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根支研究 → 耒阳谱汉晋伍氏考证


  共有1044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耒阳谱汉晋伍氏考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383 积分:28433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耒阳谱汉晋伍氏考证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8/30 11:55:25 [只看该作者]

 

耒阳谱汉晋伍氏考证

 

伍莹


                            汉晋伍氏

耒阳宣统元年己酉五甲续修伍氏宗谱中《伍氏源流通考》一文,将汉朝区分为三个时段:西汉(从高祖至更始)、东汉(从世祖至桓帝)、后汉(从灵帝黄巾之乱至蜀蜀汉后主);并将汉朝诸位伍氏名人,依照这样区分的时代进行介绍。这种区分,笔者且不讨论对错;其实这样的记载,对于我伍氏先辈的所处时代介绍得更精确。笔者综合多方资料,整理汉晋伍氏情况如下:

 

一、秦至汉初

逢:又作五逢、伍徐。逢、徐,可能一为名,一为字。

耒阳《伍氏宗谱》记载:逢,铚(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一带)人,(前209年)举兵应(陈)涉,攻秦下郸、东郡。涉破,逢收军归汉,从高祖平定海内,以战功封凉公,世守西凉。子孙遂蕃安定。

史籍中对伍逢的记载不多,寥寥数语:提到伍逢帅兵驻扎在许,被章邯击败逃逸到陈;未见伍逢建立勋功伟业。按: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最贵者为第二十级彻侯和第十九级关内侯(以上相当于“诸侯”)。西汉承秦二十等爵,没有公爵,仅在彻侯(后避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之上增加王爵;汉初因功封列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并无伍氏。

我国西北陕甘宁一带,古称雍州,属于九州之一。《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到《尔雅》的《释地》:“河西曰雍州”,都有明确的史载。汉初,陕甘宁一带(宝鸡以西)仍然被称为雍州;汉武帝时,始有凉州一名。

一说,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在今甘肃省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

另据凉州籍清代著名史学家张澍的《凉州府志备考》载:“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从此得名。

结合史料而看,伍氏族谱中关于伍逢“凉公”、“凉国公”之爵位记载,可疑。

参考资料:

1、网络资料“铚县”条目下: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起义,首攻铚县,铚人董绁会同宋留、伍徐杀县尉。

2、《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又载:“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

3、《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藉传第一》记载;“铚人五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五逢亦走陈。”

4、《资治通鉴》第八卷;“铚人伍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两军皆散,走陈。”

 

二、西汉中后期

被:?—前122,楚人,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汉武帝时为淮南中郎;《淮南子》作者之一。

伍被的名字“被”音皮,今有方言读此音者,如耒阳话读“pì”。伍被是楚人,楚指西汉的封国“楚”;后来国除,改为彭城郡,在今天徐州市一带。

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事败,自杀。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谋反者,包括伍被在内,被满门杀尽。伍被原本不愿参与刘安谋反,刘安拘禁伍被的父母三个月,胁迫伍被为其出谋划策;最终,伍被违心地成为了刘安谋反的首要谋士。按汉朝律法,对于谋反者应施以族刑,则伍被之三族难逃夷灭的厄运。

《汉书·刑法志》之夷三族,乃依据张晏注之见解:“孝文元年,诏丞相、大尉、御史,今犯法者己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勿取。至于当三族之人,依刑法志,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其后,袅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之人,又先断其舌,故谓之具五刑。”

就此看来,伍被临诛,先受五刑,着实惨不忍睹。至于五刑内涵,笔者不忍详解。

伍被若受族刑,还有后裔留存吗?据说古代实施族刑时,对于未成年的幼童,可以免死。伍被的子侄是否逃脱了死刑?这个不得而知。不过,即使未处死,也免不了丧亲之痛和奴役之苦。

传说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包括其手下伍被在内的“八公”,也白日飞升成了神仙。可惜,传说美好,史实骨感,结局凄惨,徒留遗憾。

参考资料:

1. 《汉书》: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刘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

