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伍 姓
第一节 源流一、渊源 伍姓出源有二:
(一)伍氏出自芈姓。据《姓氏考略》载:伍氏出之“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 《玄女兵法》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属下有一位大臣叫伍胥。伍胥后代以祖名为姓。伍胥就是伍氏得姓始祖。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伍氏得姓始于春秋末期楚国伍参。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大臣叫伍参。春秋周定王瑜十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欲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郑国,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只有伍参坚持对晋军作战。他对楚庄王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师专行不获听而无上,此行也晋师必败。”楚庄王采纳伍参的意见,对晋军发起进攻,结果楚军大获全胜。于是,楚庄王便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所以,《姓纂》载:“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宋《百家姓》也说:伍氏“系出芈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伍氏先祖世系为:伍参为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伍员即伍子胥。伍氏一些族谱也有如是说,如岭南《伍氏谱籍》载:“追溯远古有谓,神农之子曰雍侯,封河陇之地,第八世孙曰雍克,始都安定,至唐虞时雍绍迁椒地(属浙江徐州,春秋为吴楚之郊,战国属楚,汉曰武陵之地)曰椒侯,历夏商周。及周平王东迁,诸侯背叛,芊楚强大,并椒,椒侯为庶人,而氏曰椒,椒望曰安定,此安定望之由始,望之后人即椒参,及至椒参之子椒举,仕於楚,封以伍地,故又以伍为姓,易椒为伍,此伍姓之所由始也。”
(二)少数民族中有姓伍。1.回族伍姓。回族伍姓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据其《伍氏家谱》载:其始祖为伍儒。伍儒,字德全,原籍西域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明洪武二年(1369年),伍儒自北平奉诏迁居金陵城中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自伍儒起,伍家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所以,其家族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回族伍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2.苗族伍姓湘西地区苗族中也有姓伍的。在贵州省中部距离著名的黄果大瀑布不到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石头寨的布依族村寨。寨子里的住户全部多是伍姓布依族人。相传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600多年。据岭南《伍氏谱籍》记述,伍氏为神农之子,叫雍侯,封于河陇地区(泛指河西及陇右地区,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包括河西走廊与湟水、洮水、岷江流域),雍侯的第八世孙雍克迁徙安定(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及宁夏西部)。因此,伍氏郡望安定(今甘肃固原)。唐虞时(即唐尧、虞舜时代),雍绍迁椒地(属浙江徐州,春秋为吴楚之郊,战国属楚,汉曰武陵之地)曰椒侯。(公元前771 年)因周幽王无道,申侯 勾结犬戎镐京,杀死幽王。前太子宜臼逃到申国,在一些诸侯拥护下即位,为周平王。周平王即位后,鉴于镐京已残破不堪,又处于戎人的威胁之下,无力抵御,因此决定丢弃宗周,东迁洛邑。平王东迁后,椒侯被废。春秋时,椒侯后人椒举入仕于楚,封于伍地,因此子孙以伍为姓。椒举的孙子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太傅;其长子伍尚为棠邑大夫,次子伍员(号子胥)为申邑大夫。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的谗言,以伍奢协助太子建谋反为由,将伍奢诱捕。伍奢知道这是无极的谗言,耿直的责问楚平王说:“大王纳世子妻,已经错了,怎么又听信佞臣的谗言,而疏离骨肉之情呢?”楚平王恼羞成怒,将伍奢监禁入狱。费无极又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伍子胥)都有智谋,人材出众,若不把他们杀掉,让他逃往吴国,将来必会贻下楚国的忧患。”于是,楚平王派使者前往,对伍尚、伍员说:“大王召二位回都,赦免令尊的罪,改封二位官爵,遣我前来迎接。”伍子胥足智多谋,识破其中有诈。伍尚对弟弟伍子胥说:“闻说要赦免父罪,我们不前往,是遗弃父亲不孝罪过,明知父亲无罪而被杀,我们又回国同死,不报此仇,又断绝宗嗣,是没有智谋,也是伤痛亲心不孝罪过。所以我俩不可同行,我的智谋不及于你,你可测度能力承担大事,这是明智之举,你当出奔吴国,勉力以图报仇,我应召奔死,以免父罪,也较相从同行,妥善的多,恐怕从今以后,你我弟兄就要从此永诀了。”