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伍氏相关故事 → 新会荷塘隔嶺伍氏血泪史


  共有114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新会荷塘隔嶺伍氏血泪史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0 积分:3053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新会荷塘隔嶺伍氏血泪史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12/30 11:33:58 [显示全部帖子]

新会荷塘隔嶺伍氏血泪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伍氏宗祠.jpg:



在新会荷塘隔嶺伍氏族谱的20页,有这样一叚话:荣字辈共有五十二位祖宗,新族谱有十二位提交资料,余下四十位祖宗在日寇侵华时逃难而失散,罪在侵华日寇!为什么我们有40位祖宗失去下落?请看当时我们祖宗的血泪史:

    篁湾村是蓬江区荷塘镇的一个普通村庄,如今这里的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笔者近日跟随荷塘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胡锦顺来到篁湾,走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两边是古老低矮的平房,零散的临街商铺经营着杂货等小本买卖,与很多普通的村庄相似。沿着小巷继续前行,再拐过几个弯,记者看到在村民新建的楼房之间隐藏着一座“奇特”四层水泥建筑。胡锦顺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年篁湾村民英勇抗击日寇的炮楼,至今屹立不倒。记者看着楼体上密布的弹孔,不由想象抗战时期那场激烈的战斗。胡锦顺向记者讲述了属于篁湾村人的共同记忆.....

    史海纵横

    篁湾村民自发阻击日军

    “篁湾村一共有两座炮楼,正方形的是西炮楼,还有一座圆形北炮楼在村子的北边。”胡锦顺说。目前两座炮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被封闭了,而北炮楼的周围更是被新盖的楼房团团围住。记者看见,北炮楼的入口已被村民所堆放的杂物堵住。据介绍,北炮楼平面圆形,半径约为3.6米,高5层;西炮楼平面方形,高4层,长约6.3米。两座炮楼总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均为混凝土结构,且各层均有射击孔及窗,窗口有铁门及铁棱。

    据了解,1940年1月19日的凌晨,一支约60人组成的日军为了捉拿袭击其兵器库的良村村民容兴和霞村村民高义,乘汽艇从荷塘镇围仔登陆后,兵分两路准备偷袭良村和霞村。其中一路日军准备沿中心基袭击良村,日军经过中心基时抓住一个绰号“虾仔来”的村民,并逼其带路,走到篁湾村“虾仔来”乘机逃脱,不识路的日军便瞎转到了篁湾村的周源祖祠附近。

    “就在日军准备离开时,得知日军来了的篁湾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冲出家门与日军交火,随即展开‘石山巷战’。”胡锦顺说。“石山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村民李炳尧更是被日军子弹击中眉心,从后脑穿透而出。“石山巷战”虽阻拦了部分日军,但仍然有一部分日军进入良村。

    而另一路日军沿龙冲口—烂大闸—三棵树—三丫塘坦准备袭击霞村,这路日军抵达三丫塘坦时已经天亮,听见篁湾村石山传来枪声,日军随即掉头赶往石山增援。增援的日军占领牛山并与占领象山的隔岭村村民交战,由于双方力量悬殊,隔岭村村民只能撤退,日军随即占领了象山。“日军借助象山有利地形,用机关枪疯狂地向冲锋的村民进行扫射,致使村民伤亡惨重,战斗一度进入僵持阶段。”篁湾村“两委”委员李锦初说。

    造成20多名村民牺牲

    篁湾村民看见亲友倒在日军的扫射之下,更加深了对日军的仇恨,决心围攻日军,将其困于象山不让其下山。“日军原本的目标并不是篁湾,但是在篁湾村遭遇村民的阻击,破坏了其原定计划。”李锦初说。

    当日下午,日军派懂本地话的外海人李金给荷塘乡乡长李子瑜带信,信中要求其说服村民立即停止对抗,同时驻江门的日军总部也要求李子瑜劝说村民停战,但李子瑜深知村民誓与日军决战到底的决心,并未执行。此时村民已抱着打退日军的决心,向象山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战斗从早上7时多一直持续到晚上,在将日落的时候,日军害怕地形不熟悉,会在夜间被村民消灭,于是乘着夜幕降临后,从良村、象山两处撤退,仓皇而逃。

    当晚荷塘人民对敌情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次日军虽然败退,但是日军主力仍然在江门、北街一带,势必进行报复行动,到时势难硬拼,当晚便组织村民疏散出村。到第二日早上7时左右,果然有日军1000多人从各渡口登陆返回村子,找不到村民便纵火烧村,其中横石市场、高边村、篁湾村等烧毁严重。

    1940年1月19日,历史终将铭记这一天。据统计,在这次战斗中,共有20多名村民牺牲,死伤共计110人。篁湾村被日军烧毁的商铺有7间左右,高边村被烧毁的商铺有40间左右,横石市场被烧毁的商铺有20间左右。同时,被烧毁的还有两三百间农舍。

    观点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黎秀敏:

    荷塘群众具备 良好的政治、军事素养

    荷塘位于江门、中山、佛山三地的交汇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侨乡。面对进犯的日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荷塘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阻击,机智地与敌人展开了巷战,然后抢占制高点与敌周旋,最后把日军围困在象山之上。在前来增援的炮舰的掩护下,借着夜色,进犯日军才得以狼狈脱逃。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一些在广雅中学、省立女中和中山大学附中读书、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教育影响的青年学生,以及学校职员,纷纷回到老家荷塘,在中共荷塘党小组的领导下,成立新会流动剧团荷塘分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11月,中共荷塘支部成立,提出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接近群众,在宣传抗日时讲求技巧方式,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作用。中共荷塘支部通过耐心细致的统战工作,妥善处理当地宗族内部矛盾、风俗习惯冲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争取了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并安排了部分“抗先”队员参加了地方实力派掌握的“独二中队”,接受军事训练,增强实战经验。

    荷塘抗日斗争的胜利,与中共地方党组织在当地进行耐心的统战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打下良好群众基础密不可分的。此外,中共荷塘支部还狠抓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抗先”队员的组织纪律性,要求队员以身作则,带动其他的自卫队员。“加强纪律性,抗日无不胜”成为荷塘乡爱国青年的口头禅。良好的政治、军事素养,在抗击进犯日寇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由:新会荷塘隔岭伍寿昌、 中国侨都-江门发布提供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