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伍氏典故 → [转帖]应《福建百家姓大典》而作:108伍姓


  共有2142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应《福建百家姓大典》而作:108伍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48 积分:3048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转帖]应《福建百家姓大典》而作:108伍姓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19 23:34:36 [显示全部帖子]

应《福建百家姓大典》而作:108伍姓
【概说】
    在2500年前,中国的历史正处于春秋战国周朝(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晚期时代,当时,名震中华大地的不仅仅是皇室家族,还有伍氏家族。据史载:战国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时而战争,时而议和,称为春秋无义战。可伍氏家族至死都在为国而战,而留下了千载铭史精忠尽孝的伍氏精神。
    2608年之前,伍氏的祖先姓焦不姓伍。周武王时封神农嫡裔于焦国(今陕县),即为姜姓焦国,世传绍、牧、克、甲化、言延、文、昌7代。至周宣王时改封至亳州古城为谯,繁衍良、伸、青、蓝、竑、成、珑、赞、吉、参、举、奢、员(伍子胥)13代。原姜姓焦国改为姬姓焦国,史称两个焦国。
    “黄河河套套雍焦,宣王平淮焦生谯。雍雒焦淮共流海,伍姓同源与山娇。”焦(伍)参(伍子胥的曾祖父)为焦姓椒氏易伍的得姓始祖,公元前595年,周王以“仁德赐姓,服宠封伍”。伍参,世袭焦侯,治镇江淮。焦珑之曾孙,焦赞之孙,焦吉之次子,字仲伯,号楚子。古尊“楚庄王嬖人”,先封军直大夫,后封右军元帅,嘉封明辅上将。声震列国,镡压诸侯,创立了以耕养兵、自筑城堡、屯兵囤粮之道,促进了楚地太平盛世。公元前597年,辅助楚庄王邲之战称霸;公元前595年,本当王不任,周王以“五服至尊”御赐焦姓椒氏为伍。参举父子世袭焦侯,伍举生伍奢、伍奢生伍尚、伍员(子胥)。伍子胥在其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七荐孙子,帮助《孙子兵法》成论,编纂了《伍姓世本》。
    伍氏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28位,人口约为131万,福建伍姓人口总数为:31092人,其中男性:15741人;女性:15351人。在福建伍氏家族中,汉族占了绝大多数,客家人有一半以上,但也有少数量的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侗、苗、壮和畲族的伍氏宗亲。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包括福建)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渊源】
    除了《概说》中提到的焦参(伍子胥的曾祖父)为焦姓椒氏易伍的得姓始祖的依据之外,还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为黄帝时伍胥之后,以祖名为氏。伍胥是否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未见确切史料记载。
    二是春秋时,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形成伍姓。
    另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回族中伍氏。回族中的伍姓,其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回族伍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今考《伍姓世本》(公元前495年伍子胥始纂,秦伍逢、汉伍袭与伍琼、三国伍况与伍延、西晋伍朝、唐伍宗文、伍正己等续纂):伍姓为神农炎帝嫡裔,芊、姞、雍、焦、伍一脉相承。春秋焦举,系承焦侯,不受封藩,不王汉淮,为五服大夫,周以五服之尊赐伍,举为伍姓得姓始祖。举父参,参父吉,本姓焦。举子鸣、奢,奢子尚、员。员(字子胥),后裔衍播海内外。
【得姓始祖】
    当今的中华伍姓家族,一致认定得姓始祖为焦姓椒氏易伍的焦参(伍子胥的曾祖父)。鼻祖伍参生举,伍举生鸣、奢,伍奢子尚、员(字子胥)。在中华民族的伍姓家族中,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记载着共同祖先伍子胥。
    按《姓氏考略》所说“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此说法,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至于楚国的伍子胥的渊源,是否就是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史书上也没有交代,历来学者无法论证。但在伍氏《族谱》中也有不少说楚国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