兄弟俩洒泪而别。伍尚回归郢都,伍子胥逃奔吴国。后来,伍氏后裔有感于伍氏兄弟的这一种对父母孝,对兄弟友爱的精神,把伍姓堂号称着“孝友堂”。楚平王杀了伍奢、伍尚父子,并且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伍员逃奔吴国阖闾为相国。他辅佐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周敬王匄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冬季,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伍子胥挖掘楚平王坟墓,鞭挞平王尸体,又把他分尸斩成肉块,投弃于原野,以报复父兄的大仇。破楚国,伍子胥以功封于申,称为申胥。阖闾去世后,夫差即位。伍子胥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反而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十分失望,他告诉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伍子胥自刎而死后,夫差把他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伍子胥,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叫胥山。伍子胥有3个儿子,长子伍庆(度)、次子伍辛(广)、第三子伍封。伍封出生于吴国。一次,伍子胥出使齐国。他意识到吴王刚愎自用,听信佞臣,吴国迟早要亡国;于是他将伍封寄托于齐国鲍牧。伍子胥遇难后,为了逃避奸人的陷害伍庆、伍辛率族人和家人逃亡避祸归隐武陵;因此,其子孙世代家武陵。因此,武陵(湖南溆浦南)成了伍氏一个重要郡望。东汉末,武陵伍氏的伍孚(字德瑜),为越骑校尉。他为国除奸,只身去刺杀残暴的董卓。事败后,伍孚被擒。董卓问他:“谁教汝反?”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董卓大怒,命将伍孚拖出剖剐之。伍孚毫不畏惧,大骂董卓“乱国篡主,罪盈恶大。”后人赞叹说:“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至晋代,武陵汉寿伍氏出了一个隐士高人伍朝。《晋书·隐逸》载:伍朝“少有雅操,闲居乐道,不修世事。”朝廷多次召他,不就。他终身“游心物外,不屑时务,守静衡门,志道日新。”晋代后,武陵伍氏逐渐周边地区迁徙。一支伍氏迁居安徽省庐江。伍建章出任隋朝宰相。受封于安徽蒙城移村(今蒙城县移村乡白果村)。伍建章的儿子伍元昭镇守南阳时,在该村修建了“伍家花园”,并栽种下两株银杏。因此,伍氏在当地为名门望族。后来,伍家被杨广满门抄斩,伍姓族人悉数逃亡。汉中一带的外姓居民也陆续迁居于此,故得“移村”之名。据广东《台山伍氏族谱》载,世居武陵的伍氏,“迨至南朝有公讳安贫,嗜学博古,梁王屡徵不就,世居武陵。”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安徽省庐江的伍乔中状元。 伍乔,字国栋,系伍安贫的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尤善《周易》。伍乔中状元后,南唐中主李璟下令将他所作《画八卦赋》及《霁后望钟山诗》刻于石上。不久,伍乔放外任歙州司马。 伍乔写了一首《寄翰林学士张洎》,表达了自己希望回京都的心情:“不知何处可销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常达帝王州。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当春绕槛流。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张洎接到这首诗后大为感动,劝说李璟让伍乔回京。南唐交泰二年(959年),李璟诏令伍乔为考功员外郎。继迁户部员外郎。北宋开宝九年(968年)南唐亡后,伍乔不愿为仕,归隐九华山。据《嘉庆一统志》载:“伍乔墓在庐江南马场冈(今安徽省庐江县城南门外)。”清光绪《庐江县志·冢墓》卷十六载:“伍乔墓在庐江县马场冈,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在柴埠渡南岗(今庐江县泥河镇境内),有碑。”许多《伍氏族谱》都记述说:伍乔举家自武陵迁徙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入闽迁居剑塘(今将乐白莲)。伍乔的孙子伍昌移居宁化麻仓里(清流)。北宋初,伍乔后裔伍任从福建迁徙汴梁,开基汴梁伍氏一族。宋徽宗时(1101~1125年),汴梁伍氏后裔伍钦(字世美,号复来),进士及第,授太常少卿,升工部侍郎。他有6个儿子:伍仕、伍商、伍旅、伍氓、伍工、伍贾(柱国房谱载伍钦生五子:仕、商、旅、氓、贾)。其长子伍仕登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授左拾遗,谪任福建兴化府判,入籍蒲田。次子伍商被授国子监学录,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第三子伍旅进士及第,官至给事,河南汴梁关王巷;其第九子伍正(号佳山)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进士,授翰林典章,始自汴梁徙岭南之凌江(即南雄珠玑巷);其后裔又迁之广东新会文章里(即斗洞大巷),为大卷的伍姓始迁祖。伍钦有第四子伍氓(字毓圣),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选殿前校尉,勅上柱国,后因故被谪岭南十三将,镇守南恩州,卒於官,归葬于广东阳江县象山。伍氓的两个儿子伍朝佐、伍朝凯后迁居于广东新会文章里斗洞绿围村,为伍姓绿围房始迁祖。