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历代名人事迹 → 伍正己的一些资料


  共有2562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伍正己的一些资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莹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83 积分:340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8/27 12:47:11
伍正己的一些资料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25 21:44:39 [只看该作者]

     伍正己(794—874),初名愿,字公谨。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登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为汀州府第一位进士的人。后在担任临州(今甘肃临洮 )尉时改名正己。官司至御史中丞。
  伍正己出仕前,唐宪宗大和九年(835年)发生了“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多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与北司(宫禁)的宦官彼此互相攻讦,陷害之事层出不穷,许多正义之人亦受株连。在这样复杂、恶劣的环境下,身任御史中丞的伍正己,以国家大局为重,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不拘小节。他从容地对下属员说:“有言责者,非特摘发小过,正当名扬善类,令连茹汇升,为朝廷扶植元气耳。”尤其是对于那些遭谗贬摘的士大夫,他更是不遗余力地设法营救,使之能得从轻处理或免受迫害。伍正己的这种举止,得到朝中多数官员的好评。后来朋党的气焰更加嚣张起来,致使更多无辜之士身受其害,伍正己为此叹息不止。说:“庸回方正,势不两立,吾岂能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哉!”至此,他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回乡。
  伍正己回乡后,把中华文化带进宁化,把中原文化引进宁化,致力教育,发展文化,积极办校,尊师重教。他的父亲德晋,恩封“中大夫”(不是“中丞大夫”;只是个荣誉称号)。四个儿子:泳、演、浚、洪。三个儿子以荫补官。只有洪不肯出士,隐居武陵,号“抱朴居士”。他的后裔伍祐、伍仲林、伍宗源等政声文采,名皆彰著。由于他的表率,激励后代,人才辈出。据统计,宁化唐进士1人,就是伍正己。宋进士30人,其中伍姓就有11人,占36%;宋特奏名37人,其中伍姓就有15人,占40%。宁乡举伍姓有13人,明乡举伍姓有3人,清乡举伍姓有13人。由此可见,伍正己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充分体现早期客家人的"尊师重教"的品性,“培养人才”的毅力。

  伍正己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归里。不久,唐王室争权夺位,自"甘露之变"后不到四十年,就有了清流之祸。他于唐乾符元年(874年)逝世,终年81岁,幸免于难。伍正己过世后,第一个祀乡贤祠

      据乾隆进士、常州人恽宗洵撰《毗陵伍氏胥城宗谱序》载:“至宋太祖开基宁化,有九思公为毗陵一派之祖......”

   《毗陵伍氏宗谱》(民国十八年务本堂藏版,伍世璜主修)记载,常州伍氏的先世变迁如下:一世祖伍九思,字正已,生于宋初开宝年间(969976),世居福建宁化;第三世孙伍又新迁居江西安福......

    常州伍氏祖先伍九思,字正己,却又生于宋初开宝年间,距离唐贞元十年都过去一百七十多年了,应该是近代人弄错了。

    其它许多族谱中,伍正己排行第四,还有几位兄弟,都是“己”字辈,名字末尾都有“己”字;但是正己初名愿,是在担任临州尉时才改名正己,那时他也几十岁了,难道与兄弟们同时在几十岁时集体改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16 19:04:01编辑过]


资料源自网络,观点可供参考。

宗亲齐心协力,共把源流查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48 积分:30476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26 10:25:34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伍莹在2012-9-25 21:44:39的发言:

    另外,伍正己与伍乔、伍梦授应该没有什么直系血缘关系,宗亲们不要乱攀亲戚。

 

 

其实族谱有很多是攀亲戚的,那就是靠谱,如果要找出真正的连接,可能性很小,只有靠谱,不离谱就是好谱,不过不要说父子关系,只能说是前、后辈关系。

 

如下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岭南乔公上下关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48 积分:30476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27 16:39:38 [只看该作者]

