保存尚好,绝大多数字迹清晰可认,但记述我前南吴贠氏氏族繁衍之历史,皆十分简单,又只记男不记女,是受封建社会中重男轻女之偏颇。前几年,我还在运城地区史志办供职主任时,随族叔贠国防、贠志忠(皆工作于运城)回村,召集本氏族有关人士研究续修家谱一事,但因种种原因搁浅。我在前南吴贠氏中,属于西门上窑当村若宁(十五世)、五彩(若宁子,十六世)一支后代。本分支族之长者,则多次建议我先把分支族之繁衍史弄清楚,汇编一本小册子,然后再述写前南吴贠氏总支族或西门一支族之繁衍史。我十余岁外出求学,出学门后又长期供职于外地,至今已年尽六十,但我却是前南吴贠氏氏族的后人。忆根追祖,饮水思源,感天生之人。本支族人寄希望于我,先续修本分支族(若宁、五彩支)宗谱,本当分内之事,责无旁贷。了解了本支族的繁衍史,才会知其本支族;知其本支族,也才会爱其本支族;爱其本支族,也才会珍其赖以繁衍本支族的土地;只有珍其本土,也才会爱其本乡;才会爱其我们伟大的祖国。另外我贠氏氏族历来本性纯朴,勤劳善良,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在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世世代代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谱之印行问世,分送其长祖及兄弟姐妹侄辈,乃至留于后世,一是让其了解本支族人之发展脉络,不忘先祖;二是实指望我氏族世人及后代,秉之传统,发扬光大,做社会有用之人;三是激起我族人极其后代爱族、爱土、爱乡乃至爱国之精意。这就是我受托主修本谱之主旨。
   第二十二世孙贠创生  于山西运城寓所                                                            农历庚辰年二月初十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五日

2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5/5/20 23:05:12
谢谢分享!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8799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