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各地源流 → [转帖]浅谈《岭南伍氏合族总谱》之五大世系


  共有1359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浅谈《岭南伍氏合族总谱》之五大世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383 积分:28421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转帖]浅谈《岭南伍氏合族总谱》之五大世系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0 12:44:55 [只看该作者]

浅谈《岭南伍氏合族总谱》之五大世系

伍振兴

《岭南伍氏合族总谱》是一项浩大的文字工程。是迄今为止,伍氏家族最系统、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献。这部史诗般的历史巨献文笔之精彩、语言之精练、词澡之华丽堪称家谱之典范,伍氏之史记。它记载了自炎帝至民国,伍氏家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阔,人物之众多。令读者瞠目,展卷嘘唏,赞叹不已。

《岭南总谱》(以下简称)分《谱序》、《世系》、《名贤》、《户口》、《仕宦》、《科名》、《艺文》、《学校》、《祠宇》、《坟墓》等卷目,共十卷。初由前清举人伍铨萃任主编,另有八位宗亲同时操笔,自民国十五年开始编写。他们搜集历代与伍氏有关的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对两广伍氏族人的聚居地一一造访。记录了每一位先人,自其身而上溯其父、其祖、其太、其高。自其身而下述其子、其孙、其曾、其玄。从哪里迁来,出自哪一房。和谁是兄弟,和谁是父子,娶了什么人,做过什么事,生卒年月等等。伍氏在两广(包括海南)传承了二十几代,上百万人。要理顺这么多人的关系并非易事。当时没有车坐,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每一份资料都必须用双脚去获取,用毛笔去抄录。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伍铨萃任主编仅仅三年,便累到心力交瘁,不幸病逝。之后不久,由伍瑶光任主编,继续编写。耗时近五年之久,才终于在民国二十年大功告成。

《岭南总谱》所涉及的内容太广,无法一一评述。本文仅就其中的《世系》篇展开讨论。根据伍氏先祖的居住地,可以概括为五大世系:荆楚世系、武陵世系、汴梁世系、豫章世系和岭南世系。其中汴梁世系和豫章世系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是本文要讨论的焦点。也是当年两个主编铨萃和瑶光争论的焦点所在。他们绞尽脑汁,但谁也没有理顺这团乱麻,找出令对方信服的证据,就已作古。铨萃死后,瑶光并不因为与自己的意见相佐就抹杀了铨萃的观点。而是在铨萃的记录后面,再写上自己的意见,标曰:“瑶光谨识”。

伍氏起源可追索至炎帝神农之次子永公,永公受封于河陇之地(黄河以西,陕北,甘南一带)。八世克公始居安定,世代雍候。所以,伍氏所有宗祠以及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都要冠以“安定郡”的名号。古时只有氏没有姓,“安定郡”为伍氏之氏族。传至绍公,虞帝迁之江淮(长江以北淮河以西的广阔地域),封为椒国,都城椒邑(今安徽全椒县)。伍氏世为帝室之胄,且有封国。至东周被楚国吞并,降椒候琰公为庶民。琰公之孙椒参,仕楚穆王,屡立战功。初为大夫,后加为左尹(相当于国防部长)。封于伍地,遂以伍为姓,改为伍参,是为伍氏之始祖。

 

荆楚世系自参公至子胥公,凡四世。参公之长子鸣公。为椒邑大夫,留守椒邑,仍称椒鸣。次子举公随父入朝,称伍举。参公有过人的军事学识,能料敌于未战。楚穆王用参公之谋,在涎水一战而大胜当时的霸主晋国。再战而屈郑国之兵。三战而平蔡、陈。楚国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伍参之功莫大也。二世祖举公仕楚康王为大夫,又仕楚灵王为左尹。他平定楚国的内忧外患,为楚国称霸奠定了基础。三世祖奢公,楚灵王时为大夫,楚平王时加为上大夫,兼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师),封于连(今湖北监利县),为连公。后来子胥出奔,各国尊称子胥为公子,是因为其父位列三公之故也。奢公生三子,长子尚公,次子员公(字子胥),少子通公。尚公仕楚平王为大夫,封于棠,为棠宰。多有惠政,民称棠君。费无极为太子少傅,妒奢公之才。诱楚平王占太子妃为己有,劝杀太子。奢公因护太子而谏之,遂被罗罪入狱。楚平王听从费无极之谗言,欲害奢公而惧其二子。乃密谋诱杀尚、员二公,然后灭我伍族。子胥识破其计,语于尚公曰:“我兄弟二人在外,则父安,入朝则加速父之死也”。兄弟二个,一个欲救父,虽死不悔。一个留身报仇,断不肯去。虽是形迹不同,却都不失为孝。尚公仁孝奔父难,知死不避,勇也。子胥公令弟通公携妇幼避祸隐匿,而自已出奔他国借兵复仇,智也。

