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伍氏典故 → 先祖_喬公

总数 14 1 2 下一页

  共有2822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先祖_喬公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先祖_喬公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4 17:27:14 [只看该作者]

这是江西都昌的族谱记载

三十六世祖諱喬公乃度公之裔孫也 性嗜學 善詩賦 苦節自勱 愽通經史 先祖諱澤民公為盧江令 遂為盧江人 因遊學盧山下 一夕見人掌自牖入有讀易二字 公因取易讀之後春試畫八卦賦登進士第一名 授考功郎署 宣州幕府歷官至吏部尚書 以清節著由武陵徒於豫章焉(豫章今江西南康府)

又江西都昌北山伍家湾族谱记载
軓公之子字子迁号匡峯性嗜学渡江入庐山诗调古雅山中浮屠夜夣邱视一大星旁有人指之曰此伍乔星也乔在庐山时苦节自励 一夕见人掌自牅隙署上有读易二字乔因取读易之后举南唐进士第一官状元考功郎载山庶肆考    南唐有一老者指一大星曰此伍乔星也节得伍乔倾资待之常有赢童叟马之?性嗜学不第渡江入庐山苦节自励夜时有神人伸掌入寝上书读易二字后精易工诗赋举进士第一命?乔文字于石冢以为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5 9:07:57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4 17:31:05 [只看该作者]

安徽沪江县志载: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国洪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6 积分:85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3/23 21:46:0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5 7:49:46 [只看该作者]

欢迎,也想好好学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5 9:29:4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菊花刀在2014-5-24 21:19:42的发言:
请先生能不能整理一个完整的伍乔谱系


目前,关于乔公世系的记载收集起来有多种说法,未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如果要看,请到 疑点与争论版块看看,我写了一篇都昌族谱正己与乔公的连接相对真实,可以参考一下.


但这篇文章的世系连接在历史印证中,也不是很正确,请看伍莹兄在本版块写作的《我对伍氏前几世分派的看法》提出的质疑。
最有争议的是:“前人爱攀亲,攀那些名人之亲。伍正己、伍乔、伍梦授这三位实际是毫无关联的三派,在不少族谱中却要强行安排为父子、爷孙。岭南伍氏总谱中,把梦授安排做乔子。然而梦授年齿却要长于乔。梦授(有谱说是庐陵人)于唐末随王氏自河南固始入闽;后事闽王审知。闽国(909年-945年)亡于南唐(937年-975年)。闽亡国时,梦授之孙伍醇父子护闽王逃至江西安成。伍乔自武陵迁豫章;又因父宦迁庐江;943年考取南唐进士第一,相当于状元;出仕南唐;宋灭南唐,乔不愿为宋官,隐居九华山。而伍醇长子伍端厚则受宋封节孝处士。也就是说:乔与梦授互为敌国官员;乔考取状元时,梦授曾孙也已成年(估计梦授已故)。因此梦授与乔绝无父子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5 9:46:59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5 14:18:40 [只看该作者]

宋开宝九年(968)南唐亡。伍乔不愿为仕,隐于九华山。晚年回归故里,病卒。享年70余。《嘉庆一统志》载:“伍乔墓在庐江南马场冈”(今庐江县城南门外)。清光绪《庐江县志·冢墓》卷十六:“伍乔墓在庐江县马场冈,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在柴埠渡南岗(今庐江县泥河镇境内),有碑。”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莹
  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83 积分:340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8/27 12:47: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 14:18:03 [只看该作者]

明月秋风记得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264f50100ctpr.html

菊花刀在此博文中写道:伍乔生于927年,与赵匡胤同龄。

我想请问:依据何在?