    后世许多学者也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时期的楚国伍参。楚庄王时与晋争霸,派伍参伐郑,伍参力排众议,说服庄王与强大的晋军一决死战,果然大败晋师,伍参因而被封为大夫。伍参之子伍举,伍举之子伍奢,伍奢的次子伍子胥。伍姓由此开宗而起源古老。另有乾伍一家之说,貟姓也是伍氏后裔。民俗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伍氏族谱后都认为,尽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坚利,但是伍姓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还是在安定(今属湖北)、武陵(今湖南常德),逐渐成为望族。
    1983年底,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兵书《盖庐》名篇2089字,文中申胥即伍子胥讲述其军事学的著作。这些出土文物的证据,使伍子胥被称之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军事谋略家、水战(海军)之父,排名在老子之后,孔子之前。许多军事学家、历史学家都认为:对这位历史名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其坎坷、悲壮而有价值的一生,进行历史的沉思。
    伍子胥(公元前555年~公元前484年)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敌人树为英雄的人物。当年,他在吴国为相时,一眼望穿越王的谋略,要夫差杀了他,可事背意愿,他不但没死,不到几年,他就灭了吴国,越王沟浅说“唯有伍子胥知我也”,是越王把伍子胥树为让世人传颂的英雄人物,才有300年后留在《史记》中的重重一笔。
    伍子胥赐剑身亡,是伍氏家族又一次遭受的灭顶之灾。家人四处逃命,能活下来的多是被越国百姓收留,越王灭吴保护了伍氏后裔,越王非常敬重伍子胥,臣民也很爱戴伍子胥,至今的每年端午,江浙一带都在祭奠涛神伍子胥。苏州百姓也尊称伍子胥为“苏州城之父”。使伍子胥的后人及整个伍氏家族才有机会生存下来,繁衍发展,成为枝叶茂盛,秉承祖德。
    在杭州吴山上的伍公庙,最早为伍姓的家庙。有记载伍子胥的次子伍封一脉至伍宗文在杭州孤山繁衍了上千年,有30余代。唐末时,伍参第38代孙伍宗文,官至御史中丞,他的五个儿子德丰、德普、德厚、德远、德新等衣冠南渡入闽,聚居在客家祖地汀州宁化一带,福建的伍氏家族是钱塘伍氏的后裔,如今,中华伍氏多为其后。
【迁徙入闽】
    根据《福建伍氏人口调查报告》显示:福建境内伍氏人口历史聚居最多的前3位地级市是:三明市13982人、南平市4485人、泉州市4349人;人口最少的是漳州市272人。
    在全省84个县(市、区)中,历史聚居人口最多的前10位是:宁化县6485人、将乐县3064人、南安市2357人、清流县1829人、莆田秀屿区1532人、光泽县1177人、晋江市970人、上杭县925人、南平延平区892人、福清市848人;同时,100人以上至744人的有31个县(市、区);100人至80人之间的有6个县(市、区);最少的是东山县,只有3个人,华安县、德化县、寿宁县、漳州龙文区、柘荣县、政和县等,都是没有超过2位数伍姓人的地方。
    调查结果还显示,全省伍姓人口性别比为1:0.98。其中女性的人口数字,包含已出嫁、待嫁以及未成年人,不包括娶进门的妻子、媳妇、母亲、祖婆等别姓的伍家人。如果算入她们在内的话,按现代人口的结构,总数需增加30%以上。实际上,娶进门与嫁出去的人数,似乎是相等。所以,依此规律,姓氏的人口统计都是从重于姓,不包含婚姻因素的那部分。
    一、人口最多的宁化一支,以御史中丞伍正己为代表,至今约有1100多年,唐末时期,福建汀州、宁化一带的伍氏家族已成为名门望族。据汀州府志、宁化县志的记载:唐末汀州唯一的一位进士就是伍宗文之孙、伍德普之子伍正己。原名伍愿,后改名伍正己,出生在宁化,官至御史中丞,任上留誉曰:“有言责者,岂特攻人臣小过而已,小善亦不可掩。庙廊有失,犹当救正。”故正人为邪佞所挤者,他极力营救了很多大臣官员,能官至御史中丞与其祖父有关。后来,他不满朝廷的争斗,弃官回乡从教,培养了很多子孙学子。宋朝时,每当皇榜张布,伍氏中士者绝占一半,其余为各姓,被称之为科举世家,在外为官甚多。
    另外还有记载:大中十一年丁丑(857年)进士伍念,大田人,见《三明志》。从他俩人的取名方式上看,有可能就是当时的伍家堂兄弟,伍念的生平与后人情况今失考。
    宋进士记载中有: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年)姚晔榜:伍佑,宁化人,伍正己曾孙,见《人物志》;皇佑五年癸巳(1053年)郑獬榜:伍择之,佑之子,见《人物志》;熙宁六年癸丑(1073年)特奏名:伍锡,宁化人,汀州长史;绍圣元年甲戌(1094年)毕渐榜:伍文中(又作仲),宁化人,伍正己五世孙,十六魁乡荐,累七举始中第,复应宏词科;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李釜榜:伍懋,宁化人,佑之孙,承议郎;大观三年己丑(1109年)贾安宅榜:伍仲休,宁化人,正己裔孙,承直郎;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汪应辰榜:伍祀,仲询之孙,见《人物志》;八年戊午(1138年)特奏名:伍利用,宁化人,连州参军;十二年壬戌(1142年)特奏名:伍伯思,宁化人,潮州司户;十五年乙丑(1145年)刘章榜:伍升,宁化人,佑之曾孙,南城尉等等。在一部地方志中,能有如此高密度地记载着伍氏家族的人物,在国内是很少见的,白纸黑字,史志留墨,唐至宋明清千年,足可证明福建伍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二、清流、将乐一带,以南唐时期伍乔(有待进一步考证)为代表的伍姓,至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福建各地以及广东、江西等地《伍氏族谱》中都有记载:唐末伍乔(南唐状元)举家自武陵迁徙豫章(南昌),后入闽居剑塘(今将乐)白莲月圆村,称一世祖为伍乔(吏部尚书)。按明清留下来的《族谱》看,伍乔生神授、梦授。但有族人大胆提出:神授、梦授是伍念之后,这些情况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在闽王审知入闽58将记载中有伍梦授其名,梦授生昌时(即大官)居麻仓里(今清流)。