荆楚世系,四代而有六位大夫,二位左尹,一位相国。可见伍氏开族之勋德赫奕,昭兹诞昌!而子胥公之刚烈更为历世所称颂。他过昭关,入吴国,乞于市,扶公子光摄吴王,灭越国,虏越王勾践,荐孙武,建苏州之城,挥师中原,七战而下楚之都城,坠其宗庙,掘其墓,鞭其尸,终报父兄之仇。快哉!子胥公之刚烈也,鬼神皆惊。子胥公之在吴也,北威齐、晋,南掳越王,西破强楚。位居相国,而夫差不用子胥之谋,舍越之患,而北与齐争雄。终不出子胥之所料,被勾践所灭,愈显子胥公之远见卓识。至于子胥掘墓鞭尸之说,诚有人所不敢为,而后世所不忍言者。《左传》、《汉书》等诸多史书均无此记载,其后的《史记》对此事的描述,也必采自传说,难辩真假。但不管真假,子胥公为报父兄之仇,鞭尸毫不为过也。不但无损其威名,而更显他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霸气!所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帝皇封神,都要封子胥公为钱塘江王,才镇得住江淮之涛患。概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所谓弃小义而雪大耻,名垂于后世堪称烈丈夫者,惟我子胥公一人足以当之。

奢公蒙难之时,尚公之子钟公、子胥公之长子度公、次子辛公随其叔通公避难于武陵,改姓王。子胥公破楚之后,想必已寻得其下落。只是不久吴王阖闾之弟自立为王。吴师撤回甚急,子胥未来得及将其子侄带回吴国。后来夫差不听忠告,子胥料定吴国将亡。乃托其少子封公于齐大夫鲍牧,嘱其子改姓王。而后封公也隐居武陵,可知子胥早有安排。至封公之子常公恢复姓伍(也有族谱记载,常公为度公之子),常公仕齐为下大夫,领兵伐韩、伐赵有功拜为司马,其后也隐居武陵。是为武陵世系之由来。然武陵世系之谱谍失考久矣,据说有些王氏族谱,把奢公视为王氏之始祖。(王氏多杂姓,一为避战乱而改姓王,二为外邦迁入中国跟风姓王,三为皇帝赐姓王),且源自武陵。又有胡氏也认为伍、胡两姓源自同一先祖。由此推断,数公同隐武陵并非全都恢复姓伍。武陵世系凡一千二百年,主要有四大分支:湖北、湖南、四川、江浙。

 

《岭南总谱》受儒家思想的限制,编者对武陵世系的先祖并未一一记述。他们视农民起义军为匪蔻,故凡是与造反沾边的先祖一概不述。比如隋未唐初瓦寨岗农民起义军将领伍天锡,为参公第三十三世。《岭南总谱》对此公的事遮掩其辞。而对汉武帝时的伍被,则极力为被公开脱罪名。淮南王造反,其最得力的助手、最依赖的智囊、最倚重的将领伍被将军,却不参与运作,这似乎不太付合情理。对三国时琼公、孚公,晋朝书法家朝公等的记载,也侧重于“忠”字。通篇没一个“不忠”、“不孝”或者作奸犯科者,估计都被省略掉了。

《岭南总谱》又受当时交通、信息不便等限制。采访、搜集资料都仅限于两广。没有北上采访,与中原谱系脱节。这是编写《岭南总谱》最致命的错误。其最大的错误就是将汴梁世系与豫章世系的先后秩序颠倒了!证据之一,《岭南总谱》所载乔公为参公第四十世,而据湖北、湖南、福建的族谱,均记载乔公为参公第四十七世。证据之二,《岭南总谱》记载乔公为南唐时人,而同时又记载乔公之后,第四十五、第四十六、第四十七世,瓒公、简公、珮公为唐朝人。唐朝在前,而南唐在后。乔公又确实是南唐人,其裔孙怎可能在太祖之前的唐朝中进士?证据之三,汴梁世系始祖任公,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而豫章世系之始祖乔公,生于唐僖宗文德三年戌申九月初九午时(公元888年)。有此三条证据,足以证明汴梁世系在前,而豫章世系在后。

