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各地源流 → [转帖]很全的伍氏族谱


  共有152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很全的伍氏族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48 积分:30476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转帖]很全的伍氏族谱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29 8:38:30 [只看该作者]

转载 落入凡间的精灵 文章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称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司徒,是上古时期官名,相传在尧、舜时期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在夏、商、周王朝时期都设有“司徒”之官,辅佐君主操持行政事务。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
“司徒”与“相”一样,不只是一名,而是五名,合称“伍”、“伍徒”,俗称小司徒。不过,相(丞相)只有三名,合称“参”、“参相”、“叁相”。这在在典籍《周礼·小司徒》中记载:“五人为伍。”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明确注释:“相参伍也。三相参为参,五相伍为伍。”在典籍《周礼·天官》中更详细地记载:“设其参傅其伍。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
五位小司徒各偏重分管不同方面的行政事务,总领这五位小司徒的就称作大司徒,全称是“地官大司徒”,同时掌管地官府司,地位相当与宰相,为六卿重臣之一。春秋时期,诸侯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以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命氏的,就称作司徒氏。
对于五位小司徒,人们常合称“伍徒”,在其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官称为姓氏者,称伍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伍氏,族人众多,历史久远,比芈姓伍氏多得多了。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远古黄帝属下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著名的唐朝姓氏学家林宝在《元和姓纂》一书中记载:“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而清朝姓氏学家陈廷炜在《姓氏考略》中,却把伍氏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陈廷炜是这样描述的:“伍氏,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
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氏始祖。该支伍氏家族传至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谋臣叫伍参,传说便是伍胥的后裔。
在周定王姬瑜十年(楚庄王芈旅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上将军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地(今河南郑州)相遇对阵。
楚国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便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了。
就在孙叔敖准备下令撤军之时,伍参却出来对楚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我们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
孙叔敖马上恼火地说:“我们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了。而面前的晋军就近驰援,兵强马壮。如果听你的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
伍参不屑一顾地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而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对楚庄王和孙叔敖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
结果,楚军在著名的“邲之战”中大胜晋军,楚庄王一跃成为春秋霸主。于是楚庄王以功封伍参为大夫,赏食邑,伍氏家族大大地荣耀起来了。
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如著名的春秋后期楚国上大夫伍奢,就是他的孙子,而千古留名的伍子胥,就是他的重孙,其后裔世代称伍氏至今。

得姓始祖:伍胥。
关于黄帝之臣伍胥,由于年代久远,后世除了知道他与一部《玄女兵法》有关连之外,其他事迹已不可考。《玄女兵法》即《九天玄女法》,有三卷,明朝学者董斯张在《广博物志》中曾引《玄女兵法》之文,亦记述了上述故事:“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伍氏后人奉伍胥为伍氏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伍 隆:严公三子,伍隆,梅邑始迁祖,字顺昌,号龙山,生宋真宗祥符九年丙辰五月初五日卯时,任大理寺评事,勅授文林郎,由江西庐陵安成卜迁都梁之湖田至神宗熙宁时章谆训理梅山自湖田再迁薪化三塘老屋场,殁葬查林甲山康向永禁续葬。元配:曾氏,闺字菊玉,生未真宗天禧元年丁巳九月十三日子时,殁葬星塘村夹劲龙亥山巳向,清乾隆年间甃砌石坟,永禁续葬。生子四:三郎;德;华;忠。是为广东梅县伍氏始祖。
伍以仁:原籍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石民思伍家村,明洪武时從征入黔卜居定南城,殁后怀氏合葬南门外王家湾大坟左侧穴名□枕巽向乾向。元配潘氏,子一:子荣。是为云南普定伍氏始祖。

