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ww.wu-zupu.com/

伍氏源流、伍氏族谱、为伍氏人提供寻根帮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伍举授许男田注疏翻译的几个疑点

1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20/5/12 11:11:30

伍举授许男田注疏翻译的几个疑点

《初稿》


伍举,首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记载[1]《国语·楚语上》记载:椒举娶于申公子牟,子牟有罪而亡,康王以为椒举遣之,椒举奔郑,将遂奔晋。蔡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飨之以璧侑,:“子尚良食,二先子其皆相子,尚能事晋君以为诸侯主辞曰:非所愿也若得归骨于楚,死且不朽。

伍举,伍参之子,椒鸣、伍奢之父,伍尚、伍子胥之祖父,春秋时代著名的人物。食邑于椒,又名椒举[2]

其著名的一鸣惊人荆班道故楚才晋用何为美[3]因楚王:“伍举实送之而逃亡,被没收食邑,正因尚能事晋君以为诸侯主。”“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復之聲子使椒鳴逆之

《昭公四年》:使椒舉如晉求諸侯,二君待之由此可以知道,已经恢复椒舉的卿禄爵位并取得楚王的信任,作为楚王特使进行国事访问。辅助楚子合诸侯于申成功成为盟主。

楚国,因王之腐朽与王位之斗争而没落。

《左传》见载伍举最后在昭公九年,即公元前533年。

《春秋左传正义》昭公九年记载:“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益许田。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取州益之。正义曰:《释例》云:州来,淮南下蔡县汝水之南也。淮北之田,淮水北田。则州来邑在淮南,邑民在田在淮北也。许国尽迁于夷,夷田少,故取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於陈,以夷濮西田益之。以夷田在濮水西者与城父人。濮音卜。迁方城外人於许。成十五年,许迁於叶,因谓之许。今许迁於夷,故以方城外人实其处。传言灵王使民不安。叶,始涉反。处,昌虑反。

现代翻译为:二月某日,楚国的公子弃疾把许国迁到夷地,其实就是城父。再增加州来、淮北的土田给许国,伍举把土田授许男然丹把城父的人迁到陈地,用濮地夷地西部的土田补给陈地

后世论伍举授许男田,对《春秋左传正义》中的注疏解释多深信不疑,纷纷现搬现抄。考见于杜《春秋左传序》寓论断于叙事笔削褒贬”“从属辞比事的观点,推此五体,以寻经传经相关文字文书记载和分析,存在这些疑点并下面进行分析,分析错的请批评教正。

1夷田少?

许国,姜姓许氏诸侯国。它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按许男管轄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河南许昌县及临颖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地域。

州来为中国商、周时期存在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市区、凤台县、寿县一带,单凤台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42公里,其域可为大矣。凤台县、寿县这一带总比许男爵其域大吧,还加上州来至淮北之田。从州来今凤台到城父镇150公里,如果从州来今凤台、怀远、蒙城、宿州到淮北,南北长约240公里

淮北,春秋时代,东连徐、南淮夷、西接胡陈、北彊宋齐,是楚国之边彊要塞,战争重地。

《春秋左传正义》中益许田,古字形像器皿中的水满溢而流出,本义为充满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本义由字表示。由满溢引申,指增加、增多,又引申指更加。所以又引申指好处。在古汉语中,字还有超出的意思。

由上分析,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出许多倍。但是,正义解释曰:许国尽迁于夷,夷田少,故取以益之。正义说夷田少淮北位于华北平原中心位置,历来是中国主耍产粮区,不存在夷田少的地理问题,或许是文人未实地考察而已。

2、许被迫[4]迁夷,被当档箭牌,需耍虚伪授田礼仪问题?

许国,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据史书记载,在春秋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遭受11次侵伐,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

僖公六年即公元前654年,楚成王时,攻打许,许君大败,没办法,只能肉袒谢罪,请求和解[5]

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许灵公害怕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以躲避楚国和郑国的锋芒。十一月初三日,楚国公子申把许国迁到叶地(今河南叶县西南)。[6]

公元前538年,迁许于赖。[7]

公元前533,迁其于城父。

公元前529年,迁回叶后又迁荆;[8]

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9]

从以上记载可知,许国被破,国破人亡,民役为奴,被楚任为鱼肉,任由迫害,许从未得到尊重,从未授过田。传已明确指出许民不安在于为奴迫迁,不在益田。许怎会专于楚?传中记载许参与楚的斗争灭楚,进行反抗。《昭公十三年》记载: “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蔓成然、蔡朝吴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因四族之徒,以入楚。正因如此,不在乎田是否益之,蔓成然故事蔡公,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许围、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礼也。从来就不礼,既然不礼,赤裸裸的,何须虚伪,何来授田?

授田,依法可分为赏田和未授田的閒民二种。《左传·成公七年》记载:“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周礼·地官·载师》: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赏田者,赏赐之田。《战国策·魏策一》: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禄之。鲍彪注:闲田以待赏有功者。对有功者赏赐的田。

《冢宰》谓之閒民者,閒非游手之谓,盖民之未授田者

由此可见,楚国不可能以礼授许男田。

3、伍举为冢宰

《周礼天官冢宰大宰》记载: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以九职任万民。公元前541年《左传昭公元年》:楚灵王即位,薳罢为令尹,薳启强为大宰。

蘧罢(541-529年)名罢,字子荡。公子围篡夺王位后,任其为令尹。537年,赴晋为灵王迎娶晋侯之女。次年,率楚军伐吴,溃败,把战败之责归之于薳泄,将薳泄处死。

这里说的冢宰,即楚国的令尹宰相职务。从传中得知,楚国这个时期蘧罢,字子荡为令尹。授田,是令尹职务份内事。伍举不为令尹,怎会干令尹职务份内事?

