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源流网——论坛源流与族譜文学与史料 → 椒国与椒邑伍举的椒邑


  共有486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椒国与椒邑伍举的椒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伍德强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站长
等级:管理员 帖子:2389 积分:28518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11/7/17 17:26:25
椒国与椒邑伍举的椒邑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8/30 16:44:39 [只看该作者]

椒国与椒邑伍举的椒邑

伍伟潮

在伍姓历史研究课题里,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椒国和椒邑。
关于椒国,《百度百科》根据学者文章的记录,相传古帝高阳氏在此创立了古椒国, 春秋时椒国演变为楚国的椒邑。
《全椒县志》卷一记载;“椒古邑也按路史国名纪椒为高阳氏后楚之分”〈伍氏全椒县志更正为炎帝姜氏后〉。
《岭南伍氏阖族总谱》族姓源流记载;“伍氏世系繇来远矣稽古炎帝神农之子日永封于河陇之地世为雍侯八世克公始居安定传之绍公虞帝迁之椒邱以镇江淮,改为椒侯《今江南之江浦淮安全椒是也》历夏商周世守南服及周辙东楚并椒国降椒侯为庶人迄周顷王时参公任楚穆王商臣为左大夫有功封于伍地遂以伍为姓进为上大夫逮仕庄王旅从伐陆浑之戎《左传》加为上大夫卜居荆州监利焉生子曰举举公于周灵王时仕楚康玉昭为大夫食采于椒邑故左传或曰伍举或曰椒举〈字典椒邑名亦姓也椒春秋楚邑椒举以邑为姓〉。”
《徐偃王志》卷一记载;“徐处汉东,地方五百里。既受命天子,乃弛戈甲之备,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贽玉帛死生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
《韩非子、五蠹》记载:“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徐偃王;公元前992年至公元前926年时徐国国王,西周东夷盟主,行仁义,朝者三十有六国。其中之一会否古椒国,有历史传情,有历史记载,应视为有,不能否定(也没有文献资料记裁肯定)。
古椒国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全椒县。
椒邑,中国地方地名记载有两个,一个是全椒县内,一个是阜南县内。
1、全椒县内椒邑;
《滁州志》记载;“全椒县,春秋时为椒邑。楚大夫伍举封于椒,故曰椒举,其子曰椒鸣。汉改全椒县。”
《来安县志》记载;“《太平环宇记》;六合县,本楚棠邑,《汉书》作堂邑,春秋时伍尚为棠邑大夫,即此地。秦灭楚,以棠邑为县,汉因之。(考正) 按楚伍举封于椒,即今之全椒。伍尚封于棠,即今之六合。全椒、六合之地既皆属楚,来安介居二邑之间,亦当属楚矣。”
全椒县志》序记载;“全椒古南谯地。”
《全椒县志》卷一记载:“椒古邑也按路史国名纪椒为高阳氏后楚之分春秋时属楚按郑夹漈通志顾栋高大事表楚灵王时为伍举采邑古者以邑为氏故伍举亦称椒举其子曰椒鸣国语乍湫与椒同其后伍尚封于棠日棠君尚棠即今日六合县。”
2、阜南县内椒邑;
《唐书?地理志》载:“汝阴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引润河水溉田二百顷,永徽中刺史柳宝积修。”
《颍州府志》记载:“楚大夫伍举食邑于椒,又名椒举,即今之焦坡也”。“史载,焦陂古称“椒陂”,历史悠久,相传为春秋时伍举的封地。 焦陂铁佛寺有宋宝元二年(1039)立的石碑,碑文有“焦坡前代置镇”。
《阜阳县志》载:“(阜阳)县南四十里有焦陂集,即古椒陂。《阜南县志?古遗址》载:“焦邑城址,位于阜南县城23公里焦陂镇东1公里,楚大夫伍举食邑。伍举,曾封于椒,又名椒举,是楚国名相”。
韩自强等撰《包山楚简解析陈胜故里阳城》记载;“阜南县境,东有焦坡镇,为楚国武奢家族伍举的封地,称椒,正德《颍州志》作椒陂镇,今“焦”是白字。县的西边有鹿上,原为胡子国地。”
谁是真正伍举的椒邑? 谁是谁非? 两地据理相争,一时无从。
《百家姓》;“子姓出自殷商帝乙庶长子之微子之后裔所分衍的一百二十四氏有:微氏、几氏、衍氏、尾氏、沃氏、据氏、卿氏、穆氏、止氏、舍氏、近氏、宋氏、邶氏、鄁氏、匔氏、石氏、毋氏、戚氏、怀民、既氏、椒氏-------。”
【百家姓探源】;“ 椒氏;伍参之后或为伍氏或为椒氏。“荆楚十八姓”之后衍生的单姓;举氏、举氏、李氏、冯氏、屈氏、阎氏、瓦氏、堂氏、棠氏、蒍氏、薳氏、拳氏、养氏、包氏、椒氏、苗氏------。”
《潜夫论笺校正·志氏姓》;“后纪十有椒氏。“越”字疑衍。元和姓纂、氏族略并以越椒为楚 姓。”
从上所说,谁是真正伍举的食邑? 比来比去,半斤八两,无从分辨。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还是从春秋时期的古国地理作深入探究。
《一》阜阳地域春秋时期的古国地理。
阜南县东,颍上县,春秋时宋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秋,诸侯会宋公于盂。”《春秋》记载:“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左传》记载:“僖公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
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约宋、楚会于鹿上(今阜南县公桥乡阮城)。同年秋在盂(今河南睢县)盟会上,楚成王突然拘捕宋襄公,强迫宋割让包括鹿上在内的宋国南部大片土地。现阜南县、颍上县、利辛县、颍东区东半部、太和县东半部,直到亳州城父都被楚国割去。
阜南县之南,淮滨县,春秋时蓼国《左传·文公五年》“楚公子燮灭蓼”。 蒋国,故都位于今河南省淮滨县城南15公里。公元前617年楚大夫复遂攻灭蒋,固始、番国淮滨地区《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年),"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帷子及大夫七人"。《史记楚世家》云:"吴复伐杨,取番。"
