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伍氏源流网——论坛 http://www.wu-zupu.com/

伍氏源流、伍氏族谱、为伍氏人提供寻根帮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再考福建伍氏

1楼
伍德强 发表于:2012/5/21 6:24:11

         再考福建伍氏

前几年,我曾写过《初考福建伍氏》一文,现在看来错误很多,那些错并不是我的错,而是所收集到的资料原本错,有必要让《再考福建伍氏》来表述我目前的想法。

在《初考福建伍氏》之后,我也发表过《福建伍氏历史的焦点》。在这篇文章中,我曾提出重点是正己公与乔公的辈份(排序)问题。当时,通过查找一些历史资料,不难发现时间上颠倒了,正己公是唐未人,乔公是五代十国南唐人,俩人都有中榜时的历史记载,前后时间相差百年,可在我所能接触到的族谱中,多数是把后百年出生的乔公,写成前三代(有的四代、五代)的先祖(湖南石门、湖北仙桃也有类似情况)。这些族谱,多是明清或民国时期修编的,很少见有元宋之前的谱序,更没见有宋前的唐谱。说到这,已经很明白地告诫我是修谱人当时的错。

在宁化石壁黄大龙家庙的门前对联上“庐江”两字,就可以判断是秉承乔公;而宁化县城原有的“大中丞祠”是奉祭正己公。据此说明,宁化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支不同世系,或者是上述谱载所造成的原因——颠倒辈份,留下的根源。

在清流,上祖所传下来的谱载,也是颠倒辈份,可对乔公的记载是非常清晰,对正己公的记载就相对模糊。说清晰,是因为能见到将乐上仰村乔公墓的一些内容,其他地方的谱就少见这些记载。

在将乐,也存在着与宁化相似情况,有过两支不同世系。但不是乔公与正己公,是乔公与亮公(宋代)。在连城,所传下来的谱载就是辈份颠倒。依此规律来判断,很多地方的谱都是如此。

在研究客家史时,见有一句话: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这“大槐树”到底在那里?有很多版本,有的专家就认定是个概念。理由是,在中原南移的时代,朝延都设有给百姓办理南移手续的机构(类似签证),到了新地方提供证明的依据。中原大南移的过程,时间集中,人口也集中,所以,多在交通要道口的地方设立办手续的机构,也许是人口集中到了某个交通要口时,就必须办理签证类似。可能是当时周边环境的印象,给南移的客家人留下了这句话:我从大槐树来。至于“大槐树”到底是什么地方,无从查考,就成为个概念,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

我在莆田、泉州走访时,也发现这种情况。泉州安平伍氏说是从河南固始来,同时,也认为是先到莆田后到安海,还有说莆田伍氏是安平后人。广州十三行伍氏已证实是安海的后人,可在广东是被列入莆田房一支。莆田与安海,在广东、海南等地的伍氏家族中,也相当与“大槐树”一样,被当作“老家”来称呼。

伍颖教授的研究告诉我,福建的伍氏家族是唐代末期的钱溏伍氏之后。从春秋战国到隋唐1000多年的历史看,钱溏伍氏是这个时期家族的主流望门,分析的理由是吴地百姓历史上对子胥公就非常崇敬,钱溏伍氏被保护传衍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原南移潮到了福建石壁客家祖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从福建石壁客家祖地的历史演变来分析,唐代汀州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进士是正己公,其父德普公有记载说是先居福州后迁汀州麻仓里(今清流),正己公是在宁化出生,弃官后回乡从教,培养了很多有文化的伍氏家族后人。其间又有五代十国南唐乔公入闽。史载闽王审知入闽五十八将中有梦授公,同时,谱载梦授公及大官(即昌时)、伍醇、伍杰四世同堂辅佐闽王,分别被封为仆射、偏将军、长史、都尉之职,随王车驾征战。在江西安福城,建称“伍姓第一城”(闽王第二都)。在古时族人中,有流转着一首打油诗:“妄想闽胜家旺盛,错把伍城变王城;春风一阵秋风起,伍城王城尽忠魂。” 也有传说,正己公的子侄千余人战亡或被杀,是伍姓千年最大的一次族难。