    北宋初,伍乔后裔伍任从福建迁徙河南汴梁,为汴粱开基伍姓家族。宋徽宗时,汴梁伍姓后裔伍钦(字世美,号复来)进士及第,授太常少卿,升工部侍郎。他有6个儿子:伍仕、伍商、伍旅、伍氓、伍工、伍贾。其长子伍仕登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授左拾遗,谪任福建兴化府判,入籍莆田。次子伍商被授国子监学录,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三子伍旅进士及第,官至给事,居河南汴梁关王巷;有一子(号佳山)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进士,授翰林典章,始自汴梁徙岭南之凌江(即南雄珠玑巷),其后裔又迁之广东新会文章里(即斗洞大巷),为大巷的伍姓始迁祖。伍钦四子伍氓(字毓圣),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选殿前校尉,勃上柱国,后因故被谪岭南十三将,镇守南恩州,卒於官,归葬于广东阳江县象山。伍氓的两个儿子伍朝佐、伍朝凯后迁居于广东新会文章里斗洞绿围村,为伍姓绿围房始迁祖。
    翚公次子瓒公,登宋太祖开宝戊辰进士;瓒公之长子简公,登宋真宗大中祥符辛亥进士;简公之子佩公,登仁宗天圣戊辰进士;佩公之子钦公,登哲宗元佑辛末进士,官至工部侍郎;钦公之子仕公,登徽宗大观巳丑进士,四子氓公,登徽宗寅和进士,族人时称五代八进士,是广东的望门家族。
    三、还有莆田这一支,有记载是伍肇顺(或许是江西安福伍姓之后人)约是1000~1100年之间,后衍裔孙散居安海、广东(莆田房)、海南以及东南亚等地。
    四、五代十国王审知入闽时,有一支伍家军辅佐闽王。有资料记载以伍梦授、伍大官、伍醇、伍杰等为代表的伍姓四世同堂辅佐闽王,分别封为仆射、偏将军、长史、都尉之职,随王车驾征战。在江西安福城建称“伍姓第一城”(也称闽王第二都)。在古时族人中曾流转着一首打油诗:“妄想闽胜家旺盛,错把伍城变王城;春风一阵秋风起,伍城王城尽忠魂。”有传说,在伍正已的子侄中,有上千人战亡或被杀,可见当年伍家军辅佐闽王时的悲壮场面,成为伍姓千年来的一次最大族难。   
    五、北宋熙宁年间,安定伍姓第三十六世伍亮由豫章(今南昌)入闽,始居将乐龙湖(今明溪龙湖村),后迁居将乐县铁岭库楼(今白莲镇鼓楼村),北宋哲宗元枯八年(1093年),他的后裔迁居将乐阳源都(今万全乡阳源村)。伍亮为将乐伍姓开基始祖。四代孙伍爽外迁广东某地失考,五代孙伍祺有2个儿子:长子伍荣桂,次子伍荣善。伍荣桂留居万全乡阳源村;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伍显祖(字自然,号玉峰),次子伍显宗(号锦峰)。伍亮的九代孙伍惠宁、伍惠文陆续迁居将乐溪南(今水南镇)繁衍生息。伍荣善从阳源迁往隆溪大源许坊村定居(以上为将乐姓氏志记载)。
    六、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为这一支伍姓入闽始祖。元顺帝时,原居福建永定的伍松清迁居福建大田万湖(近查有血缘关系的赤水村《魏氏家谱》中记载着其上祖十代情况的资料),传有一支迁徙南平。元末明初,原居住在将乐县阳源都伍姓后裔伍仲让从阳源迁居泰宁开善林坊,开基松林伍氏一族。伍仲让有5个儿子:长子伍伯驴仍居原处,后裔繁衍于许屋、余地等村;次子与四子无后;三子伍伯犊、五子伍伯湖分别人赘泰宁城关、开善墩上村杨姓(方志记载)。
    笔者曾在浙江平阳查阅族谱时发现,有一部宋代族谱记载说是从福建的赤岸迁过去。“赤岸”,在五代十国前后,是现在福鼎市某地的旧名。宁德太姥山、长乐、福州寿山的伍姓为明顺治年间从广东某地入闽。
【播迁海内外】
    元末,宁化第十一世孙伍宗由汀州宁化石壁迁居广东梅口,成为嘉应、松口、溪南伍姓开派祖,后又派分出广东兴宁、蕉岭支派,从粤再往外迁,繁衍至世界各地。
    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伍姓开始有人向台湾及海外迁徙。   
    明代,伍乔第十五世孙伍锡,又名复元字添赐,从宁化迁居明溪城关。伍锡的六世孙伍孟承,又名伍佑,曾为广东安定知县,迁居明溪罗翠。其后裔散居明溪盖洋张良、西溪和明溪城东等地(见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20世纪30年代,明溪伍姓有人迁居台湾,其后裔继而迁徙美国、西欧等地。
    台湾客家人与福建宁化一带关系十分密切,有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入台居多,在台60多个常见姓氏中有600多万人与宁化一带相关,300余万客家人中200万人的始祖在宁化石壁。在台伍姓中,经常往返于海峡两岸的台湾前任世界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前防长伍世文将军,幼年随父入台,其父伍根华是广东人,曾担任过第7届世界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祖籍广东台山海宴伍沙湾村,也是一位名人,其上祖是柱国房的后裔,可以肯定地说也是福建伍氏之后。
