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公),以賢能稱,配妣梁氏,合葬於南坑山乾向之原。才公生三子:長曰顕祖字世美;次曰繼祖字孝夫,仕宋甯宗,為肇慶府學正;季曰紹祖字敬叔,乃之才公第三子,宋理宗紹定(1228-1232)敕封文林郎,配妣余氏,合葬於廣州之古岡(古岡會地明弘治時割新會地置新本新寕縣民國三年改為台山縣)。德行都白墳嶺未坤向之原,喝作(意思是“称为”)虎山形,又名朝天獅。
敬叔公生五子:長天與,次天麟,三天典,四天益,五天聰。
至武陵四十八世、汴梁十世、斗洞五世,伯祖天與公字秩之,宋甯宗(1195-1224)郷試解元,連登進士,為國子監助教。
祖天麟公,登宋理宗端平二年乙未(1235)進士,授龍并提幹,官陞為湖廣轉運使,年五十五嵗,配妣黄氏,葬於廣州新會縣德行都龍坑之原(喝作虎山形又名朝天獅)。天麟公生四子:長隆起、次隆光、三立光、四隆盛。
隆起公字正夫號秀川,值宋末帝祥興(1279),避元軍入寇,駐都厓門山,食盡。隆起公起兵勤王,貢米七千餘石,并率其郷人捍衞。時元臣張宏範已入廣州,隆起公拜為先鋒,奮身與元戰,累日不沮,復戰則勝。乃天不祚宋,夜被麾下謝文子所殺,以首獻元宗。丞相陸秀夫哀其忠而哭臨之,奉旨刻沈香為首,禮葬於文逕口(文逕口在新寕縣東),且生烹謝文子,以祭於墓前,因稱其墳曰“香頭墳”,追封為太師。至明高帝洪武,旌表公為“忠義“,配享三大忠祠;至肅宗嘉靖三十六年丁已,旌表為州判,仍配享三忠,奉旨建忠義坊,給衣冠禮,生以祀之。
祖立光字仲昌號竹窓,登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1269)進士,授國子監司業,配妣趙氏,生三子:長師保,次師安,少協安。
至武陵五十世、汴梁十二世、斗洞七世、安教一世祖,諱協安號居隠,配妣麥氏,自斗洞緣圍遷於顺德縣安教郷之深巷居焉。公生二子:長曰諮字税養,次曰詢字税全。
至武陵五十一世、汴梁十三世、斗洞八世、安教二世、古朗一世祖,諱詢字税全號朗源,乃柱國毓聖公之八世孫、居隠公之次子,由安教遷古朗,厥後子孫世居焉,至今十有餘葉,科名遞起相承而濟美也。
至明懐公諱帝臣字應簡,乃柱國公十六世孫,應明崇禎庚午科(1630)郷試中式第一名副榜。
至應梅公諱教敷,亦柱國公十六世孫,應崇禎丙子科(1636)郷試中式第三名副榜。
又至止齊公諱三錫字師吉,乃柱國公十八世孫也應康熙十七年戊午科(1678)郷試中式第三十五名舉人,任陕西慶陽府合水縣知縣,敕授文林郎。
至貞菴公諱櫆字元之,應康熙三十八年已卯科(1699)郷試,中式第五十三名舉人,亦柱國公十八世孫,任浙江金華府東陽縣知縣,雍正八年庚戍奉吏部咨。
其他歳薦而遊泮壁者,不及詳載,謹以祖宗功德、子姓昭穆、源流一派者,筆之於書,以待後之輯者得攷焉。
峕雍正九年辛亥(1731)正月燈節前一日十八世孫壬申貢士三兼謙吉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