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ww.wu-zupu.com/

伍氏源流、伍氏族谱、为伍氏人提供寻根帮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伍氏历史研究;如果

1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22/9/1 10:25:00
伍氏历史研究;如果
伍伟潮 (思考题)

如果《1》,《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孙叔敖弗欲。”没有差错的话,依《尚书周书》三公的记载,伍参,前疑为之师;按《荀子臣道》,是相宰前最先早配备治国的工具。

如果《2》,《渚宫旧事》记载,“文王至顷襄王四百年间楚产之尤著者,筹策则伍参”为真的话,按孔子《五谏》,则《韩非子喻老》中:“右司马御座与隐语”为伍参。

如果《3》,据孔子《五谏》的说法,没有差错的话,依《说苑正谏》:“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谷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
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按《史记》索隐举直谏,则椒举应改为椒参。

《4》如果,上博楚简《郑子家丧》记载:“师未还,晋人涉,将救郑。王将还,大夫皆进曰:‘君王之起此师,以子家之故。今晋人将救子家,君王必进师以口之。’王安还军口之,与之战于两棠,大败晋师焉。”如果没有差错的话,依《吕氏春秋?至忠》、《新书?先醒》“战于两棠”和《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邲之战,上博楚简《郑子家丧》所记载的大夫皆,应该是伍参。

如果《5》,《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自楚克庸以来”,至“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没有差错的话,依《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来推论,这是《尚书周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冠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的结果。

如果《6》,《左传》《国语》记载楚国师保傅没有差错的话,依《尚书周书》楚庄王的子仪王子燮师保之后应有师保傅。

如果《7》,《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伍参献策没有差错的话,以伍参的计谋学习实践来推测,伍参的年龄耍比楚庄王大好几岁。

如果《8》,《世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伍参的楚,是家系的话,依《史记》索隐:楚系家和《刘向世本别录》言:“《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录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来考证,《潜夫论》《百家姓》:伍氏芈姓,楚公族;是有证据的。

如果《9》,《世本》记载,“伍参氏,楚伍参之后,支孙以为氏。”没有差错的话,依《史记》注,“先:祖先。按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员之先,可推到其曾祖父伍参“和《汉书艺文志》:“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为考证,则伍参氏为伍氏之祖。

如果《10》,《吳子图国》、《荀子臣道》,特别是《贾谊新书》记载楚庄王“日中忘饭”,为真实记载的话,依《左传》宣公十四、五年的记载来推测,筹策伍参仙逝于此年。

如果《11》,据《通志》、《杭州伍公山志》记载:“伍参食邑于湫”,没有差错、按《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伍参是楚庄王嬖人的话,按唐代余知古著《渚宫旧事》引梁元帝《荆南志》称:“庄王墓在江陵城西三十里,周回四百步,前后陪葬数十冢,皆自为行列也。”而其中有伍家山伍家冢,这很有可能就是伍氏始祖伍参墓。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4063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