伍正己的仕途被篡成谜团

           网上《百度》记载;《伍正己(794—874),初名愿,字公谨。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登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为汀州府第一位进士的人。后在担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至御史中丞。伍正己出仕前,唐宪宗大和九年(835年)发生了"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多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与北司(宫禁)的宦官彼此互相攻讦,陷害之事层出不穷,许多正义之人亦受株连。在这样复杂、恶劣的环境下,身任御史中丞的伍正己,以国家大局为重,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不拘小节。他从容地对下属员说:“有言责者,非特摘发小过,正当名扬善类,令连茹汇升,为朝廷扶植元气耳。”尤其是对于那此遭谗贬摘的士大夫,他更是不遗余力地设法营救,使之能得从轻处理或免受迫害。伍正己的这种举止,得到朝中多数官员的好评。后来朋党的气焰更加嚣张起来,致使更多无辜之士身受其害,伍正己为此叹息不止。说::“庸回方正,势不两立,吾岂能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哉!”至此,他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回乡。 伍正己回乡后,把中华文化带进宁化,把中原文化引进宁化,致力教育,发展文化,积极办校,尊师重教。他的父亲德晋,恩封中大夫。四个儿子:泳、演、浚、洪。三个儿子以荫补官。只有洪不肯出士,隐居武陵,号"抱朴居士"。他的后裔伍祐、伍仲林、伍宗源等政声文采,名皆彰著。由于他的表率,激励后代,人才辈出。据统计,宁化唐进士1人,就是伍正己。宋进士30人,其中伍姓就有11人,占36%;宋特奏名37人,其中伍姓就有15人,占40%。宁乡举伍姓有13人,明乡举伍姓有3人,清乡举伍姓有13人。由此可见,伍正己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充分体现早期客家人的"尊师重教"的品性,“培养人才”的毅力。
伍正己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归里,不久,唐王室争权夺位,自"甘露之变"后不到四十年,就有了清流之祸,他于唐乾符元年(874年)逝世,终年81岁,幸免于难。伍正己过世后,第一个祀乡贤祠》。

      《宁化县志》传记记载《伍正己,初名愿,字公谨。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登进士第,为汀州府第一个举进士的人。调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到御史中丞。唐大和九年(835年)发生“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余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和北司(宫禁)的宦官彼此攻讦,陷害之事层出不穷。伍正己以大局为重,坚持原则,不拘小节,对属员说:“有言责者,非特摘发小过,正当名扬善类,令连茹汇升,为朝廷扶植元气耳。”对于那些遭谗谪的官员,他不遗余力设法营救,使之得以从轻处理或免受迫害。随后反宦官发展为朋党之争,致使更多无辜受害,正己为此叹息不止,说:“庸回方正,势不两立。吾岂能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哉!”遂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回乡。唐乾符元年(874年)逝世,终年81岁》。
 
        《乾隆汀州府志》,曾日瑛  人物  记载; 《伍正己 宁化人,初名愿,字公谨。大中十年进士,调临川尉,累迁御史中丞。自甘露变后,南北司日相攻讦,大狱繁兴。正巳略细故,存大体,于士大夫得罪者,多所营救。尝从容谕台属:“非特摘发过失,当明扬善类,为朝廷扶元气耳。”既而朋党渐炽,禁锢名流。正己曰:“势不两立,能以杯水救车薪火哉?”遂告归,卒年八十一。子四,泳、演、濬,以荫补官;洪隐居武陵原,自号抱朴居》。
  