资料源自网络,观点可供参考。

宗亲齐心协力,共把源流查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 15:30:35 [只看该作者]

此文如下:

伍乔的背影【转自菊花刀BLOG——明月秋风记得谁】

    伍乔,
    庐江人,
    我的乡贤前辈,
    一千年前南唐的状元。

 

    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幻,这岂止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长度,沉淀的历史和变迁的地理,就足够令我们望而却步。

 

    我也曾试图走进这个千年历史人物,但不能,距离太遥远了,遥远得近乎模糊、陌生。站在今天的门槛上,我们只能在与他相关的文字里,远远地,寻找着他的踪迹,揣摩着他的背影,想像着他的模样。

 

(一)

 

    公元875年,著名的“菊花派”诗人——黄巢,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揭竿而起,多灾多难的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军阀混战时代。此后,中国历史上的一批帝王将相们就像“走马灯式”地轮番登场亮相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更替,在这五朝之外,还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常识或概念,或许还是某些人心目中向往的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现实中那遥远的过去,恐怕远远来得没有这般从容、洒脱和浪漫,千里江山,一派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血雨飘摇,尸横遍野,人烟寥落,这何止是凄惨和悲壮。

 

    庐江,地处江淮之间,这个五代十国中的“弹丸”之地,按说也是在劫难逃。庐江隶属吴国,吴王杨行密,本是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在江淮大地这场无确定目标的军事对抗中,他运用个人的智慧、谋略和胆识,战胜诸多对手,一统天下,独步江淮。好在这个合肥人,自小吃过苦,了解民生民愿,同情百姓的疾苦,在他治下的江淮百姓,就这样躲过了一劫,迎来了一段难得的休生养息好时光。

 

    伍家村,地处庐江东南,黄陂湖、白湖、沙湖山之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远离尘嚣、烟云和马蹄声。偶尔,有几只路过的乌鸦也很知趣,落脚在村边的几株老银杏树上,好像与村中人也无关,事实上也的确与他们无关。整个村里的人都姓伍,是一个家族的,除了姓伍人家的事以外,他们平常也不大关心过问外面的世界。

 

    公元927年,距庐江伍家村千里之外的河南洛阳,一个军人家庭出生了一个婴儿,相传此婴儿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这个婴儿便是后来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对于这件事,伍家村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这一年,伍家村的人似乎也感到有点不同往常,村中伍老员外家添了一个孙子,大家都在传说这孩子出生时,他母亲梦中似乎看见天上有颗“星”落在怀中,于是,大家都在传说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年逾古稀的伍老员外也很得意,便给这个孙子取名叫“伍乔”。“伍乔”也,就是“伍乔星”的意思。

 

    伍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传说是东晋时从武陵迁居而来的,如果追根溯源,他们应该是春秋战国伍子胥的后人。至于是什么时候在庐江扎下根来的,没有人能说得清。

 

    公元927至937年,战争的风云仿佛有意疏远了这个青山绿水的小山村,耕读渔樵,浆洗织染,伍家村中男女老幼,各得其所。太平静了,平静得令人都有点寂寞。西窗外,黄陂湖上的荷花老了几回;草堂内,谁家童子的垂髫又见新丝。案几、油灯、书卷、、、像他那个时代所有的学子一样,年幼的伍乔也是从《千字文》、《孝经》、《蒙求》、《老子》开始读起的。花开花落,雁去雁回,不知不觉中,伍乔在这个小山村中,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应该说,这一切都是一种臆想和推测。因为,伍乔留给我们的文字历史太少了,我们只能参照与他相关的历史背景,揣摩他的生活踪迹,甚至我们还可以大胆地想像,像吴王杨行密帐下的首席谋士、庐江人袁袭与伍乔家族可能也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状元都出自官宦之家或书香门第,而袁袭恰恰是当时庐江,乃至庐州的首席大儒和文人领袖。

 

    公元937年,吴国最后一个吴王杨溥让位予徐知诰,吴国亡,南唐政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南唐第一个皇帝李昪(即徐知诰)即位后,继续大施仁政,为百姓谋福利,为了政权的长期稳定,也为了百姓的长治久安,他还制定了一个根本的国策长期奉行,这就是“保境安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元940年,李昪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今海会镇和星子县白鹿乡的交界处),“建学置田”,正式兴办了“庐山国学”(今名为白鹿洞书院),并任命南唐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

 

    庐山国学,是伍乔人生中的重要一站,他将从这里开始他人生命运的“起跑”。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 15:31:00 [只看该作者]

(二)

 

