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族譜数据库族谱相关知识 → 对祠堂命名的—点粗浅认识


  共有1289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对祠堂命名的—点粗浅认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50 积分:30526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对祠堂命名的—点粗浅认识  发帖心情 Post By:2020/7/12 6:20:12 [只看该作者]

对祠堂命名的点粗浅认识 
伍光亮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在科举时代曾人文昌盛,誉满中华。 “三千进士冠华夏 ” 、 “五里三状元 ” 、 “—门三进士 ” 、 "隔河两宰相 ” 、 “九子十知州 ” 等等这些称谓曾令庐陵士子为之骄傲和自豪。吉安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华汉族文化,而庐陵文化为中华文明传承不可缺少的民族文化之—,而祠堂又是又是传播和支撑庐陵文化的媒介之 —,反之庐陵文化又是哺育祠堂文化的滋养源泉。
祠堂又称宗祠、家庙,是供设先祖灵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族务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更是表明宗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庐陵祠堂—般分为总祠、分祠、房祠、支祠。建筑形制可分为—进、 二进、三进等结构形式,这根据其家族的显赫及经济实力来营造。祠堂是礼制建筑,建筑形制和命名更需符合礼制的要求。
    江西吉安是宗祠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人生于斯长于斯。因平时喜欢收藏和阅读族谱,爱好宗族文化,自然对祠堂这—宗族文化载体有所关注。在江西吉安祠堂可分为总祠、分祠、房祠、支祠,但都统称为祠堂。在这些统称为 " 祠堂 ” 的建筑中,只有—座是整个宗族的总祠堂,其余不是分祠就是房祠,或是更小的支祠,因此族人往往  用“大宗祠”来界定整个宗族的总祠,以区别其他祠堂,  用“少宗祠”来概括所有的分祠、房祠和支祠。在这种为  “大宗祠"的总祠中,—定是只供奉这个宗祠的本地开基  祖(始迁祖)的神位,或最多其第二、三代祖先的牌位,  有的还会加上—些其他历代祖先的灵位。值得注意的是,  在吉安地区宗祠的匾额名称当中绝 不会是 " X氏总祠”, 而一般铭之为 " X氏宗祠”、 " X氏大宗祠”、 " X氏大祠" ' “总祠”称谓—般只出现于行文和交流时的口语当中。如  吉安永丰县层山村郭氏,他们的宗祠就称之为"郭氏大祠",该族为一决决大族,全村近七千人皆为郭姓,外迁族人不计其数。该村为唐代汾阳忠武王郭子仪第十—代孙郭伯宣于公元987年开基, 至今1030 余年。而该祠建于1443年 , 历史久远、规模宏大( 面积1320平方米)、名人辈出,古有外交家郭汝霖出使琉球,诗书画三绝郭仪 霄等, 科举士宦有30余人; 今有原中央军委纪委书记郭林祥将军,政界、商界、学界精英更是不胜枚举。该村除建 有大宗祠“郭氏大祠“外,另有祠堂近十座,但都为分祠、房祠、支祠等少宗祠,而外迁各地族人所建祠堂就更 多了,但相对“郭氏大祠“外,也只能是少宗祠,比如迁 往赣州宁都县黄石镇的郭氏族人所建郭氏宗祠即是一例。
    另还有吉州区兴桥丁塘刘氏 , 有祠堂11幢, 其中总祠—本堂;房祠三幢:怀远堂、敬爱堂、孝思堂;支祠七幢:元任公祠、任庄公祠等。从该村外迁各地的刘氏族人也不  少,大多也建有祠堂,但除总祠—本堂为该族大宗祠外, 其余皆为少宗祠。再说我们伍氏安福始迁祖醇公,在安福县城曾建有宗祠—座以祭祀之,该祠可视为醇公总祠。而今醇公裔孙外迁无数,各地族人亦建有不少祠堂以祀其始迁祖,比如我去年参加重建竣工入伙典礼的宜春河浦伍氏宗祠,该祠就应是祭祀该地始迁祖舜夔公祠,但历代先祖灵牌亦可放入神龛以享祀。对该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相对于安福伍氏宗祠也只是少宗祠之一,而对于舜夔公裔孙(含外迁)来说,河浦伍氏宗祠又是该伍氏宗支之大宗 祠,可认为是舜夔公总祠。而现正在建设中的吉州区长塘镇伍家村伍氏宗祠也类似千这种族属关系,也是伍氏醇公派之少宗祠之—,而对于从该村外迁并建有祠堂的族裔来说,也可视为该宗支总祠。再有本人出生地吉水县盖溪村(位千有“五里三状元”之称的古吉水文昌乡)有祠堂两座: “崇文堂”和“光先堂"' "崇文堂”主要祭祀的是我村始迁祖子忠公,神龛内附列历代先祖灵牌,而“光先堂”祭祀的是我村三世祖龙光、龙先两位先祖(梅县松口伍氏宗公裔下十三世孙)。在我们的族谱当中,明确记载“崇文堂”为房祠,因为远在广东梅县松口南下村有我们伍氏宗公总祠(伍氏宗祠),而在广东省蕉岭三圳镇招福村也曾有我们的分祠,而“光先堂”则只是我们村的一座支祠而已。所以2009年重建崇文堂时 , 祠堂名 称为"盖溪伍氏祠”,这种命名方式在吉安各姓氏祠堂中是普遍现  象,湮礼制而为之。我们村庄不大,历史不长,建村仅有320余年 , 人口也不多, 但古亦有读书人 , 今有京官, 现在士、农、工、商、学亦有成功人士。虽如此,但外迁族人还是不多,假如若干年后外迁族人发展到—定规模时,需建祠祀祖、敬宗收族,而我”盖溪伍氏祠“自然就成为该支外迁族人的大宗祠,而无需改称"伍氏总祠”而铭之千门楷。
    以上泛泛而谈的是祠堂之间的关系,需要强调的是大宗祠也好,少宗祠也罢,这些都不以族众人丁的多少,宗祠规模的大小,哪怕对家族、国家的贡献大小来界定,— 定是以族属的次序来确定的。对千总祠的命名在吉安地区以 " X氏大宗祠”、 " X氏大祠"较为多见, 而以 " X氏宗祠"铭于门楷就更不会错了。不管大宗祠还是少宗祠都可以" X氏宗祠” 来命名的 , 但懂“礼 ” 之人还应严格 区分开来, 房祠和支祠最好不以 " X氏宗祠"谓之。
    本人才疏学浅,只是将自己所见所想形成文字表明有限的认识不和态度,善意求教族人,亦呈方家,祈望博学正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7-12 7:05:43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