       明《永乐大典》191卷 记载;《宋, 胡太初, 赵与沭篡的 “【临汀志】进士题名《旧志》:自唐开元末,至大中间,百馀岁,中第者仅得伍愿。又至宋朝太平兴国中,亦百馀岁,仅得罗彧,意史有阙文而长老无传耶。然观近世以来,每科得人亦稀间有阙而不书者,或谓水破南午,阴阳家为非宜,虽障而东,气势未复,不然文献非无传。后秀岂为少?而何名第之寥寥也。乾坤旋转,泮学恢闳,士君子益讲学砺行以需时用,嗣是当连牍比书矣。唐大中十年丙子崔铡榜。伍愿。改名正已,字公谨,宁化县人。擢甲科,调临川尉,累迁御史中丞。自居职略细故,存大体,尝从容喻台属曰:有言责者岂特攻人臣小过而已。小善亦不可掩,廊庙有失,犹当救正,故正人为邪佞所挤者极力营救。大臣或以谗贬,辄再三论,时列朋党渐炽,禁锢名流。正已曰:势不两立矣。吾祖子胥尽忠孝,引经直谏,不免奸谀之口,终受属镂之赐。今靖赞庸回以诬善良,吾岂能以一盆水救一车薪火哉?遂丐归田里,未几唐室叔扰。年八十一致仕,四子,泳、演、睿、洪,三以荫补官,洪独不肯仕,隐武陵原,自抱朴居士。自正已后,子孙蕃衍,登第者至今不绝》。

           明《八闽通志》记载; 《伍正己字公谨,旧名愿。宁化人。擢甲科,累迁御史中丞,莅官略细故,存大体,尝喻台属曰:“有言责者,岂特攻人臣小过而已,小善亦不可掩。庙廊有失,犹当救正。”故正人为邪佞所挤者,极力营救;大臣或以谗贬,辄再三论列。既而朋党渐炽,禁锢名流,正己遂告归田里,年八十一。四子泳、演、浚、洪,三子以荫补官,洪独不肯仕,隐武陵源,自号抱朴居士》。

            综上述,伍正已于甘露之变〔835年〕时年41岁,任临州〔公元848年唐收复临州〕尉时最小也54岁,考取进士〔856年〕时62岁。

      “自甘露之变后,南北司日相攻讦,大狱繁兴。正巳略细故,存大体,于士大夫得罪者,多所营救”。伍正己应在朝任御史中丞〔治官之官〕间才能办得到!!“随后反宦官发展为朋党之争,致使更多无辜受害”,“吾岂能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哉!遂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回乡”。

           还有一个细节,《百度》《宁化县志》以体弱多病为由,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回乡。
         
           而《汀州志》遂告归。
        
         《永乐大典》丐归田里。
         
         《八闽通志》告归田里。

          倘以一点以规全豹,《百度》《宁化县志》由有画蛇添足之歉。

        《龙岩人物志人物记 》 “ 伍正己在王仙芝、黄巢起义,民众苦于酷政重敛,争相参加。起义军百日之间达万人。正己知不可为,便辞职归里,从事农桑,自奉淡泊,号抱朴居士。天佑年间去世,年81岁”。龙岩人物志的编辑老爷们老湖涂了,老发昏花,这也编错。离谱太甚!

         经过上述摘录分析作比较,可鉴别为;编辑《百度》的,《宁化县志》的,《汀州府志》等的知识分子们应是忘记了历史的次序,历史的认识,将我祖先的仕途身世篡写成谜了。而《永乐大典》以宋,胡太初 赵与沭篡的“【临汀志】 作引述,聪明,务实。编辑《八闽通志》的知识分子对文推敲,对历史负责,严紧,是做学问的。

 

来自伍氏网 伍伟潮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莹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83 积分:340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8/27 12:47: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27 22:48:18 [只看该作者]

宁化县《安定伍氏九修房谱》说,伍洪生伍源,伍源生伍奎,伍奎生伍文仲和伍植一脉;

岭南谱说,伍奎生宗文,宗文生正己,正己生伍祐,伍祐生伍乔;

都昌和阳新族谱说,伍洪生珪、戴、轨三个儿子;轨娶妻诸葛氏,生伍乔。

那么伍洪究竟生了几个儿子呢?宗文与文仲是否同一人而被误写呢?

谱上说,伍洪不仕,隐居武陵;但是他在老家宁化留有后人。

那么,他到底的隐居在哪个武陵?湖南的还是福建的?

“抱朴子”就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抱朴居士”是典型的道士称号。

难道伍洪是抛妻弃子跑到湖南武陵源修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8 19:07:26编辑过]


资料源自网络,观点可供参考。

宗亲齐心协力,共把源流查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