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楚伍氏宗亲迁徙简史
仙桃伍亦提供
一、伍氏参公(下同)第47世孙乔公(唐禧宗文德3年戊申九月初九午时即公元888生)于后唐时期从湖南武陵郡迁徙福建。
二、伍氏第53世孙醇公(宋太宗淳化三年壬辰正月初三即公元992生),因避乱于宋朝中期由福建宁化县订麻沧乡迁徙江西吉安府。
三、明洪武二年(1369),伍氏第62世孙荣公(醇公第11世)及其后孙先后从江西南昌府、安福州、泰和州、兴国州迁徙湖北长江、汉江及江汉平原。大部居在:黄冈、咸宁、嘉鱼、阳新、京山、钟祥、天门、荆门、恩施、蔡甸(汉阳九真伍家冲)、武昌、仙桃、洪湖、监利、潜江、松滋、江陵、公安、石首等市、县、区。
其中,伍氏第56世孙(醇公第4代)陵公(1037年2月8日生,江西安城县正六品宜德都)之长子——良有公迁徙广东(良有公之后孙广东家谱中定有详述)。上述迁徒情况见湖北荆楚伍氏宗谱第十七面“伍乔公后代回归荆楚大地迁徙图”(附后)。
我族自江西迁徙湖北六百多年来,种种原因迁徙和流落外市、县、区,外省、市、区及海外异国者,为数不少,且基本与我们音讯中断。他们现身居何地?贵居何方?家事康否?给我们留下无限怀念与期盼!
为便于各地伍氏宗亲寻根朔源,特将我“湖北荆楚伍氏宗亲迁徙简史”网上公布于世,热忱欢迎广大伍氏宗亲,特别是与我族同根共祖的宗亲加强联系,在“世界伍氏宗亲总会”统一号令下,以促成我伍氏家族的大联合、大团圆、大团结、大振兴。
联系电话:13035342788(伍锦才)
13377936866(伍元鹤)
13972179161(伍新义)
13597459555(伍 亦)(湖北荆楚伍氏宗族理事会联络处)
湖北荆楚伍氏宗族理事会
二OO七年九月十九日
湖北荆楚麻港“伍氏宗祠”之兴衰
一个宗族最主要的族务工程无非两项:一为修家谱;二为建宗祠。家谱是宗族意识的文体形式,宗祠是宗族意识的重要标志。家谱、宗祠同为宗族的文化载体,它承载着宗族的历史、荣耀、形象和素质。
我荆楚伍氏家族原沔阳等县“儒将堂”也曾有一座宗祠,它是由续修家谱逐步引领而生的,座落在沔阳县上麻港(伍家台),即现在的仙桃市胡场镇前锋村。清朝光绪初,我族先祖德明公、清公、述耿公之后孙,荣铺、图南、图益、秀鼎诸公组局修续 “伍氏族谱”,光绪二年冬(1876)修谱成功,在此次修谱期间,族首们就决议兴建“伍氏宗祠”,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所限,未能如期实施,故决定:先修谱,后建祠。于是在家谱成功不久,接着在麻港择地建祠,历经一年多的精心营造,光绪4年(1878)一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的“伍氏宗祠”矗立在排湖北岸的上麻港。从此我伍氏宗亲祭拜、庆典活动在这里举行,不少族务要事亦在这里产生。但至光绪甲辰年(1904)后,因排湖洪水泛滥(排湖有十年淹九水之称),我“伍氏宗祠”亦常遭水害,以致不过几年,宗祠的墙体、柱梁损毁不堪,基本倾塌。光绪甲辰年(1909),我族德高望重的存俊公,体念族难,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台基无偿献给家族迁祠重建,由于存俊诸公齐心竭力,精心施工,不过一年,使这座被毁的宗祠,通过重建恢复了原貌。时至民国七年春(1918),我族又续修家谱。其间,我族宗祠又因兵荒马乱,年久失修,加之年年洪水冲击(有时一年淹几次水),宗祠又被冲毁。我族存材、图举、图庸、图楷、玉存诸族首商议,决定再修宗祠,将原存俊公所捐台基与烈公互换,并付诸实施,随之高垒地基,移祠重建。由于族人们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民国七年秋,在家谱修成之期,宗祠亦重建竣工落成,实为大幸。几十年间,我“伍氏宗祠”这座圣殿族务频繁,辉煌不减。麻港我“伍氏宗祠”自1878年初次诞生,至1909年迁祠重建,至1918年再次重建诞生,至1966年“文革”浩劫被毁,享历88周年。
麻港“伍氏宗祠”不复存在已有40余年,我们却无能重建一座宗祠,对此深感愧疚。在社会主义物资文明、精神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伍氏家族日益壮大、人才辈出的今天,我族欲建一座“伍子胥纪念堂”,以满足我荆楚大地伍氏宗亲“联谊、合作、发展”祭祖、议事的需要。
湖北荆楚伍氏宗族理事会
二OO七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