阜南县之西,春秋时养国,养邑养地在安徽界首。养国在“沈丘以东”今阜阳市临泉县以东杨桥镇。《左传》·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櫜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左传》“襄公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
阜南县之北,春秋时胡子国,胡子国《路史·国名记戊》记载:“盖楚之所立。”《春秋·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6年)记载:“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 《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年周景王姬贵七年 楚灵王熊围三年)中记载:“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楚人执徐子。”“秋七月,楚子、蔡、陈、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 《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记载,“楚“迁许、胡、沈、道、易、申于荆焉。” 前528年楚平王熊居即位。平王为笼络人心,对各附属国采取了较为宽大的怀柔政策,胡国人民被转迁回到今安徽阜阳市立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髡(?--前519年 髡,读作:昆)、沈子逞灭。” 《春秋·定公四年》记载:“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侯、郑伯、许男、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左传·定公十五年》:“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春秋左传·定公十五495年》中记载有“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路史·国名记己》记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 《水经注?颍水》:“颍水又东南流,迳胡城东,故胡子国也。《春秋》定公十五年(前495),楚灭胡,以胡子豹归是也。杜预《释地》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也。”
《二》六合地域春秋时期的古国地理。
全椒县古椒国,楚灭之,后楚椒邑。
全椒县之东,六合区,棠邑,《伍举禄爵考》有载不述。
全椒县之南,巢国,《春秋·哀公十二年》:“公会 吴 于橐皋 。” 杜预 注:“ 橐皋 ,在 淮南 逡遒县《今肥东县》 东南。” 《淮南子》记: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巢国公元前615年,楚国伐巢国,《春秋·文公十二年》云:“夏,楚人围巢。”杜预注:“巢,吴楚间小国。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 前584年,《春秋左氏传·成公七年》: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吴始伐楚伐巢”。 前518年,吴国灭巢国,《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云:“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淮南子》高诱注称,“南巢”为“今庐江居巢”,释“历山”曰“盖历阳之山”。南巢、巢门,皆称古巢国地域,历山在今巢湖市和县,系属古巢国之境。大约包括老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市城区和六安、寿县、舒城、霍山等县)和安庆市(桐城、枞阳等县)、滁州市(市城区、全椒、来安等县)南京市江北地区在内的方圆几千里的原野、水泽、山林。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吴伐楚战长岸(今和县西梁山),吴败,楚获吴先王宝船“余皇”,“置于岸,环堑而困之”。《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为逃杀身之祸,弃楚奔吴,出昭关(今含山西北小岘山),至江,问道于浣纱女,求渡于渔父。历阳有伍员坊,浣纱祠,渔邱古渡等胜迹,《历阳典录》对伍员途经历阳,逃楚奔吴的史事,作了详尽的记述。
全椒县之西,合肥;古庐子国是周武王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封的封国,建都于庐邑,周武王封国,按照公、侯、伯、子、男等级爵别进行分封,庐国为“子”爵,故称"庐子国”, 建都于庐邑(位于今合肥老城区北,一说在西)。西周至春秋期间,庐国渐趋解体,陆续分蘖出橐皋和“群舒。
全椒县之北,滁州;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滁地曾是诸侯争霸的分野。吴楚相争,攻战频繁,这里先属吴、越,后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公元前559年,楚国令尹子囊率舟师沿滁河打到吴国的棠(今南京六合),当回撤到滁河叫“皋舟之隘”的地方(今南谯区汪郢与全椒县陈浅之间),被埋伏的吴人打得大败。来安县;周初,属徐国。春秋时,先属吴,后属楚。战国时,属楚。、长丰县;商代属虎方;西周属淮夷,春秋初期属夷虎,后为吴楚交争地,战国时期属楚;《长丰县志》;春秋时为蔡地,吴、楚相争,兵战不已;
根据子居撰《楚居、解析》认为;“楚昭王所居的美郢,在六安、霍山一带。”那么,全椒,阜南,那个是伍举的椒邑呢? 历史文献资料未有结论,历史未有定论。椒国和椒邑,谁是谁非,非有十分之见,则不敢轻于示人也,着墨的主意,是与我伍氏分亨,我坚信不久的将来,历史会为我伍氏解开这个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8/30 16:45:13编辑过]


伍德强  岭南翰苑房佳山公二十六代裔孙,烈字辈,祖籍:广东台山四

九上坪,现迁居广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