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ww.wu-zupu.com/

伍氏源流、伍氏族谱、为伍氏人提供寻根帮助。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为何能得到孔子认可伍子胥进攻楚国并盗墓?

1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3/4/27 17:56:52
伍子胥进攻楚国并盗墓 为何能得到孔子认可?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着墨比较多的人物之一,本来就是一历史名人。从中国的盗墓文化史来说,他也是重量级的。掘开了人家的陵墓不说,还要拿着皮鞭,朝尸体发泄,可谓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受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本为楚国人(民间有称家在今宿迁市来龙镇一带,此说有争议)。入吴后,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 治城郭以设守备。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事论家孙武,精通兵法,但是伍子胥的举荐他当上了吴国将领,从而名闻天下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与伍子胥的恩怨也很出名,当时伍子胥建议杀了越王勾践,结果好色的吴王不听,范蠡遂使出“美人计”,献西施给吴王,离间吴王与伍子胥关系,导致伍子胥被杀,亡了吴国。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根源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

《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杀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弑父兄之仇的机会。

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开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当年楚平王为防止陵址被人知晓,下令把参与修陵的工匠全杀掉了。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另有一说,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对其进行严刑拷打,逼他说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上面的说法是相当可信的。稀见史书《越绝·吴内传第四》(卷第3):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庐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阖庐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

此事《史记》上亦有记载,但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行为过了,称“怨毒之于人甚哉”。现代学术界还引发了“鞭尸”、“鞭坟”之争,认为伍子胥当年根本未鞭尸,仅是鞭了楚平王的陵墓。楚平王墓现在已无存,史书上对此事记载又不周全,事情的真相已是一道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实际上现代学者所谓的“鞭尸”、“鞭坟”之争完全没有必要。当时孔子的学生问他:“笞墓何名乎?”孔子回答说,“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本文摘自《盗墓史记》 作者:倪方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7 18:00:58编辑过]
2楼
伍莹 发表于:2015/1/10 23:24:53
对于“鞭尸”、“鞭坟”之争,我有如下见解:
一、楚平王贵为一国之君、春秋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奴隶主,生活奢靡,死后墓葬必定豪华,其坟墓巨大而坚固,陪葬繁多而贵重。吴、楚世仇;吴军破楚,本是攻敌军、报国仇,一旦发现楚平王墓葬,绝不会放过报复和掠夺的机会。“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都是对楚国的报复;那么破坏楚平王墓葬,掠夺其陪葬品,也是对楚国的报复行动。这种行为,发生在春秋时期两个敌对国家之间,很正常。
二、对于楚平王的墓葬,一旦发现,必须加以确认,也就是由子胥和伯噽等楚国旧臣当面辨认,必然是要经过掘墓、开棺,出尸等程序。
三、子胥对于楚平王憎恨之至,“怨毒之于人甚哉”。当听闻楚平王死去时,子胥因为不能手刃仇人、为父兄报仇而大哭。那么,当吴军发现并发掘楚平王墓葬,子胥打破棺椁认出仇敌尸体时,岂能淡定?悲愤、激动、英勇的子胥,理所当然地对楚平王的尸体进行辱骂和毁坏,这也是正常人的举动。倘若子胥竟然只是举鞭对着楚平王的巨大、坚固、豪华的坟墓敲打一番,能解气吗?算是报仇吗?若如此,子胥就不能称为丈夫,而只能算是懦夫了。
四、“鞭坟”是春秋战国时期左传》等史书的记载;“鞭尸”是西汉《史记》中的记载。有人认为司马迁篡改了历史,涉嫌学术造假。但是,为什么不这样理解:司马迁经过多方采集信息,准确地记录了真实的历史情况,纠正了前人记录的错误。司马迁年轻时曾到过楚地,现场采风,“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有可能在其游历南方时,实地了解到了更加精准的历史信息;作为具有职业道德的史官,如实地记录了鞭尸”的历史。司马迁秉笔直书,写出《史记》这样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其不为君王隐晦,曾经惹武帝不满、王允非议,也说明其记载的严谨性。即使《史记》中有个别错误,也绝不是太史公故意为之。
五、某些后世之人,受所谓“三纲五常”熏陶,“忠君”愚昧思想严重,认为子胥鞭尸是其严重的以下犯上、十恶不赦的欺君之罪;其中有声讨子胥者,也有引经据典辨析“鞭尸”、“鞭坟”者。那么,且认清此事件中另一方楚平王:臭名昭著嗜杀成性的奴隶主、政变篡位逼死兄长的阴谋家、荒淫无道纳媳逐子的扒灰佬、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的糊涂蛋,这样一个应当被唾骂谴责的昏君、暴君,死后被忠孝之士掘墓、破棺、辱骂、鞭尸,完全是自作自受、报应不爽,诚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伍氏就是不能对这样的家伙尽忠,就是要亲率他国之军,掘其墓、开其棺、鞭其尸、淫其妻、杀其子、破其军、亡其国、灭其族。试想,若是21世纪,天朝大军攻破倭奴鬼国,占据江户鬼都,查封靖国鬼社,焚毁战犯鬼牌,并对漏网之犯首昭和犬皇掘墓、破棺、审判、毁尸,以告慰二战死难,岂不应天顺民大快人心!
最后这个想法也许太敏感,容易引发政治问题,招致某个即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不是东西)的国家抗议。特声明如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1 21:56:34编辑过]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4355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