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城开拓者——伍鸣《椒鸣》
伍伟潮
亳州古汤都( 1),周属陈(2 ),后楚吞(3),楚封伍举于椒《焦》邑(4)。
伍鸣又名椒鸣,因其父事楚国有功,被封于椒,谥曰椒,随父姓椒,名鸣。左丘明在《左传》里点名式提了一句椒鸣而过,“声子使椒鸣逆之。" 国语,卷十七楚语上,也是句;“吾信其室,乃使椒鸣召其父而复之。"其它史书则没有记载,就是这一句记载,使我陷入长思,为什么声子叫椒鸣去招其父?为什么其父逃亡,其子不从其父?为什么声子不派亲随去?为什么不是楚国派大臣去?那么,一字千金的《左传》里,伍鸣到底是不是个人物呢?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要了解伍鸣,首先要了解当时楚国的国运。因为,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国运是系在一起的。
要了解伍鸣,还是要在古藉里寻。
楚国,自“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不断扩張,征服吞并周边小国,“文王以北启出方城”,北上扩争,享有北至郑国、晋国、周都西至秦国烟亲为界的土地,成朝晋暮楚之均势,楚国向东扩張是大势所趋(5)。随着襄公二十六年伍举的食邑增大1倍,椒鸣实为一椒之主,父兄在外,椒鸣努力耕耘椒《焦》邑。椒鸣喜学恬适,心地善良,操行慎密,不事張扬,将父亲的封邑经营的井井有条,将椒邑(6)开拓成楚城,楚离宫、都城,《左传》,清华简《楚居》,《晏子春秋》《史记》楚世家第十,《新语》等,记载了楚国这一时期,亳州地域的情况。
亳州汤都,又名商都,有着深厚的商业底韫(7),商人传承着经商的基因,一旦有着天时地利的环境,商人的智慧就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使亳州在短短时间内活色生香,吸引九州商贾,亳州成了淮北地区的商业中心,成了楚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亳州的发展只不过是迎合了这一时代趋势,巧合亳州的地源优势,这一地区的和平盛世,于是乎楚灵王在亳州大兴土木,建宁宫,兴章华,猎于颖尾,不亦乐乎,亳州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成为天上人间的乐园,亳州成了楚国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透过《左传》(8),清华简《楚居》(9)《晏子春秋》(10)《史记》楚世家第十(11)《新语》(12)国语 (13)字里行间,找到了亳州兴旺锐变都城(王城:从灵王,初王,至平王十年,吴“灭锺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14))的答案。
春秋,本来就是典型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只不过披着礼义的外衣里虚伪地蚕食着,正在脱变成露骨的战国时代。
最难能可贵的是,昭公九年,伍举授许男田,伍氏家族澎湃发展,伍氏的田邑增多,伍氏的人才辈出(15),伍奢封连尹(16),伍尚封棠君( 15),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的伍员(17),义勇刚烈,伍之鸡《溪子新》(18),伍氏气宇非凡,英名早播。伍氏在这个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代,经考验而枝茂繁发。
传说;伍鸣多福多子大寿,与令尹子西友(19)。伍鸣之后在楚昭王,肃王,威王,宣王时期始终成楚国显族(20),随楚亡而未,陈胜,吳广起义,起义将领伍徐(逢)带领伍家军取毫居许( 21),至汉王行屠城父( 22),伍氏凄美告别亳州。
(1)《说文大字典》解为:“商汤所都,京兆社陵亭也”
(2)《世本》宋忠注:“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
(3)《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637: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
《阜阳·亳州出土文物文字篇》(非正式出版物,2004年5月,阜阳)中,著录在第217号的一件春秋晚期楚戈铭文为: 龚王之卯之造戈。
(4)伍举食邑于椒(见《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颍州府志》“楚大夫伍举食邑于椒,又名椒举,即今之焦坡也”
(5)《左传》僖公二十三年637: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 襄公元年572:夏,五月,晋师自郑,以都之师侵楚焦夷。
(6)椒邑属西阳《又名涡阳》地处亳州市中心地带。涡阳故地分属铚和城父两县。冯永轩先生指出楚十都,西阳是其中之一
(7)《史记:货殖列传》:“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 二千多年后,改革开放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
(8)《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作楚宫,穆权曰,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欲楚也夫,故作其宫,若不复适楚,必死是宫也,六月,辛已,公薨于楚宫,昭公四年。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咸尹宜咎城锺离,藻启疆城巢,然丹城州来,东国水,不可以城,彭生罢赖之师。
《左传》昭公七年: 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
《左传》昭公九年533: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器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9)清华简《楚居》:“至灵王自为郅徙居乾溪之上,以为处於章【华之台】。景平王即位,犹居乾溪之上。
(10)《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
(11)《史记》楚世家第十”;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干乘,
(12)陆贾《新语》:楚灵王“作乾溪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
(13)《国语·楚语上》:举国营之,数年乃成” 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14)《史记》楚世家第十,平王十年;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锺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郅。清华简《楚居》;至昭王自乾溪之上徙居美郢美郢徙居鄂郢,鄂郢徙袭为郢。阖庐入郢,焉复徙居乾溪之上,乾溪之上复徙袭美郢
(15)《左传》昭公二十年:522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書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日,君过多矣,何信于逸,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已以至,王日,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日,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曰,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无极日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日,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杀之。
(16)《左传》日名2、十一年大方极,坐选入也,恶是不头,产甲天,一客水术,设人千年,无尹考,庄上,仲不的明,不,半大品思不价,有过死土,大不及焉。
(17)《吕氏春秋》;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
《晏子春秋》;子胥忠其君,故天下皆愿得以为子。
(18)清华简《系年》;灵王即世,景平王即位。少师无极谗连尹奢而杀之,其子伍员与伍之鸡逃归吴。伍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源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源
(19)《左传》定公六年;己丑,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日,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都,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的记载;後,子昭王、臣司馬子期、令尹子西歸,相與計謀:“子胥不死,又不入荊,邦猶未得安,為之奈何?莫若求之而與之同邦乎?”昭王乃使使者報子胥于吳,曰:“昔者吾先人殺子之父,而非其罪也。寡人尚少,未有所識也。今子大夫朝寡人也特甚,然寡人亦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來舄子故埴墓丘塚为?我把雖小,與子同有之,民雖少,與子同使之。”子胥曰:"以此為名,名即章,以此为利,利即重矣。前為父報仇,後求其利,賢者不為也。父已死,子食其祿,非父之義也。”使者遂還,乃報荊昭王曰:“子胥不入荊邦,明矣。
(20)包山楚简第33,181,191,209等简
(21)《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
(22)《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用张良计,於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在举兵伐楚时,“子胥阴令宣言于楚曰:"楚用子期(公子结)为将,吾则侍而杀之;子常用兵,吾即去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8/11 14:38: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