伍举授许男田

伍举《国语·楚语》如上记载,从前就经常受父亲及蔡太师的夸奖,说将来定是栋樑才。伍举成长不负众望,谏楚庄王一鸣惊人,成为上客[10],辅助楚灵王成为诸候主。"伍举论美"谏灵王戒娇奢淫逸,尊礼守德,实行强国富民思想。左丘明分别在《左传》和《国语》高度评价伍举;《楚相孙君之碑》:继高阳重蔾五举子文之统其忠信?勇礼乐文章轨仪同制。可见春秋战国至汉,将伍举抬高到何等的高度。杜预说左丘明: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伍举授许男田,实有其意义。

公元前533年伍举耄耋之年授许男田,我大胆推测,宜为伍举接受了许男的

授:释义: 1.交付;给予。2.传授;《同源字典》:“应是后起字。古今通假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本义是一人向另一人交付物品,因此有两层含义,一是交付东西。《说文》:受,相付也。王筠: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城父,今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有伍子胥的庄堌遗址;之南,有淝河旁的伍奢冢;濮水边上有伍明寺[10];之东,有太子建坟及伍员钓台遗址[11]。其当地至今流行关于伍奢、伍子胥相关历史传说。

公元前522年,伍奢、伍尚被讒害,伍子胥奔吴为行人

左传昭公三十年》记载,吴掩余烛庸二公子奔楚,取城父与胡田与之。将害吴也。实也将害伍子胥。

楚于是乎病。楚于是乎病是否另有隐情?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秋,吴人侵楚,伐夷,侵潜、六。

综上所述,《左传》原意与遗留史实,初考表明,宜为伍举接受了许男的田。

此田位于城父之侧,阜阳以北伍明镇及伍奢冢方圆的位置。伍举受许男田,十年后,楚建居大城城父至夷城父一线,成为伍奢伍子胥守护楚国北方要塞的据点。

 

[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

[2]《通志、卷九十二》记载;“伍舉者伍參之子也其先食采於椒亦曰椒舉。”《人表攷》卷五记载湫城在南郡鄀县东南见左传庄十九年韦昭曰敝邑也通志略四云伍參食邑於椒故其後為椒氏《楚国封君封邑地望考》引:《通志 氏族略四》谓伍参食采于湫,故其子,孙以湫为氏。楚境确有以湫为名之地,这就是《左传》庄公十九年所记的”。

[3] 《国语·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先君庄王为刨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谁相礼,则华元、驷騑;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穀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使富都那竖赞焉,而使长鬛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而小大安之也。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地,于是乎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僚之暇,于是乎临之;四时之隙,于是乎成之。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夫为台榭,将以教民利也,不知其以匮之也。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4]《春秋地理考实》卷三:許姜姓男爵與齊同祖武王封四岳之苗裔文叔於許今許州是也今為許/州府春秋時國小而近鄭為鄭所偪成十五年遷葉今南陽葉縣是也昭九年遷夷實城父今亳州東西七十里有城父故城

[5]《僖公六年》: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

[6]《左传成公十五年》: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

[7]《左传昭公四年》: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

[8]《左传昭公四年》:迁许而质许围。《昭公十三年》: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

[9] 《左传昭公十八年》楚左尹王子胜言于楚子曰:「许于郑,仇敌也,而居楚地,以不礼于郑。晋、郑方睦,郑若伐许,而晋助之,楚丧地矣。君盍迁许?许不专于楚。郑方有令政。许曰:『余旧国也。』郑曰:『余俘邑也。』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土不可易,国不可小,许不可俘,仇不可启,君其图之。」楚子说。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亦名白羽邑,今河南西峡县)。

[10]《说苑正谏》: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不谷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11]《阜阳县志》载:“伍明镇,位于阜阳县北部,紧靠阜涡公路,集市人口以郑、李两姓最多。伍明因境内有伍明寺得名。相传,春秋时楚太傅伍奢曾住于此。后乡人感伍奢一家忠烈,在伍氏家宅上建庙纪念,称伍名寺。西汉时已成为较大集市,称伍名店。明清两代,官府皆在此设仓廒和驿站。清代,改称伍名集,后演为伍明集。”伍明镇有伍子胥的射箭台、运粮河、饮马池、七十二眼井等历史遗迹,伍子胥的居住处伍明寺遗址。《正德颍州志》也有记载:伍名沟,在州三十里,沟以伍子胥宅近,故得名。相传伍奢为楚相,日开此沟,以泄潦水,以利其家。《阜阳县集镇小志》载:“伍明集是个古老的地方。春秋时代,这里是伍子胥的家园。伍子胥父亲伍奢带领家乡人挖沟排水,人们便给这条沟取名伍名沟。后人为纪念伍氏父子,在其家宅上立祠,叫伍名寺。

[12]《五礼通考》卷二一九:大棘(宣二年宋郑战于大/棘杜注在陈留襄邑)(县南今归德府睢州西曲棘里有棘城又宁陵县西/南七里有大棘城亦与睢相近水经注云后其地为)(楚庄所并大棘有楚/太子建坟伍员钓台)


作者:伍伟潮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8945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