   保大三年(945年),中主李璟登基的第三个年头,南唐大地到处呈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十八岁的伍乔,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踌躇满志,从庐江前往“庐山国学”,出庐州,经舒州(今安庆地区),过长江,来到江州(今九江地区)地界,并从这儿第一次登上中国文化名山——庐山。

 

   其时的庐山,来自四面八方的生徒(学员)络绎不绝,伍乔是“庐山国学”的第五届学员。当时的庐山可谓“名师荟萃”,教授中就有朱弼、陈贶、刘元亨、毛炳、史虚白等一大批博士鸿儒。这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了“庐山国学”作为南唐王朝另一个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存在价值。

 

   “庐山国学”走的是孔夫子倡导的“因材施教”的路子,对学员采用“个别传授”和“升堂讲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开设道课程就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礼乐周易、历史地理、诗赋写作等十几门,这让伍乔和他的同学们如鱼得水,眼界大开。

 

   在这里,要着重介绍的是史虚白教授,这是一个影响了伍乔终身命运的人物。史虚白(894至961年),字畏名,山东人,年轻时曾与韩熙载隐居河南嵩山读书,在五代十国中原大乱中,共同南渡吴国,投奔李昪。史虚白可谓才高八斗,堪称一代大儒,然而此人性格掘犟,狂傲不羁,投奔南唐后,受到当时以宋齐丘为代表的南唐本土实力派的排挤和打压,始终得不到李昪的重用。于是,他负气之下谢却官场,上书辞去州从事(九品官员)的任命,从此与山水为邻,浪迹天涯,潇潇洒洒,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神仙日子。昇元后期,走遍南唐境内的所有名山大川之后,史虚白来到九江落星湾安家落户,并在庐山形成了一个以史虚白为核心的南唐诗人群体,这从南唐诗人李中、孟贯等与史虚白的诗歌唱和中可见一斑。

 

   保大五年(947年),在“庐山国学”这个偶然的历史舞台上,53岁的史虚白与20岁的伍乔邂逅了,从此,这两个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的南唐鸿儒,一见如故,相互欣赏,并成为终身好友。在伍乔现存的二十一首诗中,有两首诗是送给史虚白的,这充分佐证了他们之间超乎寻常的友谊。特别是在《寄落星史虚白处士》这首诗中,伍乔尽情回忆往日与史虚白在庐山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最后还发出“别后相思时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无限惆怅和感叹。

 

   庐山国学位于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这里四山回合,层峦叠嶂,危岩耸立,高天流云,气象万千。从山麓小路进入书院,尚有数里路程,可见当年伍乔求学的艰辛。庭院深深,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院前有一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确是一处读书的好地方。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伍乔和他的同学们,闲暇之日,二三好友同行,出得书院,爬上山顶,远瞰鄱阳湖烟波西去,近观书院内紫气东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是何等的快慰和抒情。这个阶段,也是伍乔人生中最幸福、最值得回味的时光。他走遍庐山周边的山山水水,遍访高僧、道者和隐士,并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

 

   “竹翠苔花绕槛浓,此亭幽致讵曾逢”(《题西林寺水阁》),“石径扫稀山藓合,竹轩开晚野云深”(《龙潭张道者》,“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经风下钓迟”(《寄史处士》),“ 远岫当轩列翠光,高僧一衲万缘忘”(《游西禅》),《游西山龙泉禅寺》“晓钟声彻洞溪远,夏木影笼轩槛寒”(《  游西山龙泉禅寺》)。

 

   从目前伍乔仅存的几首游记诗来看,不论是写景、述事,还是抒情、言志,我们都能感受到状元伍乔那大气磅礴的见识、才学和豪情。生活是清贫的,学习是艰辛的,但伍乔的激情始终是昂扬的。

 

   光阴荏苒,岁月穿梭,八年的学习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伍乔和他的同学们,随时等待着国家的召唤和选择。可惜,谁也不知道在接后的两年里,南唐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预料的天灾和人祸,让伍乔和他的同学们滞留在庐山,备受煎熬。并且,时局也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静悄悄地改变着他们以后的命运。真实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玄机和变数的过往。

 