北宋时,原居江西庐陵安成的伍隆(字顺昌,号龙山)在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任大理寺评事。他举家迁徙湖南宝庆府新化县三塘,为三塘伍氏始祖。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为这一支伍氏入闽始祖。据说潮阳伍氏是由福建莆田流徙桑田捕鱼的渔民,后定居于此,为潮阳伍氏创基者。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原籍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石民思伍家村伍以仁从征入黔卜居定南城;其后裔播迁贵州各地。明代时,一支省数民族——回族的伍姓溶入汉族伍姓。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召原籍西域的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到金陵任钦天监刻漏科。据《伍氏家谱》载,撒马儿罕回族伍姓始祖,其汉姓名为伍儒,字德全。 自伍儒起回族伍氏连续六世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回族伍氏后裔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探花伍长华等。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回族伍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明末至清初,福建、广东伍姓开始有人向台湾及海外迁徙。伍姓是我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121位。该姓分布甚广,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其主要堂号除了“孝友堂”外,还有“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安定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等。二、入明与定居隋末唐初时,河南武林(登封、伊阙、河南一带)伍氏入闽迁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北宋开宝九年(968年)南唐亡后,户部员外郎伍乔不愿入仕,归隐九华山。伍乔有2个儿子:长子伍萝授,次子伍梦授。伍梦授生有2个儿子:长子伍德丰,次子伍德晋(一郎)。伍德晋被敕封为中丞大夫,迁到榕城(今福州市),后又从榕城迁徙宁化鱼龙村伍家坊。伍德晋有6个儿子:长子伍文徵由宁化迁居长汀县金泉,次子伍徵己由宁化迁居清流县嵩溪,第三子伍原己居宁化鱼龙村伍家坊,第四子伍正己由麻仓(今属清流)迁居宁化城内,第五子伍行己由宁化迁居浙江余杭,第六子伍弘己居新桥。伍氏后裔尊伍德晋为伍氏入闽始祖。伍德晋与夫人陈氏的墓在宁化县鱼龙村伍家坊,墓地为“海螺”形。(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北宋熙宁年间(1068~1085年),安定伍氏第三十六世伍亮由豫章(现江西省南昌)入闽,始居将乐龙湖(现明溪县龙湖村),后迁居将乐县铁岭库楼(今白莲镇鼓楼村)。北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他的后裔迁居将乐阳源团(今万全乡阳源村)。伍亮为将乐伍氏开基始祖。伍亮的第五代孙伍祺有2个儿子:长子伍荣桂,次子伍荣善。伍荣桂留居万全乡阳源村;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伍显祖(字自然,号玉峰),次子伍显宗(号锦峰)。伍亮的第九代孙伍惠宁、伍惠文陆续迁居将乐溪南(今水南镇)繁衍生息。惠宁支派现已传31代,惠文支派已传36代。伍荣善从阳源团迁往隆溪大源许坊村定居。伍荣善支派已传15代。三崖干村伍氏已传至33代,苦竹村耀高派已传至31代,洋仂村宁鳌派已传至33代。(《将乐姓氏志》)北宋时,伍正己的裔孙伍弼之从宁化迁徙清流县。元顺帝时(1333~1368年),原居福建永定的伍松清迁居福建大田的万湖。元末明初,原居住在将乐县阳源都伍氏后裔伍仲让从阳源迁居泰宁开善松林坊,开基松林伍氏一族。伍仲让有5个儿子;其长子伍伯驴仍居原处,后裔繁衍于许屋、磜下、余地等村。次子与第四子无后代;第三子伍伯犊、第五子伍伯湖分别入赘泰宁城关杨姓、开善墩上村杨姓。明代时,伍乔第十五世孙伍锡,又名复元,字添赐从宁化迁居明溪城关。伍锡的第六世孙伍孟承,又名伍佑,为曾广东安定知县,迁居明溪罗翠;其后裔散居明溪盖洋张良、西溪和明溪城东等地。(见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三、迁移北宋时,伍氏入闽始祖伍德晋的长子伍文徵迁居长汀金泉,第五子伍行己迁居浙江余杭。宁化伍氏后裔也逐步播迁广东梅州、河源、镇平等地。(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元末,原居宁化石壁的伍宋(一作伍宗)迁徙至广东松口溪南。其第三世伍化迁居广东兴宁,伍成迁居广东蕉岭。(见广东兴宁《伍氏族谱》)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原居宁化的伍文重迁徙至江西留坑。天启年间(1621-1627年),宁化伍家坊的伍子胜迁居江西长胜龙窝底。(见《安定伍氏重修族谱》)明代始,宁化伍德晋的部分后裔迁居江西石城横江。(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20世纪30年代,明溪伍氏有人迁居台湾;其后裔继而迁徙美国、西欧等地。 第二节 分布三明市伍姓人口有1231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6%,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44位。