其实铨萃、瑶光等编者当时也发现了其中的矛盾,但始终没有理顺头绪。我们从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两人或者两派争议的痕迹。如“铨萃案,诰公登治平(公元1064年)进士,弟瓒公登长庆(公元821年)进士”。后面又有一行评论:“堂兄弟不应相差二百余年,瑶光识”。“乔公为南唐进士,则诰公、瓒公、简公、珮公为唐朝进士均属可疑,瑶光识”。“ 珮公登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8年)丙辰进士,其子歆公登北宋真宗咸平元年进士(公元998年),父子登科相差一百年,不足信,瑶光识。”等等一系列矛盾的结论。连乔公是否南唐人,是否真的中过状元都产生怀疑。最后竟然得出“谓乔公状元者,尤谬”这样错误的结论。这等于怀疑七、八位杰出的祖宗文凭造假,无疑是对祖宗极大的不敬。

 

其实,如果把所有先祖所处的皇历全部换成公元纪年,《岭南总谱》中的所有“可疑”,便全部迎刃而解。汴梁世系和豫章世系对照鄂、湘、闽、赣的族谱,并按公历先后排列如下(由于篇幅所限,仅述本支,旁支不述):任公(42)——翚公(43)——瓒公(44)——简公(45)——珮公(46)——乔公(47)——梦授、神授公(48)——太官、太节公(49)——正已公(50)——歆公(51)——?公(52)——?公(53)——仕、商、旅、珉、贾(54)。

从这个宗支图可以看到,先有汴梁世系而后才有豫章世系。珮公为乔公之父,简公为其祖父,瓒公为其曾祖父,均属汴梁世系。他们在乔公之前的唐朝中进士,完全合情合理。而乔公之后,人才辈出,考中进士者众多,又由豫章(江西南昌府吉安县)进入北宋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为官。在金兵占领汴梁,北宋灭亡南宋开始之际,诸公由汴梁迁入广东,但已属豫章世系。《岭南总谱》误将其归为汴梁世系。因而多处出现子孙中进士的年代,反而在太祖之前。不得不冠以“可疑”的字样。可能南迁广东之时,随宋廷避金兵甚急,匆忙间没有人带上谱碟。在广东定居七、八代后,到了明朝中后期,才编写《绿围伍氏族谱》。此时已与中原世系脱节,所编写的族谱,不但颠倒了世系,也漏了两代。错误在这个时候已经铸成。

正是三百多年前的错误,要了主编伍铨萃的命。铨萃是一个冶学十分严谨的人。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肯写入族谱的人。正所谓一字入族谱,九牛拉不出。他是不能容忍这些“可疑”的字眼出现在族谱的。然而,他没有勇气推翻老族谱。他不能把孙子的辈份上调到高祖前面去,而把高祖的辈份拉下到曾孙的位置上来,那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公历对照,他纵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到底显庆元年在先,还是长庆元年在先。如果按老族谱呢,多位先祖取得的文凭和官职的时间,全不在他们生活的朝代。这等于公开祖宗造假,他可做不来。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呕血,生生气死。瑶光比他聪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疑问留给后人解决,这是对的。

参公第42世祖任公,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后举孝廉,自武陵迁汴梁居住。官福州长吏,是为汴梁世系之开基祖。43世祖翚公,官河南归州府学正。44世祖瓒公,登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王贵榜进士,官为永州长吏(湖南永州伍氏奉瓒公为一世祖)。45世祖简公,生于唐敬宗二年(公元82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51年)登吴成榜进士。46世祖珮公,登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8年)丙辰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加为太师,此为汴梁世系之概略。

47世祖乔公,生于唐僖宗文德三年戌申九月初九午时(公元888年)。乔公之祖父简公任庐江县令,乔公随祖父至庐江,入庐山国学。其诗才敏捷,当时淮人无人能出其右。遂入金陵(南唐都城南京)应试,进士及弟。再殿试得第一,即为状元。据《庐江县县志》记载,乔公为该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无疑。

 