   保大十一年(953年),春三月,南唐金陵发生一起大火,“金陵火逾月,焚官寺民庐数千间”(陆游《南唐书》);保大十二年(954年),南唐发生自然灾害,“自十一年六月,至于今年三月,大饥疫,命州县鬻粥食饿者”(陆游《南唐书》)。南唐政府不得不连续两年停止了科举考试。

 

   历史的长河在这里起了一个小小的“旋涡”。天灾、人祸,以及弥漫的战争风云和现实的供给窘困,伍乔和他昔日的同窗好友们,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保大十一年(953年)冬天,与伍乔最要好的何同学,首先离开庐山,准备到外地去找一份临时工,伍乔强作欢颜调侃道:“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毗陵城下饶嘉景,回日新诗应满堂”(《暮冬送何秀才毗陵》)。

 

   保大十二年(954年)春天,最勤奋的江同学放弃了全国公务员考试,在朋友的引荐下,当秘书去了,伍乔无奈感慨:“别馆友朋留醉久,去程烟月入吟新。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

 

   夏天,祝同学因对个人前途极端绝望,决意与政治说“拜拜”,准备回家终老乡野,伍乔难过地劝解他:“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庐山书堂送祝秀才还乡》)。

 

   初冬,伍乔的同门师兄杨徽之,像他的老师史虚白一样偷渡走了,只是与史教授来的方向相反,过江后,他径直进入了大宋都城——东京汴梁。重新包装后,他于显德二年(955)考取大宋的进士,先后担任县令、知州,并于太平兴国初年(976年)进京,出任侍御史、秘书监、翰林侍读学士等职,一步步进入宋王朝高级领导干部行列。

 

   昔日同窗好友,而今劳燕分飞。此时,伍乔忍受着心灵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彷徨中耐心地等待。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9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1 积分:30542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 15:31:18 [只看该作者]

(三)

 

    本准备把这篇文章写成散文随笔,写着写着,就不成样子了,寡淡无味的流水帐,既对不起读者,也对不起自己的劳动,很痛苦,这也是我在完成《背影二》之后,迟迟不敢动笔的原因。

 

    历史关于伍乔的记载,真的很吝啬,他毕竟只是南唐朝廷的一个司厅级干部,还没有进入那个体系的核心机构。好在这段历史并非空白,伍乔也并非是孤立的。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影响了伍乔终身命运的人物——史虚白,就留下一本典籍《钓矶立谈》,所谈虽是野史轶事,我们从中似乎也能看见伍乔一鳞半爪的痕迹。

 

    保大十二年(954年)冬天,那是一个寒冷得有些邪乎的冬天,伍乔踏上了去金陵南京的赶考之路。朝廷在停考两年之后重新开考,这给伍乔带来的应该是喜悦和希望,可一路上风疾雪重,人困马乏,再加上战争的阴霾随处可见,他对自己未来的前程充满着担忧,甚至有些揪心。在《冬日道中》这首诗中,他用近乎悲壮的调子记下了这段难忘的心路历程。

 

    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
    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走在人迹罕见的路上,伍乔下意识地摸了摸揣在怀里的那封信,这是恩师史虚白给他写的一封推荐信,收信人是当朝大文人韩熙载,伍乔知道他是恩师多年的故交。在庐山的几年里,伍乔没少受到恩师的教诲,也知道恩师为什么隐而不仕的缘由。恩师在临行前一再叮嘱他:进京后要去拜访一下韩大人,要代老夫向他问好。伍乔自然知道老师的一片苦心和希望,想到这里,他心里徒然生起一股浓浓的暖意。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南唐政府的用人政策。南唐政权是一个偏安于江南的地方政权,先主李昪是从杨吴小朝廷手中夺权的,在这场政变中,他得到以宋齐丘为代表的江南士族派的支持,这也是先主李昪治国的班底。先主广纳贤才,当时江北士人纷纷投其麾下,并逐步形成了以韩熙载为代表的北方外来派,随着两派政治理念分歧的扩大,个人利益纷争的加剧,到中主李璟时期,朝廷内基本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江南党”和“江北党”。


