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位于杏花镇,村中“杏花十二座”古屋群布局整齐,讲究对称,主次分明,村内四塘相连,青竹摇翠,著名学者陆元鼎教授称:“杏花十二座”远观有势、近看有形、线条优雅、起伏有致、中轴贯穿、长幼有序、变化多端;色彩古朴、装饰精巧、寓意深远、宽厚兼容。十二座为风火山墙装饰的合院式宅第,四进三横,外面排屋包围的大型住宅建筑群落,该建筑始建于清初,每座四房一厅,两旁各一排附房,整个“十二座”共有88间厅房,一个主门楼出入,门楼两旁挂有“鸿禧”牌匾和“厚德载福、瑞气呈祥”联语,文化内涵和家风遗训十分渊长深厚。伍氏大宗祠、花厅、蔼然书室、古井、会堂等保存完整,极具考研价值。民风淳朴,是观赏古民居、了解当地风情、享受田园风光的好地方。
据广东封开杏花的《伍氏族谱》记载,在明弘治年间(公元1502年),几户伍氏后裔由广东高要新桥塘边村迁来,随后伍氏人丁兴旺,成为村中最大的姓氏,其他姓氏的人逐步迁移。
村中古迹遍布,在城内仍有十多座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民居。历史最为久远的是修建于明代中后期的一座砖砌的城堡。村里的一口老井曾是明朝时一支军队经过该村,在老井取水煮饭特别香。后来把营地设在这里,长期用井水煮饭。于是便筑城、驻军。
城内有两层砖木结构的书室(霭然书室)、泥砖木结构的粮仓兼碉楼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两口与古城同时期的水井,其中一口紧靠外城墙而建,充分考虑紧急情况时取水的安全。
城外有多座建于清代的民居;挂着“奉政第”牌匾的旧县长伍穗新故居;俗称“花厅”的带祠堂的大院落等建筑。而在杏花村的古建筑中,有从明代中期到民国时期的,年代延续性好。其中,保存较好的明代城堡是难得的古代民城标本。
一座三进两院带两廊的“伍氏大宗祠”,为全村的总祠堂。整座建筑遵循严格的对称规律,是中国传统儒家中正思想在建筑上的体现。
根据族谱记载和建筑风格,该院落建于乾隆年间。建造该院落的主人,当时在广西信都、铺门等地经商。
杏花村的“奉政第”是民国期间曾任开建县县长伍穗新的故居。伍穗新为伍氏迁到杏花后的第十三代孙。据伍氏族谱记载,其祖上各代都是读书人,在明清时或为国学生,或为贡生,其直系祖先曾有人在广西宜山县任知县。在屋内依然可见到“广西宜山县正堂”的木匾。
伍氏后人现有四百多人。现除了部分留在当地之外,广泛分布于广州、台湾等地,还有移居美国、加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