其中,以宁化县伍姓人口最多,有5727人,占全市伍姓总人口的46.52%;其次为将乐县,有伍姓人口2664人,占全市伍姓总人口的21.64%。其他依次为:清流县1662人,明溪县658人,泰宁县623人,三明市区336人,永安市169人,尤溪县150人,大田县143人,建宁县97人,沙县82人。一、三明市区三明市区有伍姓人口336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12%。其中,三元区有伍姓人口192人,分布于城关街道21人,白沙街道22人,富兴堡街道26人,荆西街道6人,岩前镇26人,莘口镇59人,中村乡0人,城东乡32人;梅列区有伍姓人口144人,分布于列东街道96人,列西街道34人,徐碧街道15人,陈大镇6人,洋溪乡3人。二、明溪县明溪县有伍姓人口6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57%;具体分布为:城关(含雪峰镇)243人,瀚仙镇33人,胡坊镇109人,沙溪乡1人,夏阳乡8人,盖洋镇208人,夏坊乡30人,枫溪乡13人。三、永安市永安市有伍姓人口169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12%;其主要分布在城区。四、清流县清流县伍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3位,有166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3%。其居于东华有553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33.27%;居于龙津有362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21.78%;居于嵩溪有283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17.02%;居于嵩口有280人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16.85%;其余的零散居于各村镇。五、宁化县宁化县伍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首位,有57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5%;其主要分布于城区、城南、湖村、济村、石壁、淮土、安乐、中沙、河龙、水茜、安远等地。六、大田县大田县伍姓人口仅有14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4%;其主要分布于城区23人、太华万湖村120人。七、尤溪县尤溪县有伍姓人口1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4%;具体分布为:城关镇11人,梅仙镇1人,台溪乡4人,管前镇1人,八字桥乡1人,联合乡1人,新阳镇3人,洋中镇2人,西城镇4人,中仙乡1人,溪尾乡0人,汤川乡1人,坂面乡117人,西滨镇(含尤溪口)3人。八、沙县沙县有伍姓人口8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3%,零星地分散于各乡镇。九、将乐县将乐县伍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2位,有26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9%。其聚居村有13个村和3个社区;即万全乡阳源村,大源乡大源村,南口乡上仰村,古镛镇百花社区、龙池社区、苦竹村、洋仂村、三崖干村,水南镇乾滩村、溪南村、新兴村、银华社区。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401人,高唐镇327人,光明乡9人,漠源乡7人,南口乡563人,白莲镇111人,黄潭镇85人,万全乡347人,万安镇63人,安仁乡46人,大源乡450人,水南镇250人。十、泰宁县泰宁县有伍姓人口6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9%;具体分布为:杉城镇69人,朱口镇5人,上青乡1人,新桥乡0人,大田乡8人,下渠乡123人,开善乡410人,梅口乡2人,大龙乡5人。十一、建宁县建宁县有伍姓人口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7%;其主要分布于城区等地。 第三节 谱牒一、宋及宋以前将乐《伍氏族谱》将乐《伍氏族谱》始修于宋代,后多次重修。现存族谱于清光绪丙子年重修,该族谱记载:“亮公其太祖也,显祖公其少祖也,福、宁、文三公其少祖平分三龙也,节节相生,分支分干。” 始编和续编伍氏族谱,都有确定后代字辈。将乐伍氏字辈为:“荣显兴良善,保留世元天;本文仲益有,绍基建大业;宗功啟象贤,祖德传家永。”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阳源伍氏族谱续定字辈为:“椒邱夙号名宗,宋世南迁古镛,阳源分派秀灵。”伍氏宝田房2005年续修族谱时定字辈为:“安定显子胥,豫章亮入闽;宋祐居阳源,三房鼎峥嵘;历经多演变,沃宝迁古镛;千戴书宏路,盛世继重修;承前啟后史,万代永昌隆。”二、明清及民国宁化淮土黄大垅村《伍氏族谱》宁化淮土黄大垅村《伍氏族谱》始修于明代,至1992年共有过12次重修。现存族谱为第12次续修本。清流《安定伍氏族谱》清流《安定伍氏族谱》始修于明代,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和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重修。