到了宋朝,是宁化伍氏家族最鼎盛的时期,被称之为科举世家,28名进士中伍家就占了11名,正已公的曾孙伍祐、伍择之、伍懋为祖孙三代进士;特奏名36名中伍家占了15名,在外为官者甚多。这个时期,宁化伍氏是福建伍氏家族的主流望门。有记载说,梦授公与神授公是兄弟。广东伍氏家族的主流望门应该是从氓公算起,氓公是北宋人。从时间上推测,广东伍氏家族多为福建的后裔。我曾经多次表示,世界海外伍氏家族中多是从广东出去,而广东的伍氏家族多是从福建南徙。

我在《浅谈福建宁化伍姓在伍氏家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一文说过,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子胥公,在吴国为相时,曾经利用帮助《孙子兵法》成书的空隙,修纂了一部《伍姓世本》,应该算是官谱,是我们伍家真正的第一部“族谱”,记载了伍姓家族之前60余代的历史。

根据伍颖教授的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脉相承的伍氏家族名士藏谱、传谱、续谱。他在石壁客家祖地为《伍姓族碑》撰文中写到:公元前495年子胥公始纂,秦伍逢、汉伍袭与伍琼、三国伍况与伍延、西晋伍朝、唐伍正己等公续纂,相继留有竹简、绢书。

从西晋到唐代正己公的时候,《伍姓世本》还在,唐朝时期民间的修谱风很旺盛,所以,正己公曾经亲自修编了一部《伍姓宗谱》,修成后,还召集了全国的伍氏家族代表,在江西召开了一次抄谱会议。之后,五代十国战乱,这部《伍姓世本》和正己公修的《伍姓宗谱》失传了。所以,在明清后修的谱,对于祖先的历史说不清楚了。虽然北宋、南宋时期又刮起民间修谱风,但是,有记载说当时在朝的某些大官,连自己的三代祖宗是谁都搞不清楚。开始有了乱靠、乱编的现象。所以,谱牒学家普遍认为,看一部族谱的价值,首先要看是谁修的谱。这个很关键,涉及到所拥有资源的真实性。唐末,伍氏家族是以正己公为代表人物,官至御史中丞,而他所掌握的资料其真实性,就不说而谕。

在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鼎盛时期,曾有一条街或一片人居地,被称作为伍家巷,伍氏家族是当时宁化的大家族,才有能力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每当科举张榜,伍氏家族占一半,另一半才是其他各姓,说明了宁化伍氏家族不仅是“科举世家”,而且是望门大户。根据客家人的迁徙史,宁化石壁也仅仅是某个时期的集散地,多数客家人的后裔都往南移,英国教士艮贝尔在1912年所著的《名家源流与迁移》一书中写道“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来自福建宁化石壁村”,伍氏家族也是如此,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规律。福建宁化石壁的客家祖地,也是南方各省多数伍氏家族的祖宗发源地。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应是宋末或元、明初期,大批的伍氏家族往南移。有明确记载的是梅口伍氏家族,将乐亮公四代孙爽公迁广东某地,很多地方的伍氏家族谱载来自福建,南方很多伍氏家族的《族谱》中,都可以找到正己公、乔公,及其后人的名字,说明了与福建伍氏家族有着渊源的血脉关系。

泉州安平伍氏始祖源海公,谱载是神授公之第八代仕公的曾孙,宋末元初人。莆田失谱,无法考证,但有约1200年的伍肇顺记载,肯定是超过神授公之前的先祖,我曾认为有可能是隋唐江西安福(也称安平)伍氏家族之后。隋朝建章公与南唐乔公的时间(其中唐289年)相差约300多年,闽王是南唐所灭(公元898~945),莆田伍肇顺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入闽。要说安海安平伍氏家族是莆田伍氏家族之后,从时间上看是没问题。但泉州安平伍氏族谱说是从河南固始来,以中原南移的规律是不可能直迁泉州,除非是随军入闽,其时间是宋末元初,也不是不可能的,与宁化、将乐的历史情况相似是不同的世系。

福建境内其他地方的情况,多是明末清初之后的事,就不需多说。从我所掌握的史料来看,福建伍氏的历史仍然是非常复杂,要理顺是很有难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后再说。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伍氏委员会常任副会长 伍世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0938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