2. 《汉书》: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后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呼之曰:“将军上。”被曰:“王安得亡国之言乎?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系被父母,囚之三月。

3. 《汉书》:王复召被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臣将为大王画计耳。臣闻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文王壹动而功显万世,列为三王,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王曰:“方今汉庭治乎?乱乎?”被曰:“天下治。”王不说,曰:“公何言治也?”被对曰:“被窃观朝廷,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举错遵古之道,风俗纪纲未有所缺。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南越宾服,羌、僰贡献,东瓯入朝,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伤。虽未及古太平时,然犹为治。”王怒,被谢死罪。王又曰:“山东即有变,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为大将军何如人也?”被曰:“臣所善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言大将军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用。骑上下山如飞,材力绝人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常为士卒先;须士卒休,乃舍;穿井得水,乃敢饮;军罢,士卒已逾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钱,尽以赏赐。虽古名将不过也。”王曰:“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被曰:“独先刺大将军,乃可举事。”王复问被曰:“公以为吴举兵非邪?”被曰:“非也。夫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受几杖而不朝,王四郡之众,地方数千里,采山铜以为钱,煮海水以为盐,伐江陵之木以为船,国富民众,行珍宝,赂诸侯,与七国合从,举兵而西,破大梁,败狐父,奔走而还,为越所禽,死于丹徒,头足异处,身灭祀绝,为天下戮。夫以吴众不能成功者,何也?诚逆天违众而不见时也。”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且吴何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余人。今我令缓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颍川兵塞轘辕、伊阙之道,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河南太守独有雒阳耳,何足忧?然此北尚有临晋关、河东、上党与河内、赵国界者通谷数行。人言‘绝成皋之道,天下不通’。据三川之险,招天下之兵,公以为何如?”被曰:“臣见其祸,未见其福也。”

4. 《汉书》:后汉逮淮南王孙建,系治之。王恐阴事泄,谓被曰:“事至,吾欲遂发。天下劳苦有间矣,诸侯颇有失行,皆自疑,我举兵西乡,必有应者;无应,即还略衡山。势不得不发。”被曰:“略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耳,未见其福也。”王曰:“左吴、赵贤、朱骄如皆以为什八九成,公独以为无福,何?”被曰:“大王之群臣近幸素能使众者,皆前系诏狱,余无可用者。”

5. 《汉书》:王曰:“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百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天下响应,西至于戏而兵百二十万。今吾国虽小,胜兵可得二十万,公何以言有祸无福?”被曰:“臣不敢避子胥之诛,愿大王无为吴王之听。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杀术士,燔《诗》、《书》,灭圣迹,弃礼义,任刑法,转海濒之粟,致于西河。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满野,流血千里。于是百姓力屈,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仙药,多赍珍宝,童男女三千人,五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大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南越。行者不还,往者莫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室而七。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父不宁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惨,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怨上,欲为乱者,十室而八。客谓高皇帝曰:‘时可矣。’高帝曰:‘待之,圣人当起东南。’间不一岁,陈、吴大呼,刘、项并和,天下响应,所谓蹈瑕衅,因秦之亡时而动,百姓愿之,若枯旱之望雨,故起于行阵之中,以成帝王之功。今大王见高祖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之吴、楚乎!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口虽未言,声疾雷震;今虽未出,化驰如神。心有所怀,威动千里;下之应上,犹景响也。而大将军材能非直章邯、杨熊也。王以陈胜、吴广论之,被以为过矣。且大王之兵众不能什分吴、楚之一,天下安宁又万倍于秦时。愿王用臣之计。臣闻箕子过故国而悲,作《麦秀》之歌,痛纣之不用王子比干之言也。故孟子曰,纣贵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是纣先自绝久矣,非死之日天去之也。今臣亦窃悲大王弃千乘之君,将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身死于东宫也。”被因流涕而起。后王复召问被:“苟如公言,不可以缴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王曰:“奈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土地广美,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可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及幸臣。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之,党可以徼幸。”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不至若此,专发而已。”

6. 《汉书》:后事发觉,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美,欲勿诛。张汤进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遂诛被。

7.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安于危国,身为谋主,忠不终而诈雠,诛夷不亦宜乎!