明溪盖洋《伍氏族谱》明溪盖洋《伍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明代时,伍乔第十五世孙伍锡从宁化迁居明溪城关。伍锡的第六世孙伍孟承迁居明溪罗翠;其后裔散居明溪盖洋张良、西溪和明溪城东等地。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化河龙乡《伍氏族谱》宁化河龙乡《伍氏族谱》始修于1998年。 第四节 文物一、祠庙宁化伍氏家庙宁化伍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淮土乡吴陂村。该家庙始建于唐代,1976年曾有过重建。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位于将乐县万全乡。该祠堂始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与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一起筹资兴建的还有古镛镇的伍氏 “时思堂”、大源乡的伍氏“惠济堂”,因此有“三房鼎峥嵘”之誉。现存祠堂已年久失修。崇祖溯源是伍氏的传统习俗。每年三月小清明,八月大清明,伍氏家族的后裔都要祭祀祖宗。将乐古镛伍氏“时思堂”将乐古镛伍氏“时思堂”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华街北门,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将乐大源伍氏“惠济堂”将乐大源伍氏“惠济堂“位于将乐县大源乡大源村龟阳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二、墓葬将乐伍氏开基始祖伍亮及夫人李氏墓伍氏始祖伍亮及夫人李氏坟墓座落在将乐白莲镇鼓楼村埔许蜈蚣山。为方便扫墓祭祖,伍氏祖宗坟墓大都集中在居住地某一附近的山地。六世祖伍祺、十一世祖伍惠文等伍氏祖宗安葬于水南如意庵、观音堂村、员子坑(现名黄泥坑)处。黄泥坑伍氏祖墓共有11座。大源开基祖伍荣善安葬于大源村井窠垅大塚上。清流伍家大墓该墓位于清流县沙芜乡铁石矶包竹坑,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系湖、广、浙训导,学正大夫伍廷宰之墓。墓分四层,每层均以石筑屏墙,占地2400平方米;墓前曾有十几米高的石旗杆、石翁仲、及石雕的马、羊、兔及龙、狮、麒麟、母猪乳幼等动物;底层地面宽广,为拜祭场所。宁化伍德晋及夫人陈氏墓宁化伍德晋与夫人陈氏的墓在宁化县鱼龙村伍家坊。墓地为“海螺”形。三、其他将乐证果寺(现名证觉寺)将乐伍氏乐善好施。宋德祐二年(1277年),伍玉峰为重建证果寺(现名证觉寺)鼎力捐助田地120亩。元皇庆至延祐年间(1312-1320年),伍玉峰赈济灾民,铺路修桥,被特勅建坊旌,以耆德封为长者。1995年,证觉寺主持将玉峰神位安奉于寺大殿左侧小厅,并挂一块题为“祖施宏基”的匾,点万年明灯。 第五节 人物一、古代伍昌时伍昌时,唐代宁化人,曾任左仆射。伍德普伍德普,唐代清流人,曾任御史中丞。伍浚伍浚,唐代清流人,曾任南剑州兵曹司马。伍正己伍正已(生卒年不详),初名愿,字公谨,宁化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累官至御史中丞。伍正已为官公正廉洁。身为言官,他不仅能够直言进谏,而且能够扶植朝廷正气,保护正直清廉的官员。他常对部属说:“有言责者,岂特攻人臣小过已。小善亦不可掩。庙廊有失,犹当救正。”(黄仲昭《福建通志》)时值,奸臣当道,宦官专权,朝纲不振。伍正已对朝廷彻底失望,辞官归隐。后,伍正已在家乡去世,享年81岁。(注:据《宁化县志》、《中国名人大辞典》、新编《福建省人物志》等书籍载,伍正己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但据宁化《伍氏族谱》、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等载,伍正己为南唐户部员外郎伍乔的曾孙。如果族谱所载无误的话,伍正己则不可能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应为北宋初的进士。)伍祐伍祐,字祐之,伍正己之的曾孙,宋代宁化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21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祐盐场”。伍择之伍择之,字元宾,伍祐之子,宁化人,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曾任长乐知县事。伍锡伍锡,宁化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特奏名,曾任长汀长史。伍仲文伍仲文,宁化人,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伍仲林伍仲林,宁化人,北宋大观三年进士(1109年),曾任广东河源知县事。伍杞伍杞,宁化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曾任潮州知县事。伍利用伍利用,宁化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特科进士。伍伯思伍伯思,宁化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特奏名,曾任潮州司户。伍昇伍昇,宁化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曾任江西南城县尉。伍时可伍时可,字君用,清流城关人,与兄伍致远同登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兄弟同科,成为乡梓佳话。伍时可才华横溢,声名远播,高宗召其进京晋见,他谈论时事,言辞恳切,豁达大方,对时事洞明利弊,直言不讳,毫无文饰,独具见解。