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ww.wu-zupu.com/

伍氏源流、伍氏族谱、为伍氏人提供寻根帮助。
共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终于找到了伍广和伍附的后裔了

1楼
伍莹 发表于:2012/9/3 19:52:32
 

 

广公后裔

四川仁寿伍氏,祖先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期从湖北麻城迁过来的;始祖伍员、伍广。

 

附公后裔

   贵州都匀伍氏先本卢陵人,盖卢陵系(吉州别号今改吉安以卢陵为首县名安成即今安福本卢陵属邑序举郡名而言也):正君讳梦授仕闽王为左仆射;梦授子大官为偏将军由浔阳徙福建汀洲居宁化麻仓乡;大官子醇任福州长吏,因乱由宁化转徙吉州之安成居焉;醇生子杰;杰长子无传,次子承俨公生三子:一曰陵乃居旧址,二曰附徙居江南,三曰隆任理评事,迁都梁之平湖,再迁新化之三塘。 
   
附公由吉州徙居江南传至谷真公,其间世系未知,世系者几何代,科第者几何人,世远年湮,江南谱缺,未载汇编。至明初,谷真祖公从江南奉调从征贵州,遂因黔地而居焉,兹生齿渐繁,追思水源木本,补辑家乘,俾后人有所考云。
   
据序,本支溯源归江南伍附公,归吉州安成伍醇公,归福建宁化大官公...

 

2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2/9/4 8:00:54
恭喜你得到收获!我为你的热心工作感到自豪!
3楼
伍莹 发表于:2012/9/4 10:40:08

承俨公后裔中,陵公作为长房,占据江西故地,又有少数几支后裔繁衍于外;隆公迁居湖湘,在南方广为散布。此二公之后甚多,为我醇公后裔之望族也。然附公迁徙江南,本是最为富庶之宝地;也许正是因此,而受到了宋末、元末、明末、晚清甚至民国期间战乱之苦,以致族谱散失、族人流失。今浏览各地族谱,终于发现一支附公后裔,就如发现新大陆,令余不禁感慨万千。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临终前,嘱咐其子孙安:日后楚王封地,不要富庶的风水宝地,只要最为贫瘠的寝丘,以免他人因妒忌而争夺土地。后来孙安果然只向楚庄王要求到了寝丘,无人争夺,流传了十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8 18:57:27编辑过]
4楼
伍莹 发表于:2012/9/4 10:49:00

广公传说,我本不信。好不容易看到一支,好像有点可信度了。员子王孙氏,有谱说是度;有谱说是封;有谱说是广。究竟度公、封公、广公是何关系呢?是不同的三人还是同一人呢?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族谱中传说太多,我们若是全信,那便被忽悠了。

5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2/9/4 11:47:31

你看看这个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参公1-6世系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记载,到底那个是真那个假,相信从历史资料上看,都昌是多了一代。而其它的差别就不大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5 9:15:31编辑过]
6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2/9/5 8:20:30
以下是引用伍莹在2012-9-4 10:49:00的发言:

广公传说,我本不信。好不容易看到一支,好像有点可信度了。员子王孙氏,有谱说是度;有谱说是封;有谱说是广。究竟度公、封公、广公是何关系呢?是不同的三人还是同一人呢?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族谱中传说太多,我们若是全信,那便被忽悠了。

至周景王二十三年已卯(公元前522年)春 楚世子太師連尹 奢公因谏平王忤旨囚之 被奸臣費無極谮害 挾公寫書以召二子 棠君尚公捐軀赴召 就執同父被害 百姓觀者流涕乃殮塟於謙邑(謙邑今江南毫州) 是時家人左得遇自郢逃回城父(城父在荊州府) 報知子胥公 痛哭不已 左得遇曰 公子勿徒悲 速可報知三公子 子胥公拭淚寫書使左得遇徃報 是時通公在棠邑(棠邑今江南六合江浦)講學 其侄曰鍾曰度曰辛曰廣 俱從叔肄業朝饔方徹 忽左得遇至呈上書信 並將太師及棠君被害事報知通公 大驚 痛哭曰 此地不可居矣 即攜姪鍾度辛廣 逃隱武陵(武陵今胡廣北常德府城東是也) 當此之時 平王聽奸臣費無極譖言遣兵襲其家

 

这里说明子胥公去吴国之前就有三个儿子(度、辛、广)和一个侄子(钟)。

 

周敬王二十六年丁未(公元前494年)春二月為吳大將 帥師伐越國因諫勿許越成 夫差不聽 既與越平而且重建臺榭納妃嬪焉 公屢諫不入 而奸臣伯嚭譖之 使出聘列國及吳將伐齊 相國公切諫不聽奉使於齊 通期戰之會 乃屬其幼子封於齊大夫鮑氏改姓為王孫而還

 

这里说明了子胥公去吴国后生的儿子(封)。

 

 

你看明白了吗?

7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2/9/5 8:39:16

从这里可以看出,伍氏有三支在世是存在的可能,一个是度公(湘、鄂、赣支系),一个是辛公(江西都昌),另一个是封公(岭南)。而广公到现在我没有见到过这支谱系。或者会有存在于世。

 

至于族谱的混乱是必然,由于我们的祖先没有规定一定字辈排列,并且我们伍氏在历史的延伸中经历几次屠杀,改姓、隐居等等,这样父子排列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形成的族系资料是前人费尽心思而做出来的,并不是如现在的信息高度发达相互佐证得出来的结果。难免有错有漏的现象,我们只能相对地到了解历史,提出依据,尽可能修正。这是对后人负责。

8楼
伍莹 发表于:2012/10/8 18:41:04

      耒阳谱中,通是员长子,度是员次子。吴国败楚后,占据舒,封通于舒邑,又称舒通(后来夫差杀员公,又杀舒通);员出使齐国时,寄度于鲍氏,改姓王孙,是为王孙度(后复姓伍)。在岭南谱中,通是度之叔。有可能,耒阳谱把“叔通”误会成了舒通;也有可能,岭南谱把舒通误会成了“叔通”。我没能见到最早的耒阳谱,不敢妄言孰对孰错。

     我在网上看到,台山有谱说,度即是庆,辛即是广,再加上封,就是员公的三位儿子。员公在楚国娶前妻贾氏,生度和辛;又在吴国娶后妻鲍氏,生封。员公后来使齐,将封寄养在鲍家,使封呼鲍息为兄,改姓王孙氏。(也许封的母亲鲍氏就是鲍牧的女儿、鲍息的妹妹吧?)

 

共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8896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