晋代后,武陵伍氏逐渐周边地区迁徙。一支伍氏迁居安徽省庐江。伍建章出任隋朝宰相。受封于安徽蒙城移村(今蒙城县移村乡白果村)。伍建章的儿子伍元昭镇守南阳时,在该村修建了“伍家花园”,并栽种下两株银杏。因此,伍氏在当地为名门望族。后来,伍家被杨广满门抄斩,伍姓族人悉数逃亡。汉中一带的外姓居民也陆续迁居于此,故得“移村”之名。据广东《台山伍氏族谱》载,世居武陵的伍氏,“迨至南朝有公讳安贫,嗜学博古,梁王屡徵不就,世居武陵。”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安徽省庐江的伍乔中状元。
伍乔,字国栋,系伍安贫的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尤善《周易》。伍乔中状元后,南唐中主李璟下令将他所作《画八卦赋》及《霁后望钟山诗》刻于石上。不久,伍乔放外任歙州司马。
伍乔写了一首《寄翰林学士张洎》,表达了自己希望回京都的心情:“不知何处可销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常达帝王州。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当春绕槛流。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张洎接到这首诗后大为感动,劝说李璟让伍乔回京。南唐交泰二年(959年),李璟诏令伍乔为考功员外郎。继迁户部员外郎。北宋开宝九年(968年)南唐亡后,伍乔不愿为仕,归隐九华山。据《嘉庆一统志》载:“伍乔墓在庐江南马场冈(今安徽省庐江县城南门外)。”清光绪《庐江县志·冢墓》卷十六载:“伍乔墓在庐江县马场冈,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在柴埠渡南岗(今庐江县泥河镇境内),有碑。”许多《伍氏族谱》都记述说:伍乔举家自武陵迁徙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入闽迁居剑塘(今将乐白莲)。伍乔的孙子伍昌移居宁化麻仓里(清流)。


北宋初,伍乔后裔伍任从福建迁徙汴梁,开基汴梁伍氏一族。宋徽宗时(1101-1125年),汴梁伍氏后裔伍钦(字世美,号复来),进士及第,授太常少卿,升工部侍郎。他有6个儿子:伍仕、伍商、伍旅、伍氓、伍工、伍贾(柱国房谱载伍钦生五子:仕、商、旅、氓、贾)。其长子伍仕登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授左拾遗,谪任福建兴化府判,入籍蒲田。次子伍商被授国子监学录,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第三子伍旅进士及第,官至给事,河南汴梁关王巷;其第九子伍正(号佳山)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进士,授翰林典章,始自汴梁徙岭南之凌江(即南雄珠玑巷);其后裔又迁之广东新会文章里(即斗洞大巷),为大卷的伍姓始迁祖。伍钦有第四子伍氓(字毓圣),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选殿前校尉,勅上柱国,后因故被谪岭南十三将,镇守南恩州,卒於官,归葬于广东阳江县象山。伍氓的两个儿子伍朝佐、伍朝凯后迁居于广东新会文章里斗洞绿围村,为伍姓绿围房始迁祖。
北宋时,原居江西庐陵安成的伍隆(字顺昌,号龙山)在熙宁年间(1068-1077年)任大理寺评事。他举家迁徙湖南宝庆府新化县三塘,为三塘伍氏始祖。
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为这一支伍氏入闽始祖。据说潮阳伍氏是由福建莆田流徙桑田捕鱼的渔民,后定居于此,为潮阳伍氏创基者。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原籍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石民思伍家村伍以仁从征入黔卜居定南城;其后裔播迁贵州各地。
明代时,一支省数民族——回族的伍姓溶入汉族伍姓。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召原籍西域的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到金陵任钦天监刻漏科。据《伍氏家谱》载,撒马儿罕回族伍姓始祖,其汉姓名为伍儒,字德全。
自伍儒起回族伍氏连续六世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回族伍氏后裔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探花伍长华等。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回族伍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明末至清初,福建、广东伍姓开始有人向台湾及海外迁徙。
伍姓是我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121位。该姓分布甚广,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其主要堂号除了“孝友堂”外,还有“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安定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等。

 