高宗知其憨厚耿直,忠于朝廷,拟予重用。其时,因金人背盟失信,觊觎中原,朝政又为误国奸臣秦桧所操纵,屈膝求和,诸将争权,时可未被重用。绍兴年间(1131-1162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奏呈皇帝,乞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以昭国法,以泄民愤。不到半年胡铨被贬谪新州。与伍时可交谊笃厚的进士王庭珪赠诗为胡铨饯别,同遭贬谪,流放辰州。伍时可刚中进士,嫉恶如仇,不顾安危得失,言词侃直,敢于奋争,虽未能得志,恬淡终生。人皆钦佩他的胆略过人。伍致远伍致远,清流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特奏名,曾任郎署。伍冕伍冕,宁化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特奏名。伍必胜伍必胜,清流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特奏名。伍梦谐伍梦谐,宁化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曾任漳州录事参军。伍叔辉伍叔辉,清流人,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特奏名,曾任岳祠。伍功甫伍功甫,宁化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特科进士。伍安然伍安然,宁化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伍进之伍进之,清流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特奏名,曾任教谕。伍带旺伍带旺,宋代清流人,曾任郎署。伍懋伍懋,宁化城关人,宋代进士,曾任雩都、遂安、尤溪、将乐知县事。伍仲询伍仲询,宋代宁化人,特奏名,曾任河源知县事。伍文炳伍文炳,宋代宁化人,特奏名,曾任仁化知县事、南雄推官。伍全伍全,宋代宁化人,曾任武毅将军。伍宗尧伍宗尧(生年不详),清流县城关人。隋唐间,伍宗尧的始祖由河南武林入闽,徙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伍家世娴武略,伍宗尧也自幼习武,娴熟兵法。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遣大将邓克明率三路军入闽,进逼清流县,直抵清流近郊,乡人力请伍宗尧带领众人护城卫乡。伍宗尧亲率士卒陈设方略,与邓军决战。邓军围城月余,久攻不下,便派人进城劝降。宗尧对劝降使者说:“全城百姓严阵待敌,不胜则死,有何降之理?”其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也奋然振臂:“父亲宁死于忠,不肖之子难道不能死于孝?” 都拒绝投降。翌日,邓军攻城,伍宗尧率四子及众兵士抗敌,终因清流孤城无援,父子5人相继阵亡。伍家家仆进安和宗尧堂弟宗胜、宗旺等人继续率众人抗击邓军,逼使邓军仓皇逃窜,县城赖以保全。乡人为感激伍宗尧一门忠烈,自捐钱物在城东龙津桥尾兴建忠烈祠,春秋二祭,奉祀宗尧父子。监察御史周起元作有《重修伍氏忠烈祠记》。伍修仲伍修仲,元代将乐人,曾任汀州路总管。伍显祖伍显祖,元代将乐人,曾任五品散官。伍龙光伍龙光,元代清流人,曾任邵武军总管。伍宁伍宁(1386~1467年),泰宁县开善乡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伍宁参加乡试,中第8名举人;第二年入京会试中乙榜,出任浙江省淳安县教谕。永乐二十一年,伍宁擢升为湖广辰州府儒学教授,相继出任过肇庆府、台州府儒学教授。伍宁前后任学官长达40年。按大明朝例制,府县教职9年为一任,考核政绩优劣的标准是以任期内该府县生员考取举人人数来衡量的。伍宁每任的考核考绩都是优胜的,按例应升任他职,但是,伍宁淡泊名利,只专心于教学育人,不求仕进。宣德年间,伍宁的官级已是儒林郎(从六品);但,他热衷于教学事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门生。连中“三元”,被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辅相商辂就是伍宁的学生。皇上念及伍宁的功绩,特许在他家乡建一座“青云”牌坊。商辂为“青云”牌坊书写匾额,还亲自为“青云”牌坊撰写了一副对联:“敢谓三元魁大对,深知一得有渊源”。正统年间(1436-1449年),伍宁任浙江台州儒学教授,景泰六年(1455年)告老还乡。伍宁离开台州任所时,台州府官民夹道欢送,许多显达的门生也特地赶来为他长亭饯别。成化三年(1467年),伍宁在家乡病逝。商略为恩师撰写墓志铭和像赞。伍宗源伍宗源,宁化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曾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伍晏伍晏(1459~1538年),清流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中举人。他曾任职于平州,因刚正不阿,不满于官场的污秽,遭执政者嫉恨,愤而辞职告归。正德元年(1506年),伍晏受聘参加《孝宗实录》的编修工作。嘉靖元年(1522年),他又受聘参加《武宗实录》的编修工作。伍晏参加过孝、武二帝的实录编修,名声远播,地方郡守慕名礼聘他修志。伍晏为人清高廉正,淡泊名利。嘉靖十七年伍晏去世时,他家中一贫如洗,连入殓安葬的费用都没有。县令詹公十分敬重伍晏的为人,出钱为伍晏办理后事。伍晏精通经史,尤其善于填词,著有《一龙文集》、《唐文精粹》、《中兴词选》、《名公杂录》、《中原一览》等书。伍可受伍可受,字仲吾,清流县城关人。伍可受以恩选入太学,明万历元年(1573年)进士,授广西省容县知县。时值,岑溪少数民族首领吕子和率众欲劫持县令反叛。