8. 高后元年(西元前187年),鉴于夷三族刑之残酷而加以废除。其后发生新垣平之叛乱。为惩治叛徒,不得不恢复三族之诛。汉初,彭越、韩信等诸名将受夷三族之刑。三族之范围,因时代不同,说法不一。《仪礼·士婚礼》注说:“三族限于同宗之久昆弟、己见弟及子昆弟。”《史记·秦本纪》张晏注则谓:“父、兄弟及妻子。”《史记·秦本纪》如淳注则谓:“父族、母族及妻族。”《汉书·刑法志》之夷三族,乃依据张晏注之见解:“孝文元年,诏丞相、大尉、御史,今犯法者己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勿取。至于当三族之人,依刑法志,先黥、劓、斩左右趾、答杀之;其后,袅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之人,又先断其舌,故谓之具五刑。”

 

宠:汉南郡大守,尝鑿木里口,引汅水灌田,民赖之。

 

霸:仕汉为平原相,迁河东郡丞,以廉能擢城内使。时郡县阻饥,贼起民流,霸矫发仓粟,先账后闻,全活无算,盗且散,上嘉之,召为中尉。

 

彪:汉名儒,游学好古之士踵门,讲经不惮窎远,自扬子云(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下,皆奉为师表。

 

?-前4。《汉书》载:公元前22-前4年间汉太医待诏,或曰侍医。伍宏是东平王刘云的王后谒的舅舅。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伍宏因牵涉到东平王刘云的谋反案,伏诛。《伍氏宗谱》载:安定人,仕汉,以治中迁河阳太守,奉公循理,惠民立政,累官尚书。然核对史书,宗谱所载可疑。

 

三、两汉之交

校:新莽时(8-23)举兵归世祖(刘秀),授平陵令。政尚严明,不惮权贵,豪戚畏之,盗贼敛迹,民赖以安。

 

舆:世祖时(25-57)为中郎,有造大清宫钟铭传世。

 

四、东汉中后期

袭:武陵(今常德)人,汉代孝子。

晋辅国将军萧广济《孝子传》曰:伍袭,字世公,丁父忧。庐墓侧有一鹿,每袭哭,辄踞坟而悲鸣。

南齐宋躬《孝子传》又曰:伍袭,字世长,武陵人。父没羌中,乃学羌语言、衣服,与宾客入构诸羌,令相攻。袭乘羌,负丧而归。葬毕,因居墓所。每哭辄有鹿踞坟而鸣。汉法,死事之孤皆拜郎中;而袭不忍受。吏迫之,乃掘室逃其中,吏不知处。

结合两部《孝子传》记载,伍袭为武陵伍氏,可能是贵胄人家。伍袭父亲战亡于羌人地区。伍袭学习羌语,着羌人服饰,与门客进入羌人地区,离间羌人诸部落,令其相互攻击,乘机背父亲尸首回家安葬。守墓丁忧期间,每逢伍袭哀哭,“辄有鹿踞坟而鸣”。汉朝法律,死事功臣的子弟,都拜为郎中。伍袭不忍接受此官职,遂挖掘地下室,“闭关”以“避官”。

两段文字都记载了伍袭哭坟时,有鹿随其悲鸣的故事,显然是写同一人。只是,对于伍袭之字,则出现了两种不同记载。袭有继承之义,即可以“泽绵”解,亦可以“卿”解。

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起兵反汉,次年春败汉将邓骘于冀西,冬又败汉将任尚于平襄。11月,先零羌酋滇零称天子于北地,寇三辅,东犯赵、魏,南人益州。此后数年中先零羌攻地破城,屡败汉军。永初七年(113年),汉将侯霸、马贤击败先零羌。元初二年,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击畔羌于丁奚城(在今宁夏区灵武市南),军败,遂殁。诏拜溥子宏、晔并为郎(《后汉书》)。元初三年(116年),汉将任尚败先零羌于丁奚城和北地。