隋末唐初时,河南武林(登封、伊阙、河南一带)伍氏入闽迁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
北宋开宝九年(968年)南唐亡后,户部员外郎伍乔不愿入仕,归隐九华山。伍乔有2个儿子:长子伍萝授,次子伍梦授。伍梦授生有2个儿子:长子伍德丰,次子伍德晋(一郎)。伍德晋被敕封为中丞大夫,迁到榕城(今福州市),后又从榕城迁徙宁化鱼龙村伍家坊。伍德晋有6个儿子:长子伍文徵由宁化迁居长汀县金泉,次子伍徵己由宁化迁居清流县嵩溪,第三子伍原己居宁化鱼龙村伍家坊,第四子伍正己由麻仓(今属清流)迁居宁化城内,第五子伍行己由宁化迁居浙江余杭,第六子伍弘己居新桥。伍氏后裔尊伍德晋为伍氏入闽始祖。伍德晋与夫人陈氏的墓在宁化县鱼龙村伍家坊,墓地为“海螺”形。(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85年),安定伍氏第三十六世伍亮由豫章(现江西省南昌)入闽,始居将乐龙湖(现明溪县龙湖村),后迁居将乐县铁岭库楼(今白莲镇鼓楼村)。北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他的后裔迁居将乐阳源团(今万全乡阳源村)。伍亮为将乐伍氏开基始祖。伍亮的第五代孙伍祺有2个儿子:长子伍荣桂,次子伍荣善。伍荣桂留居万全乡阳源村;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伍显祖(字自然,号玉峰),次子伍显宗(号锦峰)。伍亮的第九代孙伍惠宁、伍惠文陆续迁居将乐溪南(今水南镇)繁衍生息。惠宁支派现已传31代,惠文支派已传36代。伍荣善从阳源团迁往隆溪大源许坊村定居。伍荣善支派已传15代。三崖干村伍氏已传至33代,苦竹村耀高派已传至31代,洋仂村宁鳌派已传至33代。(《将乐姓氏志》)
北宋时,伍正己的裔孙伍弼之从宁化迁徙清流县。
元顺帝时(1333-1368年),原居福建永定的伍松清迁居福建大田的万湖。
元末明初,原居住在将乐县阳源都伍氏后裔伍仲让从阳源迁居泰宁开善松林坊,开基松林伍氏一族。伍仲让有5个儿子;其长子伍伯驴仍居原处,后裔繁衍于许屋、磜下、余地等村。次子与第四子无后代;第三子伍伯犊、第五子伍伯湖分别入赘泰宁城关杨姓、开善墩上村杨姓。
明代时,伍乔第十五世孙伍锡,又名复元,字添赐从宁化迁居明溪城关。伍锡的第六世孙伍孙伍孟承,又名伍佑,为曾广东安定知县,迁居明溪罗翠;其后裔散居明溪盖洋张良、西溪和明溪城东等地。(见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
三.迁移
北宋时,伍氏入闽始祖伍德晋的长子伍文徵迁居长汀金泉,第五子伍行己迁居浙江余杭。宁化伍氏后裔也逐步播迁广东梅州、河源、镇平等地。(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
元末,原居宁化石壁的伍宋(一作伍宗)迁徙至广东松口溪南。其第三世伍化迁居广东兴宁,伍成迁居广东蕉岭。(见广东兴宁《伍氏族谱》)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原居宁化的伍文重迁徙至江西留坑。天启年间(1621-1627年),宁化伍家坊的伍子胜迁居江西长胜龙窝底。(见《安定伍氏重修族谱》)
明代始,宁化伍德晋的部分后裔迁居江西石城横江。(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
20世纪30年代,明溪伍氏有人迁居台湾;其后裔继而迁徙美国、西欧等地。

第二节 分布

一.三明市区
二.明溪县
三.永安市
四.清流县
清流县伍姓人口约有1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大基头、伍家坊、城南等村。

五.宁化县
六.大田县
七.尤溪县
八.沙县
九.将乐县
将乐有伍姓人口2150人,聚居村有13个村和3个社区;即万全乡阳源村,大源乡大源村,南口乡上仰村,古镛镇百花社区、龙池社区、苦竹村、洋仂村、三崖干村,水南镇乾滩村、溪南村、新兴村、银华社区。

十.泰宁县
泰宁伍姓人口约千余人。

十一.建宁县
建宁伍姓人口约千余人。

 

一.
宋及宋以前
将乐《伍氏族谱》
将乐《伍氏族谱》始修于宋代,后多次重修。现存族谱于清光绪丙子年重修,该族谱记载:“亮公其太祖也,显祖公其少祖也,福、宁、文三公其少祖平分三龙也,节节相生,分支分干。”
始编和续编伍氏族谱,都有确定后代字辈。将乐伍氏字辈为:“荣显兴良善,保留世元天;本文仲益有,绍基建大业;宗功啟象贤,祖德传家永。”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阳源伍氏族谱续定字辈为:“椒邱夙号名宗,宋世南迁古镛,阳源分派秀灵。”伍氏宝田房2005年续修族谱时定字辈为:“安定显子胥,豫章亮入闽;宋祐居阳源,三房鼎峥嵘;历经多演变,沃宝迁古镛;千戴书宏路,盛世继重修;承前啟后史,万代永昌隆。”

二.
明清及民国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节 文物


一.
祠庙
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古镛伍氏“时思堂”、大源伍氏“惠济堂”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古镛镇新华街北门兴伍氏建的祠堂“时思堂”、大源乡大源村龟阳坑伍氏筹资兴建的祠堂“惠济堂”于同年竣工。因此有“三房鼎峥嵘”之誉。现存祠堂已年久失修。崇祖溯源是伍氏的传统习俗。每年三月小清明,八月大清明,伍氏家族的后裔都要祭祀祖宗。