伍可受单骑飞驰中军,指檄入营,兵不血刃,平息叛乱,被人称为“犹胜十万兵”。容县各地赋税不均,乡民每有异议。伍可受深入民间,重新丈量,划定全理的赋税定额,为百姓所称赞。容县有一座经略如。明初在经略台上建起一座真武阁。明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伍可受召集乡宦杨际熙等人商议,把真武阁增建成三层楼阁,此即现今的真武阁。伍可受为官刚方正达,秉公执法,不惧权势,以振兴政纲为已任,声威卓著,擢升为开封推官;旋而升任为户部主事、云南佥事;经王文肃、李文节推荐为山东参议,并两次觐见皇上。伍可受对文学也造诣尤深,著有《传艺堂稿》、《焚余草》、《谪居草》、《奕吟》等。伍堣伍堣,字君晓,清流县城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伍堣以特奏进士,授刑部陕西清吏主事。其时,刑曹有议大辟一案,当事者***鬻狱,重罪轻判,伍堣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并上皇上陈述奸谣舞弊之状,因而触怒同僚。同僚们对其裁诬陷害,皇上听信谗言,罢了伍堣的官,谪居故里四年。四年后,伍堣复出,任海南雷州知府。伍堣依旧廉洁奉公,爱民如子,不取百姓一针一线,深为雷州百姓爱戴,至离任多年牛,还为雷州百姓感恩戴德,述说他的功绩。伍思召伍思召,明代清流人,举人,曾任万州知州。伍仪伍仪,明代清流人,举人,曾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伍超伍超,明代清流人,选贡,曾任扬州府经历。伍新伍新,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盐场副使。伍文清伍文清,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崖州通判。伍崇善伍崇善,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陇南教谕、署知县。伍福濡伍福濡,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绵州州佐。伍继贤伍继贤,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华亭县丞。伍遇龙伍遇龙,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兵马司。伍廷宰伍廷宰,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丰州学正、佥事。伍可愿伍可愿,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永康知县。伍可庆伍可庆,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均州州判。伍延祚伍延祚,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宝坻县丞。伍勉学伍勉学,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泉州府训导。伍思义伍思义,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毫州同知。伍朝阳伍朝阳,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纪善。伍奎应伍奎应,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龙川知县。伍棠伍棠,明代清流人,曾任奉直大夫。伍锵伍锵,明代清流人,曾任经历。伍廷宰伍廷宰,明代清流人,曾任主事、佥事。伍迈伍迈,明代清流人,曾任泉州训导。伍希远伍希远,明代清流人,曾任云骑尉。伍镐伍镐,明代清流人,曾任云骑尉。伍风翔伍风翔,明代泰宁人,曾任山东布政司三万库大使。伍文徽伍文徽,明代泰宁县开善乡上坑人,曾任浙江嘉兴府海盐县知县。伍志享伍志享,明代宁化人,举人,曾任礼部郎中。伍志厚伍志厚,明代宁化人,举人,曾任户部给事中。伍友仁伍友仁,明代宁化人,武举人,曾任刑部主事。伍辛伍辛,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袁州通判。伍伦伍伦,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凤阳留守司中卫都司。伍得之伍得之,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会昌知县。伍明福伍明福,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饶平府教授。伍惠童伍惠童,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宛平知县。伍邦梓伍邦梓,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兵部主事。伍景德伍景德,明代将乐人,曾任儒林郎。伍孟伍孟,明代将乐人,曾任儒林郎。伍经科伍经科,明代将乐人,曾任徵仕郎。伍朝极伍朝极,明代将乐人,曾任宁州通判。伍文运伍文运,清流人,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任钦州知州。伍为恭伍为恭,清代清流人,增贡,曾任南平教谕。伍纪翰伍纪翰,清代清流人,庠生,曾任直隶州分州。伍谦豫伍谦豫,清代清流人,禀生,曾任教谕。伍文运伍文运,清代宁化人,进士,曾任永安知县。伍裔蕃伍裔蕃,清代宁化人,举人,曾任博山知县。伍远隆伍远隆,清代宁化人,举人,曾任大城知县。伍邦楠伍邦楠,清代宁化人,荐辟,曾任南昌教授。伍行荣伍行荣,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伍廷弼伍廷弼,清代将乐人,曾任陕西三水知县。