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兼职"阖闾大城"的总设计师
卢群 |
公元前514年,今天苏州的地界上,崛起了一座阖闾大城。 |
伍子胥像(选自《吴郡名贤图传赞》)
阖闾大城的总设计师兼工程总指挥是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策划刺死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阖闾任命他为“行人”,成为吴国重要谋臣。
伍子胥建城这件事,《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述之甚详:
《说鱄诸伍员吹箫》插图(选自博古堂本《元曲选》)
阖闾登上吴王宝座后,任用贤才,对百姓施恩惠,以“仁义”闻名于各诸侯国。伍子胥便是招来的贤才。阖闾对伍子胥非常尊重,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都与他商量。有一天,阖闾问伍子胥:“寡人想让吴国强盛起来,向中原各诸侯国争个高下,尽快成为一代霸主,先生你能否给我谋划谋划?”伍子胥感到肩上像是一下子压了副千斤重担,同时,又因深切地感受到吴王的信任而大为感动,连忙双膝跪地,流下两行感激的泪水,诚惶诚恐地说道:“我是个从楚国亡命过来的人,我的父兄都被楚王杀了,我连父兄的尸骨都无法殓葬,幸亏大王您收留我,我这辈子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大王的恩情,如果需要我冲锋陷阵,我甘愿将一腔热血洒在疆场,但要我参与如此重大的政事,我怕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耐,耽误了大王的事业”。阖闾说:“先生不必谦虚,寡人我充分相信你,你有什么主张,但说无妨”。伍子胥问:“大王您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阖闾说:“我国在东南一隅,离中原很僻远,又有江海之害,从军事角度看,疆土缺少可供守御的堡垒,先生你有什么办法让寡人不担忧呢?”伍子胥思考了很长时间,说道:“凡想安居治民,兴霸成王,必先城廓,筑立仓库,治兵库,这是根本之策”,阖闾高兴地说:
专诸刺王僚(武梁祀汉画像石)
胥门为春秋时建城所开城门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胥门,在城外接官厅附近,万年桥堍转弯即是,与《盛世滋生图》所画胥门完全一致。现保留一段城墙迤逦而直通盘门。有些史料的说法与《吴郡图经续记》不同,认为胥门因姑胥山而得名,又有一说是伍子胥死后悬头于城看越兵进城处。目前保留的老胥门结构完整,其年代可能是张士诚所修筑。两边城墙现存40米,高4.65米,整个拱圈长7.6米,内宽3.3米,东西向,中间有闸门。城楼高7.2米,城门正面向东,上有细砖砌壁,壁面刻灵芝、如意、方胜、八卦、太平线,比较古朴,胥门的水门在宋代被封闭,称之为姑苏台,宋平江图上有注录。
同治《苏州府志》书影
据《百城烟水》,阖闾大城的8座城门,都是伍子胥命名的。我们分析,当年伍子胥命名“胥门”,并非替自己树碑立传,应是此门通往姑胥山的缘故。姑胥山下有百花洲,山上有姑苏台,吴王休闲的好去处。“胥门”的全称,其实应是“姑胥门”,后人以省称代全称,主要是出于对伍子胥的同情与缅怀。
伍子胥是有大功于吴国的,他的功绩不光修筑了阖闾大城,还替吴国开凿了胥江、邗江、黄沟等好几条水道,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替吴国训练了军队(水),世界上最早的舰队诞生在了伍子胥的太湖水寨中。伍子胥还为吴国引荐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伍子胥本人也是杰出的统帅,由他指挥的吴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样一个功臣,却在老吴阖闾死后,不见容于新吴王夫差,最后落了个“赐死”的下场。