二.
墓葬
将乐伍氏开基始祖伍亮及夫人李氏墓
伍氏始祖伍亮及夫人李氏坟墓座落在将乐白莲镇鼓楼村埔许蜈蚣山。为方便扫墓祭祖,伍氏祖宗坟墓大都集中在居住地某一附近的山地。六世祖伍祺、十一世祖伍惠文等伍氏祖宗安葬于水南如意庵、观音堂村、员子坑(现名黄泥坑)处。黄泥坑伍氏祖墓共有11座。大源开基祖伍荣善安葬于大源村井窠垅大塚上。
清流伍家大墓
该墓位于清流县沙芜乡铁石矶包竹坑,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系湖、广、浙训导,学正大夫伍廷宰之墓。墓分四层,每层均以石筑屏墙,占地2400平方米;墓前曾有十几米高的石旗杆、石翁仲、及石雕的马、羊、兔及龙、狮、麒麟、母猪乳幼等动物;底层地面宽广,为拜祭场所。

三.
其他
将乐证果寺(现名证觉寺)
将乐伍氏乐善好施。宋德祐二年(1277年),伍玉峰为重建证果寺(现名证觉寺)鼎力捐助田地120亩。元皇庆至延祐年间(1312-1320年),伍玉峰赈济灾民,铺路修桥,被特勅建坊旌,以耆德封为长者。1995年,证觉寺主持将玉峰神位安奉于寺大殿左侧小厅,并挂一块题为“祖施宏基”的匾,点万年明灯。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伍正己
伍正已(生卒年不详),初名愿,字公谨,宁化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累官至御史中丞。伍正已为官公正廉洁。身为言官,他不仅能够直言进谏,而且能够扶植朝廷正气,保护正直清廉的官员。他常对部属说:“有言责者,岂特攻人臣小过已。小善亦不可掩。庙廊有失,犹当救正。”(黄仲昭《福建通志》)时值,奸臣当道,宦官专权,朝纲不振。伍正已对朝廷彻底失望,辞官归隐。后,伍正已在家乡去世,享年81岁。
(注:据《宁化县志》、《中国名人大辞典》、新编《福建省人物志》等书籍载,伍正己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但据宁化《伍氏族谱》、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等载,伍正己为南唐户部员外郎伍乔的曾孙。如果族谱所载无误的话,伍正己则不可能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应为北宋初的进士。)
伍祐
伍祐,字祐之,伍正己之的曾孙,宋代宁化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祐盐场”。
伍择之
伍择之,字元宾,伍祐之子,宁化人,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曾任长乐知县事。
伍锡
伍锡,宁化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特奏名,曾任长汀长史。
伍仲文
伍仲文,宁化人,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
伍仲林
伍仲林,宁化人,北宋大观三年进士(1109年),曾任广东河源知县事。
伍杞
伍杞,宁化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曾任潮州知县事。
伍利用
伍利用,宁化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特科进士。
伍伯思
伍伯思,宁化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特奏名,曾任潮州司户。
伍昇
伍昇,宁化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曾任江西南城县尉。
伍时可
伍时可,字君用,清流城关人,与兄伍致远同登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兄弟同科,成为乡梓佳话。伍时可才华横溢,声名远播,高宗召其进京晋见,他谈论时事,言辞恳切,豁达大方,对时事洞明利弊,直言不讳,毫无文饰,独具见解。高宗知其憨厚耿直,忠于朝廷,拟予重用。其时,因金人背盟失信,觊觎中原,朝政又为误国奸臣秦桧所操纵,屈膝求和,诸将争权,时可未被重用。绍兴年间(1131-1162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奏呈皇帝,乞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以昭国法,以泄民愤。不到半年胡铨被贬谪新州。与伍时可交谊笃厚的进士王庭珪赠诗为胡铨饯别,同遭贬谪,流放辰州。伍时可刚中进士,嫉恶如仇,不顾安危得失,言词侃直,敢于奋争,虽未能得志,恬淡终生。人皆钦佩他的胆略过人。
伍致远
伍致远,清流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特奏名。
伍冕
伍冕,宁化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特奏名。
伍必胜
伍必胜,清流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特奏名。
伍梦谐
伍梦谐,宁化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曾任漳州录事参军。
伍功甫
伍功甫,宁化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特科进士。
伍安然
伍安然,宁化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
伍宗尧
伍宗尧(生年不详),清流县城关人。隋唐间,伍宗尧的始祖由河南武林入闽,徙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伍家世娴武略,伍宗尧也自幼习武,娴熟兵法。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遣大将邓克明率三路军入闽,进逼清流县,直抵清流近郊,乡人力请伍宗尧带领众人护城卫乡。伍宗尧亲率士卒陈设方略,与邓军决战。邓军围城月余,久攻不下,便派人进城劝降。宗尧对劝降使者说:“全城百姓严阵待敌,不胜则死,有何降之理?”其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也奋然振臂:“父亲宁死于忠,不肖之子难道不能死于孝?”
都拒绝投降。翌日,邓军攻城,伍宗尧率四子及众兵士抗敌,终因清流孤城无援,父子5人相继阵亡。伍家家仆进安和宗尧堂弟宗胜、宗旺等人继续率众人抗击邓军,逼使邓军仓皇逃窜,县城赖以保全。乡人为感激伍宗尧一门忠烈,自捐钱物在城东龙津桥尾兴建忠烈祠,春秋二祭,奉祀宗尧父子。监察御史周起元作有《重修伍氏忠烈祠记》。