    福建伍姓与广东台山等地、台港澳及海外的伍姓后裔有着血脉相融的密切关系。福建伍姓的历史较为复杂,现在,焦点集中在伍乔入闽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考证。福建伍氏家族的繁衍史,与客家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凡有论述石壁客家文化教育时,总要提及汀州第一位进士御史大中丞的宁化伍正已。福建的清流、宁化、将乐、连城、上杭、长汀以及周边一带,都属客家语系地域,是客家的祖地。在福建伍姓中客家人占有一半以上,历史上从这里迁往闽川粤地以及港澳台海外的伍姓很多,福建宁化是繁衍甚广的海内外客家伍姓后裔的发源地。
    有一种说法:海外的伍姓家族百分七、八十是从广东迁出去;广东的伍姓家族百分七、八十是从福建过去,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客家的历史迁徙过程与伍姓家族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多是从宁化、清流一带到闽西再到粤北、粤中南以及海内外。英国教士艮贝尔于1912年所著《名家源流与迁移》中写道“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来自福建宁化石壁村”。
    南安营前、石井的安平伍氏有数十人徙居港澳地区以及菲律宾、新马等地。
【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省镇原东南),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改常德县。
    2、堂号
    孝友堂:孝是指对父母孝,友是指对兄弟友爱。春秋时的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国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听信谗言,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杀了。伍员逃至吴国,帮助吴王伐楚,一举灭了楚国,时楚平王已死多年,伍员鞭坟雪仇。
    此外,伍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安定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等。
【祠堂】
    在宁化县城,原有一座大中丞祠,是入闽伍氏最早最大的家庙,奉祭伍正己。10年前被开发拆了,目前,福建伍氏委员会正发动筹款重建伍正己纪念堂。
    安平伍氏家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安海。是安海安平伍氏的大宗祠,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历代先人都曾多次重修。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由伍亮寅(已逝前任会长伍泽旭的祖父)主持重修。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改革开放后,历时6年整,庙宇焕然一新,是一座轩昂壮观、古朴典雅的家庙。
    近山家庙,位于南安营前伍氏花厝。花厝早年只有2座古厝,即花厝公妈厅及前厝“七架仔”,10户花厝人就生活在这两座古老居民屋中。花厝首座古式九架民居,何时兴建,无史可稽。厅堂是家族共有的,用来供奉祖先神主,其余房间则是私有财产,各家各户世代修修补补用以居住。前几年,各户先后建新厝,并陆续搬迁,花厝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房。1997年春节,伍长銮宗长提出将花厝公妈厅改建为“近山家庙”,立即得到花厝族裔的赞成和支持,并踊跃捐款献厝,1998年农历六月竣工。造价人民币29万元,新建成的“近山家庙”是一座二落四脊古宫廷式的庙宇。石樋、石栋,镌刻精致,雕粱画栋,满堂生辉。门开三通,门楣更新,气派非凡。
    秀岭伍氏家庙、珠山伍氏家庙、霞庭伍氏家庙、东峤伍氏家庙、淮土伍氏家庙、寿山伍氏家庙、花桥伍氏家庙等,都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建或重建的伍氏祠堂。更有古朴研究价值的还是南平建欧伍石村清代的伍氏祠堂与古民居建筑群。
【楹联】
    安常处顺千秋裕;定国兴邦万代昌。
      ——此联典出伍姓的郡望为“安定”,此为“安定”三字的鹤顶格嵌字联。
    抱朴武陵隐;文定儒将风。
  ——佚名撰伍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宁化人伍洪,其兄伍泳、伍潢、伍浚都以父荫(因先代官爵而受封。其父伍正己曾官御史中丞)而补官,只有伍洪不肯仕进,隐居武陵源,自号抱朴居士。下联典指明代滋人武文定,字时泰,弘治年间进士,官吉安知府,与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有功,官至兵部尚书。他兼备文武,崇尚节义,喜谈兵法,有儒将风度。
    天下翰林皆后进;蜀中佳士半门生
  ——李鸿章撰伍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李鸿章书赠清代四川名人伍嵩生联。
    誓报父兄,英雄气概;才兼文武,儒将风流。
      ——佚名撰伍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末吴国大臣伍员,原为楚国人,字子胥。父奢为太子建傅,以直谏被杀。他避难出走,间道奔吴,依公子光门下,策划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夺得王位。后辅吴王阖庐整军经武,一举攻楚灭郢(今湖北省江陵北),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阳北),故又称申胥。下联典指明代兵部尚书伍文定。