夫差像(选自点石斋本《东周列国志》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有关于他们群臣反目的记载:吴王夫差继位之后,与老相国伍子胥在内政外交诸多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有一天对伍子胥说:“你确实替老大王立过功,但现在你年老糊涂,常常违背寡人我定下的法度,对寡人远不及对老大王那么敬畏,不肯替寡人的霸业出力,如最近攻打齐国,你就拼命反对,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伍子胥恼火地反驳道:“老大王信任我,因为他知道我忠心耿耿,他乐意采纳我的意见,化解了许多灾难。大王您听不进逆耳之言,应该担忧的事您不放在心上,怎能称为英明国君呢?如果您觉悟,吴国世世代代可存在下去,否则,吴国就危险了。”夫差对伍子胥就更有成见了。
伍子胥并不因为吴王夫差讨厌他,就不再直言,明哲保身。一日,夫差独座殿上,恍然间似有4人背对背站在眼前,夫差喝一声,4人迅速地向四面跑掉了。夫差心中诧异,召来臣子讲这件事,伍子胥想乘机警戒吴王,说:“如果真像大王您见到的那样,恐怕大王有众叛亲离的可能。”夫差大怒,斥道:“你怎么敢说这么不吉祥的话?”伍子胥直着脖子说:“不是我愿意讲不吉的话,而是大王您的所作所为,确实是近小人,远忠臣,长此下去,岂会不众判亲离?”气得夫差将他赶出殿去。
吴王剑
吴王夫差决定结束越王勾践的俘虏生涯,放勾践回越国。夫差设宴为勾践践行,在宴会上发表讲话,得意洋洋说道:“寡人信奉先哲的的一句话:国君不可亏待有功之臣,应视为有功,太宰伯在和解寡人与越王的恩怨方面,出了不少力,应视为有功,寡人要给伯嚭重赏。经过寡人几年考察,越王兹仁忠信,对寡人事之以孝,寡人生病,越王尝寡人之粪以辨凶吉,儿子也做不到如此孝心呀!所以,寡人放心了,让越王回去仍旧做越国之君吧!”吴王夫差话音刚落,群臣一齐唱起了先赞歌:“大王躬行至德,威震四海,有功的不吝厚赏,亡国的让他复国,只有真正的霸主才有这样的胸襟,万岁,万岁,万万岁?”唯独伍子胥唱反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号啕大哭,厉声直谏:“悲哀呀,悲哀!”伯嚭这种佞臣成了功臣,越王勾践虎狼之心,竟然要将他放虎归山,满朝文武只知一味附和大王的馊主意,吴国败亡就在眼前了!夫差再也不能容忍这个老相国了,掷下一柄剑,意思很明白,赐伍子胥死。
伍子胥用这柄剑自杀了。
伍子胥自杀身亡后,尸体被抛入胥江,顺江水飘到胥口,被人捞起葬在了那儿。后人又在东山杨湾建了“吴相伍公庙”,庙有碑记,记末铭曰:“烈哉伍公,万夫之雄。以子则孝,以臣则忠。殁为明神,简在苍穹。杨湾之里,洞庭之东。波涛喧,草木蒙戎。其来如云,其去如风。神所凭依,环堵幽宫,孓孓周生,即鹿林中。震不于邻,而于其躬。卜告于庙,后吉先凶。信而有征,神诱其衷。乃树斯碑,酬德报功。于千万年,庙食修崇”。
胥口伍子胥庙与衣冠冢(摄于一九五六年前)
这段铭文,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伍子胥的敬重与惋惜。过去人们凭吊伍子胥,因为他是个屈死的忠臣。今天苏州人纪念伍子胥,就有了现代观念层面的思考了。在伍子胥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请看他对吴王夫差的慷慨陈词:“大王您听不进逆耳之言,吴国就危险了!”“近小人,远患臣,长此下去,众叛亲离!”“满朝文武一味附和大王,吴国败亡就在眼前!”他还指出:“齐国对于吴国而言,只可算疥癣之疾,越国始终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不发则伤,动则有死。”这一系列警告响起之时,吴国还非常强盛,夫差正处在霸业的巅峰,吴国上上下下陶醉着,唯独伍子胥奋臂疾呼,哀音耸容。可惜,谁也不听他的,结果,吴国很快走向了衰落,终于被恢复了元气的越国所灭,夫差自刎于阳山,横剑割喉前嘱咐部下用一块黄布盖他的脸,说:“吾无面目泉下见相国矣!”
伍相祀
人们到苏州胥门,总要想起2500年前这位老相国,那就不该淡忘了伍子胥的居安思危精神。伍子胥精神,是一宗重要的人文遗产,苏州人予以很好地继承下来,有利于锻铸苏州城市之魂。
伍子胥可视为苏州的“形象大使”。(来源:文化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