 

伍宁(1386-1467年),泰宁县开善乡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伍宁参加乡试,中第8名举人;第二年入京会试中乙榜,出任浙江省淳安县教谕。永乐二十一年,伍宁擢升为湖广辰州府儒学教授,相继出任过肇庆府、台州府儒学教授。伍宁前后任学官长达40年。按大明朝例制,府县教职9年为一任,考核政绩优劣的标准是以任期内该府县生员考取举人人数来衡量的。伍宁每任的考核考绩都是优胜的,按例应升任他职,但是,伍宁淡泊名利,只专心于教学育人,不求仕进。宣德年间,伍宁的官级已是儒林郎(从六品);但,他热衷于教学事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门生。连中“三元”,被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辅相商辂就是伍宁的学生。皇上念及伍宁的功绩,特许在他家乡建一座“青云”牌坊。商辂为“青云”牌坊书写匾额,还亲自为“青云”牌坊撰写了一副对联:“敢谓三元魁大对,深知一得有渊源”。正统年间(1436-1449年),伍宁任浙江台州儒学教授,景泰六年(1455年)告老还乡。伍宁离开台州任所时,台州府官民夹道欢送,许多显达的门生也特地赶来为他长亭饯别。成化三年(1467年),伍宁在家乡病逝。商略为恩师撰写墓志铭和像赞。
伍宗源
伍宗源,宁化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曾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
伍晏
伍晏(1459-1538年),清流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中举人。他曾任职于平州,因刚正不阿,不满于官场的污秽,遭执政者嫉恨,愤而辞职告归。正德元年(1506年),伍晏受聘参加《孝宗实录》的编修工作。嘉靖元年(1522年),他又受聘参加《武宗实录》的编修工作。伍晏参加过孝、武二帝的实录编修,名声远播,地方郡守慕名礼聘他修志。伍晏为人清高廉正,淡泊名利。嘉靖十七年伍晏去世时,他家中一贫如洗,连入殓安葬的费用都没有。县令詹公十分敬重伍晏的为人,出钱为伍晏办理后事。伍晏精通经史,尤其善于填词,著有《一龙文集》、《唐文精粹》、《中兴词选》、《名公杂录》、《中原一览》等书。

伍可受
伍可受,字仲吾,清流县城关人。伍可受以恩选入太学,明万历元年(1573年)进士,授广西省容县知县。时值,岑溪少数民族首领吕子和率众欲劫持县令反叛。伍可受单骑飞驰中军,指檄入营,兵不血刃,平息叛乱,被人称为“犹胜十万兵”。容县各地赋税不均,乡民每有异议。伍可受深入民间,重新丈量,划定全理的赋税定额,为百姓所称赞。容县有一座经略如。明初在经略台上建起一座真武阁。明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伍可受召集乡宦杨际熙等人商议,把真武阁增建成三层楼阁,此即现今的真武阁。伍可受为官刚方正达,秉公执法,不惧权势,以振兴政纲为已任,声威卓著,擢升为开封推官;旋而升任为户部主事、云南佥事;经王文肃、李文节推荐为山东参议,并两次觐见皇上。伍可受对文学也造诣尤深,著有《传艺堂稿》、《焚余草》、《谪居草》、《奕吟》等。
伍堣
伍堣,字君晓,清流县城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伍堣以特奏进士,授刑部陕西清吏主事。其时,刑曹有议大辟一案,当事者受贿鬻狱,重罪轻判,伍堣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并上皇上陈述奸谣舞弊之状,因而触怒同僚。同僚们对其裁诬陷害,皇上听信谗言,罢了伍堣的官,谪居故里四年。四年后,伍堣复出,任海南雷州知府。伍堣依旧廉洁奉公,爱民如子,不取百姓一针一线,深为雷州百姓爱戴,至离任多年牛,还为雷州百姓感恩戴德,述说他的功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9 8:41:23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