【历史名人】
    伍参,楚文公十二年伐郑之役表现优异,爵封大夫。其子伍举,其孙伍奢,都世袭为大夫,显赫异常。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与父兄俱仕楚,後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并辅吴称雄。吴王夫差灭越後,欲释越王沟践回国,不听员谏,因信谗杀之。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後九年越果灭吴。
    伍孚,字德瑜,汉末忠臣,官越骑校尉。后人有诗赞曰: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伍建章,大隋开国时,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以忠孝为本,在朝中和民间声望颇高,并且将家传枪法刀法传授给儿子伍云召和侄子伍天锡,两人分别成为隋唐第五和第六条好汉,后来伍云召受封为南阳侯,坐镇南阳关。
    伍正己,初名愿,字公谨,汀州宁化人。登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为汀州府第一位进士的人。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司至御史中丞。唐宪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后,辞官回乡,把中原文化引进宁化,积极办校,尊师重教。
    伍乔,安徽省庐江人。五代十国南唐某科状元,自幼勤奋好学,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尤善《周易》。初选得中进士,殿上复考,伍乔以所作惊人而一举夺魁。时人称考官选人公允。官至户部员外郎。善诗文,著有《伍乔集》。
    伍祐,字祐之,宋代宁化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祐盐场”。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故伍钝绝口不提仕进,一心侍奉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秉鉴,福建泉州安海人,是千年来全球最富,广州“十三行”怡和行掌门人。在明末清初时,其祖伍典备(伍符龙)从安海到武夷山种茶为业,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广州,是清代靠茶叶经商发财致富的平民商人。
    伍庭芳,字文爵,号秩庸,广东省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後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陈明叛变,忧愤而卒。
    伍修权,湖北省武昌人。开国上将,外交部副部长。1950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了谴责美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罪行的演说。1975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情报部长。是中共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
    伍洪祥,福建上杭人。任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军区政委、代理省长、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主席。中共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党代会代表。
    伍绍祖:湖南省耒阳人。历任国务院办公室秘书、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第二届理事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少将军衔,2012年9月病逝,享年73。其父伍云甫也是中共早期的将军。
    伍世文:1934年出生,广东台山人。台湾前防长,历任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海军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要职。前任世界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2010年11月底,应福建伍氏家族的邀请,与夫人张唯娴一起来到福州、武夷山、三明、宁化、清流、泉州安海、厦门等地参观访问。
    伍冰枝:女,1939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台山。二战期间以难民身份随家人到加拿大。1949年获加拿大公民身份,就读于多伦多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后到法国巴黎大学,能讲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在新闻、艺术和公益事业方面多有建树, 1982年起涉足政界,1999~2005年任加拿大第26任总督,是第一位担任该职的亚裔,也是中华伍氏家族的骄傲。

 

伍世才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