乔公由汴梁迁豫章(今江西吉安县),是为豫章世系之始祖。48世祖梦授公,为乔公之长子。生于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4年)正月二十七子时。为闽王审知官,左仆射。后为吏相,迁入福建。48世祖神授公,生而神灵,未弱冠而举孝廉。官授宣抚使,在京城汴梁任职。49世祖太官公,为梦授公之子。太官在五代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9年)五月初九生,官闽王偏将军。太官为福建宁化伍氏其中一支,以及福州伍氏之开基祖。49世祖太节公,为神授公之子(生卒?),太节公生子曰正已。50世正已公,生于五代后周相恭帝甲寅二月十七辰时(公元954年),官为宋太祖御史中丞。正已公生歆。

51世歆公,登北宋真宗咸平元年进士(公元998年),历仕高官。自歆公至仕公(公元1110年进士)、珉公(生于公元1098年)相距100年,故歆公决不是仕、商、旅、珉、贾之父。而应是其曾祖父。中间还有二代,才传至珉公。《岭南总谱》遗漏了这两代。

岭南世系多为乔公之后裔,在元灭北宋年间先后迁入福建和广东。主要有蒲田房、翰苑房、绿围房(又称柱国房)、秋官房等等。

53世祖元公、吕公为仕、商、旅、珉、贾之堂叔。而元、吕二公在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至1118年)在南雄珠玑巷避战乱。其后南迁,按其所在年代应为歆公之孙。元公生三子,长子希文、次子希行、少子希忠。54世祖希文公,字承翰,号墨园,生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7年)乡贡,越年连登甲弟,历官枢密院学士,兼秋官提刑待制。宋徽宗被金兵虏后,希文公南渡避战乱,至广州番禺下渡村居住,繁衍后代遍布两广,是为秋官房之开基祖。

歆公之曾孙,53世祖?公(待考),生五子,曰仕、曰商、曰旅、曰珉、曰贾。

54世祖仕公,登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10年)乙丑科二甲第八名进士。官左拾遗,宣和七年(公元1126年)入籍福建蒲田县,为蒲田房之开基祖。

54世祖旅公,生子曰正。正公号佳山,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仕宋翰林典章。由于北宋灭亡,都城南迁杭州,史称南宋。佳山公自旧京城汴梁迁广东省台山斗洞,与其叔珉公同里。佳山公卒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葬于斗洞。其墓园现已建成佳山公园。是为翰苑房之开基祖。

 

54世祖珉公,字欲圣,号国宾,珉公登北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4年)进士,是年二十七岁,授光禄大夫,平章使,后勅封上柱国。其夫人麦氏,诰封一品夫人。后因皇帝郊祭,珉公进“灾祥得失论”忤旨,谪为岭南十三将,镇守南恩州(今阳江市)。珉公智勇双全,是南宋主战派的将领之一。他为文,官望隆重,为武,能将三军。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2年)卒于官。宋高宗赵构皇帝赐葬于阳江象山。珉公之女婿李乔木,时任琼海宣抚使。办完公事后回复朝廷,经过阳江,恰遇珉公去世。遂由他主持葬礼。之后麦氏夫人携二子朝佐、朝恺入台山斗洞居住。因为祖屋周围遍植柳树成围,绿围房自此而得名。其后代子孙在广州购建绿围书院和绿围别野,其名也由此而来。珉公为绿围房之开基祖,基业雄厚。麦氏夫人在世时,单是斗洞一带的田租收入,每年就达三万七千余石。传至第五代天字辈,其子孙的田产已遍布粤西各地。珉公生二子,长子朝佐公,生子之德、之纯。之德公生庆祖、振祖。之纯公早年无子,以振祖为嗣。庆祖公生天成、天佑。振祖公生天宜,是为大房支派。珉公次子朝恺公生之才,之才公生三子:显祖、继祖、绍祖。显祖公生天泰、天礼、天用。继祖公生天锡,绍祖公生天与、天麟、天典、天益、天聪。天与公登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是为二房支派。故绿围五世,以天字辈分为十二房。而尚有一支荣贵房,虽在十二房之外,仍属绿围房。《总谱》载朝佐公之次子之纯公,早年无子以振祖为嗣,而于晚年宦游福建,又生一子曰荣贵,入籍福建宁化,为荣贵房。荣贵公六传至朝金公。朝金公由宁化迁梅县,其子孙繁衍分支至粤东各州县。是为柱国房十三支派的由来。

《岭南总谱》除了在唐、宋两朝的世次上有矛盾之外。其他记述都是不容置疑的。就像所有艺术都有缺憾一样,有缺憾的艺术更美。白碧微瘕,无损《岭南总谱》的光芒。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己之见,仅供读者茶余饭后漫谈之资。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