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怎么被免去死刑的呢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想让飞将军李广长孙李陵为出兵酒泉抗击匈奴李广利将军运送粮草。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想以寡击众直捣匈奴单于老巢,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援兵迟迟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箭绝之后,李陵投降了。汉武帝得知李陵降敌的消息以后,大怒,群臣也都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听司马迁这么一说,汉武帝也是将信将疑。
然后,汉武帝派遣公孙敖去迎接李陵回来,但没有完成任务。公孙敖就谎报说,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武帝暴怒,把李陵家灭族了,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那怎么办?司马迁如何才能免去死刑呢?
汉朝刑律规定死刑要免死有两个办法,一是交50万钱,二是接受宫刑。交钱?司马迁没钱啊。宫刑?这是个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的事啊。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及此事中说道:“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希望出现一线转机。
因为这还是父亲的遗愿。父亲司马谈在弥留之际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8-3-21 20:45:11编辑过]