伍朝鼎伍朝鼎,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伍行璘伍行璘,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伍思伍思,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陕西三水知县。伍其谦伍其谦,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陕西三水知县。伍思辙伍思辙,清代将乐人,曾任陕西两当知县、文林郎。伍思儒伍思儒,清代将乐人,曾任千总。二、现代伍红发伍红发(1873~1933年),清流东华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革命,任基头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冬被民团雷佐谦杀害于基头村狗林坪。伍先球伍先球(1890~1935年),清流县城关人,民国19年(1930年)春加入中国***,同年8月任中共清流城市支部委员,民国20年7月担任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民国21年8月任清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伍先球兼任清流县军事指挥部总指挥,由于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成绩显著,得到中共闽赣省委、省军区的表扬。民国23年,伍先球被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抓获押往宁化县城拘禁。在监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伍长功伍长功(1893~1933年),清流东华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革命,任清流县城北乡苏维埃政府文书,民国22年在嵩口坪被民团杀害。伍康佑伍康佑(1893~1933年),清流龙津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革命,任清流县一区城内乡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同年给红军送粮途中被捕,在城北乡拔口夹金坑被民团杀害。伍世福伍世福(1893~1934年),清流东华人,民国22年(1933年)5月参加红军,翌年在江西兴国县高兴圩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伍凤飞伍凤飞(1902~1933年),清流龙津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任清流县城关一区游击队司务长,民国22年在安乐区坑口村被民团抓获押至安乐杀害。伍善云伍善云(1910~?年),清流嵩口人,民国19年(1930年)3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伍先昌伍先昌(1910~?年),清流嵩口人,民国19年(1930年)4月参加红军,任宣传员,民国21年随军出征后无音讯。伍文盛伍文盛(1911~1933年),清流东华人,民国21年(193年)参加红军,翌年在攻打顺昌县城时牺牲。伍国昌伍国昌(1912~1934年),清流嵩口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翌年8月在江西吉水县与国民党邹志群部作战中牺牲。伍远明伍远明(1912~1971年),原名秉廉,小名土根,宁化县城郊乡磜角村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游击队。民国22年,为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苏区政府发出“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伍远明报名参加工农红军。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民国25年加入***。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机枪连任政治指导员、炮兵营教导员、太行军区六分区供给处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后方医院政委、大连疗养院政委等职。民国37年,他调哈尔滨东兴公司负责粮食押运工作。在战争年代,他立过大功一次。全国解放后,他任大连市粮食局副局长。“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走资派”,1970年带着重病下放到金县三十里铺,1971年被折磨至死,终年59岁。伍朝明伍朝明(1913~1934年),清流东华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革命,任宁化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民国22年夏去小基头村途中被民团雷佐谦杀害。伍细娥伍细娥(1914~1934年),女,清流嵩口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革命,任嵩口区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翌年在嵩口青州村作战中牺牲。伍寿根伍寿根,明溪城关人,红军战士,民国20年(1931年)在归化城牺牲。伍宗长伍宗长,永安小陶镇小陶村人,宁洋县工商科干部,1956年在修筑鹰厦铁路中因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