    在这场党争之初,“江南党”一直占据着上风,谁知道应验着一句古话“风水轮流转,明年到别家。”保大十三年(955年),这个风水转到了“江北党”的门下了,这一年,“江北党”党魁、中书舍人韩熙载被钦定为知贡举(主要考官),要主持全国公务员考试,这对“江北党”来说,真是一个鼓舞士气的好消息。

 

    这些个消息,在金陵城里很快就传开,有人洋洋得意,有人捶胸顿足,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江淮才子伍乔来说,这叫什么呀?出门见喜,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了。处在微微兴奋中的伍乔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将在这里遭遇他人生中最强劲的对手—全椒人张洎。说起这个张洎,也是大有来头,出身江北官宦人家,少有文名。伍乔自称“淮人无出其右”的时候,张洎只不过是一个穿着开裆裤裆的孩子,否则伍乔这话就难说了。中主李璟曾经立过一个太子叫弘冀,张洎就是出自他的门下,后经弘冀推荐,他又投奔到韩熙载门下。

 

    保大十三年(955年)春三月,在金陵城里,28岁的伍乔和21岁的张洎,展开了人生的第一次PK。第一场交手张洎领先,第二场交手伍乔领先,第三场交手伍乔领先,2比1,第一次PK的结果是伍乔胜张洎。有关史料上关于他们这场PK的记载很有意思,转录如下:“中选者,主司必延之升堂,置酒。时有宋贞观者。首就坐。张洎绩至。主司览其文,揖贞观南坐,引洎坐于西,酒至数行,乔始上卷,主司叹其杰作,乃徙贞观处席北,洎处席南,以乔居宾席,又覆考榜出,乔果为首,洎贞观次之,时称主司精于衡鉴。元宗亦大爱乔程文,命勒石以为永式,…”(《南唐书》)。

 

    透过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一、伍乔确实很有才,他中的这个状元含金量很高,说明他年轻时所说的“淮人无出其右”,并非狂言,在“庐山国学”寒窗苦读十年,那也是下了真功夫的。二、中国科举制度虽有不少弊端,但从总体来看还是相对公平的,作为知贡举(主要考官)韩熙载的嫡系弟子,后有太子撑腰的张洎,虽在第一场PK中略占上风,最终还是败在了伍乔的实力之下。三、这是南唐“江北党”的一次全面胜利。自此,初出茅庐的伍乔,不自觉地踏入了南唐的“党派”纷争中,并为他最后悲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莹
  10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83 积分:340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8/27 12:47: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1 19:37:35 [只看该作者]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龙江村伍氏族谱记载的世系:

 

道,梁敬帝時(554558年在位)徙居建康。生子:定可。

恭保,道之弟,生子:援之。

定可,隨開皇二年(582)薦黃門侍郎,後徙撫州赤闌門。生子:普慶。

援之,在杭州楚公。

普慶,生子:奇受。

奇受,生子:興。

興,生子:榮宗。

榮宗,任池州府銅陵縣令,生子:國泰。

國泰,任衢州巡檢,生子:靜山。

靜山,生子:袞。

一世:袞,字高,居撫州赤闌門,唐僖宗建中四年癸亥(783)官授吉州廬陵縣丞,任滿還鄉,經吉水恩江鎮雲蓋鄉地名龍江,因見山水秀麗,遂家焉,开派龙江村伍氏;娶余氏,一子:季盛。

二世:季盛,字以清,娶鄧氏,三子:志寧。

三世:志寧,諱靜,娶?氏,一子,端信。

四世:端信:歿大唐光啟三年丁未(887)。

五世:同祖,字嗣宗,娶江氏,四子:伯啓、伯洪、伯夫、伯刚。葬父日江氏未有子(也就是说,同祖的儿子都生于887年以后)。

六世:伯啓,名诰,娶黄氏,一子:瑞应;

伯洪,无考;

伯夫,名善,娶刘氏,一子:蘭石;

伯刚,无考。

七世:瑞應,名香薦?,居廬山,娶陳氏,一子:喬;

蘭石,名亨,娶余氏,一子:元用。

八世:喬。

元用,名官組?,娶李氏,一子:麟祥。

 



资料源自网络,观点可供参考。

宗亲齐心协力,共把源流查找。

 回到顶部
总数 14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