伍袭的父亲可能就是在上述几次战事中死亡。按照汉朝法律,伍袭也应该像耿宏、耿晔一样担任郎官,只是他选择了不受。

 

宕:字右?,188年官假司马 。《后汉书?窦何列传》载:“大将军司马许凉、假司马伍宕说进曰: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

 

孚:?-191,字德瑜,汝南吴房(今河南遂平)人。越骑校尉,刺杀董卓不中,反被董卓所害。诗赞云: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琼:?-190,字德瑜,汝南(今治今河南平舆北)人,城门校尉,被董卓所害。

按:孚、琼二人字同,不知孰是孰非。

 

筵:字文休,京兆人,与同郡韦端字甫休、金尚(一作敞)字元休同节齐名,号为“京兆三休”。

三国·魏·鱼豢《典略》:“元休名尚,京兆人。尚与同郡韦甫休、第五文休,俱著名,号为‘三休’。”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三休》:“ 金尚元休,第五巡文休,韦端甫休,号‘京兆三休’。”

第五姓,后来改为单姓“第”及“五”(伍)两个姓氏。第五氏的代表人物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第五伦。东汉明帝时第五伦官至司空,位列三公,在任期间反对外戚专权,逝时年八十余。其小儿子第五颉历任郡太守,汉顺帝时为将作大匠。第五伦曾孙第五种,少年郡中有名,汉桓帝时任兖州刺史,"不避强暴,弹劾中常侍单超兄子匡,降服泰山贼叔孙无忌,遭单超陷害。"(《后汉书·第五种传》)卒于家中。第五种子第五巡,曾任太尉掾,也是少年有为。此处伍筵,应是第五巡,并非伍参后代,实为陈完苗裔。

 

习:(?-234年?)东汉末年人物。《三国志》记载其名为五习。原本是郭汜的部将,曾经奉郭汜的指令焚烧学舍以威逼汉献帝。公元197年在郿县反叛郭汜,并率军袭杀之。曹操封珍虏将军。

五、三国两晋时期

况:魏文帝时(220-226)年为侍中大夫。司马昭专政时(255-265)归隐。

 

梁:字德山,又作“五梁”,四川犍为南安人,以儒学节操称。蜀汉建兴二年(224年),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后梁从议郎迁谏议大夫、五官中郎将。

 

延:?-280,仕吴,江陵都统,280年晋吴江陵之战,战败被杀。

 

巢:字元凯,西晋牙门将,280年参加晋吴江陵之战。

 

朝:字世明(从其字义,可知“朝”读“zhāo”),约244-约303,武陵汉寿人,生于244年以前。西晋荆州刺史刘弘曾于303年推荐其为零陵太守,当时伍朝“年过耳顺”(六十岁),不就,终于家。

 

缉之:东晋至南朝人,东晋年间(409年)从刘裕伐燕。及刘裕受禅(420年),奉朝请于宋,官至侍从。著《从征记》。

另记载“湒”,疑即缉之。

 

绪之:东晋至南朝人,官奉朝请。

 

纬之:东晋至南朝人,南朝仕宋,以文学名,有《从帝西征赋》(帝指宋武帝刘裕)行世。另著《后征记》云:“鲁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甚古朴,孔平时物也。及颜路所请车,亦存。”

 

義:东晋至南朝人,南朝仕宋武帝(420一422在位),官至侍郎。南朝宋诗人鲍照(约415年~470年)曾为其作诗《与伍侍郎别》: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饮龁且攒聚,翘陆歘惊迸。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漫漫鄢郢途,渺渺淮海径。子无金石质,吾有犬马病。忧乐安可言,离会孰能定。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安贫:贫一作名賓(宾),或曰字安贫(耒阳谱),武陵人,博雅嗜学,梁武帝(502-549在位)降元纁礼之,以疾辞。撰《武陵图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8-30 12:56:47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383 积分:28433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8/30 11:55:52 [只看该作者]

感谢伍莹兄弟分享!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